北京:監測會診把脈 科學服務小麥春管
發佈時間:2024-04-15 16:51:0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周吉紅 梅麗 | 責任編輯:常曉姣目前,京郊小麥由南到北陸續進入拔節期,是科學肥水管理,保蘗成穗、促進小花分化增加粒數的關鍵時期。
為了準確掌握北京市小麥苗情及存在問題,科學服務生産,北京市農技推廣站組織各區推廣部門對50個監測點“三情”進行了監測,並組織專家進行了現場會診把脈。
50個監測點調查表明:全市小麥起身期為3月31日,較去年晚2天,較常年早3天;起身期總莖數為124.2萬/畝,較去年增加48.2萬/畝,較常年增加24.9萬/畝;平均單株分蘗2.8個,較去年增加1.2個;單株次生根6.7條,較去年增加1.3條。起身期二類及以上麥田佔88.0%,較去年同期提高56.2個百分點,較常年提高7.9個百分點。與返青期相比,起身期群體偏旺麥田維持不變,一類苗增加8個百分點,二類苗減少6個百分點,三類苗減少2個百分點。這説明返青以來氣候條件總體利於小麥生長髮育,前期“抓兩頭、穩中間”“因苗因墑因天管理、促控結合分類施策”的管理措施産生了效果,起身期苗情進一步轉化升級。
在監測調查的基礎上,4月8-9日,推廣站組織專家對房山、大興、通州、順義4個區的12個鄉鎮的18塊不同長勢麥田進行了現場查看,並通過電話、視頻對其他區大面積種植戶的麥田進行了線上會診。總體看,目前房山區、大興區的小麥已進入拔節期,其他區的小麥即將拔節,全市小麥苗情總體持續向好轉化,但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由於3月初氣溫偏低,返青期生長緩慢,部分農戶返青期管理推遲至起身期,給拔節期管理增加了難度。二是個別地塊存在有露水時拋肥燒苗、化學除草噴藥不當燒苗及其他因素造成的田間黃苗現象。三是個別地塊仍存在地下害蟲毀苗、莖基腐病和紋枯病危害現象。
結合監測調查及現場會診查看後專家的建議,推廣站提出以下拔節期管理意見:一是肥水管理措施。目前土壤墑情較差、苗子錶現旱象的麥田,應立即施肥澆水;群體較小的麥田,在返青肥水12天后,連續促進管理,促進中等分蘗多成穗;返青期已管理的壯苗,在5葉露尖(4月12—15日)至6葉露尖(4月18—21日)肥水管理;群體較大、無效分蘗尚未完全退化、有倒伏風險的麥田,推遲到5葉一大心至6葉露尖管理(4月25日前完成)。拔節期一般畝施尿素10~15千克,畝灌水30~40方。二是葉片發黃麥田補救。撒肥時有露水粘肥燒苗及化學除草時噴藥造成黃苗,可噴施蕓苔素內酯等生長調節劑修補。三是撒毒土防治害蟲。目前仍有地下害蟲毀苗,或上年度吸漿蟲發生較重的地塊,結合肥水管理撒毒土防治。四是噴藥防治病害。仍存在莖基腐病、紋枯病等病害的地塊,要噴施戊唑醇等藥劑防治,噴藥時間間隔7~10天。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