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科普|早春西瓜如何防治病蟲害
發佈時間:2024-03-20 14:24: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謝愛婷 侯崢嶸 | 責任編輯:王靜據北京市氣象部門預測,3月氣溫較常年略偏高,降水偏少,大風天氣頻發。正值早春西瓜定植高峰,晝夜溫差大、通風不良等因素易誘發灰霉病、蔓枯病等病害,同時氣溫回升也利於蚜蟲發生。為了幫助廣大種植戶有效防控病蟲害,農業部門相關專家特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為害症狀
蔓枯病:西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以莖蔓受害最重。葉片受害時,發病初期呈黃色小圓斑,葉片發病多從葉緣産生“V”字形或半圓形黃褐色輪紋斑,老葉病斑易生小黑點,乾枯後呈星狀破裂;莖蔓染病,主要在莖基和莖節的附近初生油漬狀病斑,病斑呈橢圓形或梭形,溢出琥珀色膠狀物,幹後為紅褐色小硬塊,莖蔓表皮縱裂,表面散生小黑點;果實受害後初期為水漬狀病斑,中央變成褐色枯死斑,並開裂,內部組織木栓化枯死。
圖1西瓜(幼苗)蔓枯病葉部及莖部症狀
灰霉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莖稈。苗期染病,先是心葉受害,後枯死,瓜農稱爛頭;葉片染病,多從葉尖和葉緣開始發病,病斑初為水漬狀,從葉尖或葉緣向基部呈“V”字形擴展,並産生深褐色輪紋,有時病斑長出少量灰褐色霉層,為害嚴重時,葉緣乾枯捲曲;莖蔓染病後,莖部腐爛,莖蔓折斷,引起爛秧;果實染病先從花器開始發病,殘留的柱頭或花瓣被病原侵染後,病菌向果柄、果面擴展,被害果面呈灰白色、軟腐。
圖2西瓜灰霉病葉部症狀
蚜蟲:瓜苗生長點被害可導致枯死,嫩葉被害後卷縮,瓜苗期嚴重被害時能造成整株枯死,成長葉受害,會乾枯死亡,縮短結果期,造成減産。蚜蟲為害更嚴重的是可傳播病毒病,使植株出現花葉、畸形、矮化等症狀,受害株早衰。
圖3瓜蚜為害狀
圖4瓜蚜
發生特點
蔓枯病:瓜類連作,過度密植,嫁接苗傷口癒合不良,瓜苗瘋長,營養生長過旺,頻繁整枝,傷口增加,溫暖高濕、寡照,通風不良,以及連續陰雨天利於病害發生。
灰霉病:灰霉病菌喜低溫、高濕和弱光條件。早春遇到雨雪天氣時不能及時放風,大棚內光照不足、氣溫低、濕度大,植株葉面結露時間長,灰霉病易嚴重發生。
蚜蟲:瓜苗定植後即有發生,為害盛期為5月至6月,春茬西瓜發生重於秋茬西瓜。棚室周邊雜草較多易導致蚜蟲早發重發。種植密度大或營養條件惡化時,可産生大量有翅蚜遷飛擴散。
防治技術要點
對於病蟲害的農業防治:
加強溫濕度調控,降低棚室濕度。採用膜下滴灌技術,加強通風換氣,控制土壤和空氣濕度。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增施磷鉀肥及鈣鎂等微肥。葉面追肥,促使西瓜植株生長穩健,增強抗病性。
及時清除病殘體。發現灰霉病病情,及時摘除病花、病果、病葉,並疏花,集中深埋或燒燬,保持棚內清潔。
蚜蟲:及時清除棚內外雜草,或鋪設黑色地布阻隔雜草上蚜蟲遷飛入棚。
對於蚜蟲的物理防治:
在通風口、門窗增設防蟲網,阻隔有翅蚜入棚;瓜苗定植後,在瓜秧上方20 cm處懸挂黃色粘蟲板誘殺成蟲,每畝20~25塊,當粘滿蚜蟲時及時更換;鋪設銀灰膜趨避蚜蟲,或在大棚通風口挂10 cm寬的銀色膜,防止蚜蟲飛入棚內。
對於病蟲害的生物防治:
病害:可選用3億孢子/克木黴菌水分散粒劑125~167克/畝,或1000億cfu/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50~70克/畝,葉面噴霧,噴藥次數視病情而定。
蚜蟲:在蚜蟲種群密度低時,釋放異色瓢蟲和蚜繭蜂,種群密度大時噴施藜蘆鹼或除蟲菊素防治。
對於病蟲害的化學防治
蔓枯病:發病初期,可選用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120~140克/畝,或22.5%啶氧菌酯懸浮劑35~45毫升/畝,或24%苯甲·烯肟懸浮劑30~40毫升/畝,或560克/升嘧菌·百菌清懸浮劑75~120毫升/畝等藥劑進行葉面噴霧。
灰霉病:發病初期,可選用30%唑醚·啶酰菌懸浮劑40~60毫升/畝進行葉面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蚜蟲:可選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8~10克/畝,或10%溴氰蟲酰胺可分散油懸浮劑33.3~40毫升/畝,或40%氟蟲·乙多素水分散粒劑10~14克/畝,或50%氟啶蟲胺晴水分散粒劑3~5克/畝等藥劑進行葉面噴霧。
作者:謝愛婷 侯崢嶸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