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節氣看鄉村

節氣看鄉村——凈化土壤待春風 以蟲治蟲護農耕

發佈時間:2024-03-05 09:20:1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南韓 娟 | 責任編輯:王靜

驚蟄至,萬物始。來到北京市順義區食為先生態農業園,還略顯灰蒙的春天裏,已經有藏不住的暖意,這暖意化開了經年的凍土、烘熱了拂面的春風,同時,也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的各種蟲蟲們。它們有的是農人們喜聞樂見的“耕田小能手”,有的是讓蔬菜水果瑟瑟發抖的“鬼見愁”,要怎樣才能搭建起一個能讓益蟲一展身手的“擂臺”,在這個生態有機農場裏,打得害蟲丟盔卸甲呢?咱們還得去田間地頭一探究竟。

授粉熊蜂

為土壤“提純”,搭建“原始”生態環境

驚蟄,正是土壤乾濕得宜的春耕好時節。一進園區就見農人們忙碌的將發酵的秸稈、落葉、堆肥連同自製酵素和足量枯草芽孢桿菌、球孢白僵菌一同深翻入土、做壟覆膜。這樣既可以加速地溫提升,又可以最大化地增加益生菌落,建立益生菌競爭優勢,在地下為消滅害蟲打下了堅實的“地基”。當然,這“地基”可不是一夕建成的,園區裏的土壤門道講究可多了,光是為土壤“提純”就用了五年時間!農園雖地處順義區西北,靠山依水,自然環境沒得説,但土壤的初始條件,卻距離苛刻的“有機”標準有一定距離。於是這五年裏,土壤享受了高碳肥、綠肥、豆科作物種植等多種“保養”方式。種植過程中秸稈直接粉碎還田、堆肥發酵、休耕輪作,最終目的是增加土壤碳含量和土壤有機質。園區土壤性能和肥力得到了充分恢復和增加,能量滿滿,才能為種植健康、美味、營養的農産品打下堅實基礎。

蚯蚓

種好梧桐樹自會引來“金鳳凰”,優質的土壤吸引來了農人們喜聞樂見的“小幫手”:深挖土地的蚯蚓、伏地捕食的蜘蛛,它們是搭建有機農園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生態友好的小小標簽。單説這蚯蚓,那對住所要求也是極高的,稍微有點污染人家就溜之大吉了。它用體內的各種生物酶,將土壤中的礦物質成分充分釋放,同時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加上它在土裏的“輾轉騰挪”土壤就會更加鬆軟肥沃,為植物生長提供更好的營養。於是園區為了留住蚯蚓家族,除了保持土壤的最佳狀態,還深挖了很多蚯蚓食堂,專門投喂,為蚯蚓認真“勞作”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

阿魯番茄

當蚯蚓們從冬眠中剛剛甦醒,農人們忙碌的腳步早已在它們的“房頂”咚咚作響。在經過5、6個月的精心培育後,水果番茄種植棚已經碩果纍纍,這裡種植著甜脆脆2號、京彩6號以及獲獎“小能手”阿魯等品種的鮮食番茄,它們口感、色澤、大小各異,可以滿足採摘者的不同偏好。而這一枚鮮嫩可人的番茄,從小小秧苗長到飽滿多汁,卻是凝聚著農人的汗水、高科技的輔助以及昆蟲衛士們的辛苦奮戰。

京彩6號番茄

這些越冬番茄自育苗開始,就接受著持續不斷的生態防控保障,每週一次用有益微生物增加番茄根系營養與植株抗病能力,從未間斷。開花後則是靠熊蜂授粉,它們勤勞的穿梭“花叢林間”,細細呵護每一朵綻放的花蕾,大大提高了番茄的坐果率,同時也讓果實風味更加濃郁。

黑光燈

搭建“綠色立體化”病蟲害防治體系

除此之外,高科技現在已經成為新農人的左膀右臂,然而,並不像科幻片裏,科技用顛覆的視角重塑世界,正相反,科技之於農業更像一條透明的溝渠,引水而來,滋潤萬物,而土壤和植物本身才是掌握生命力量的關竅。這座被科技加持的大棚,仿佛一座邊關城池,各路兵馬守護,各司其職才能打贏一場場守衛戰。

補光燈

首先就是棚內環境,後勤保障員就包括靜電除霧器、高壓微霧噴淋、補光燈等等。這些小將時時聽候調遣,無論是幹熱、潮濕還是陰天雨雪這些妨礙番茄生長的天氣狀況,都被隔絕在棚外,讓一個個番茄小公主們在最舒服適宜的環境中幸福生長。

太陽能小型蟲情監測器

其次,就是在病蟲害防控上,這臺太陽能蟲情檢測器,仿佛一個偵察兵,配備了高清攝像頭隨時監控棚內的害蟲,並將數據傳導到終端,害蟲的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祖籍,通通查個底兒掉。為後續如何除掉它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情報。光源誘捕器,就像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將,它的品種有黑光燈、紫光燈和頻振式殺蟲燈等,通過昆蟲的趨光性,將趨光類鱗翅目害蟲一舉拿下。而資訊素誘捕器,則是善於偽裝的諜戰專家,以雌性番茄潛葉蛾的求偶資訊素做誘餌,專門捕殺雄蛾讓它有去無回,以降低蟲卵危害。

麗蚜小蜂

最後,“偵察兵”如果監測到煙粉虱,就要派出具有寄生能力的“蟲蟲將軍”麗蚜小蜂,來專門防治煙粉虱。麗蚜小蜂會把卵産在煙粉虱的若蟲體內,通過自身的生長髮育“吃”掉害蟲。不過,投放的時機非常關鍵,過晚,會造成蟲害失控,過早,食物鏈底端基數沒有形成,蟲將軍也無用武之地。

黃棒菜

番杏

冰草

驚蟄時期,不僅番茄長勢喜人,綠葉蔬菜也是鬱鬱蔥蔥,從春季養生的角度,大家也該多來吃一吃綠葉蔬菜,從中汲取營養和對抗春季“肝”燥的能量。走進葉類蔬菜棚,腳下踩著的是乾枯鬆軟的落葉,它們像保護層一樣不僅可以吸濕保溫,在慢慢腐爛的過程中還可以釋放二氧化碳和熱能,保育滋養蔬菜生長。這裡除了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大軍,還種有清熱去火的穿心蓮、降糖降脂的黃棒菜、富含氨基酸的冰草、消腫解毒的番杏等一系列藥食同源的蔬菜,春天吃上一些對身體大有裨益。

構建天然屏障,以蟲治蟲

看著棚裏種類豐富、錯落有致的佈置,才知道原來防蟲的功夫早在“種在哪”就講究上了。十字花科植物最愛招惹蚜蟲,而菊科植物具有天然的驅蟲性,番杏也因為自己像菠菜一樣的澀味,不招害蟲喜歡,將這些蔬菜間隔種植,就形成了天然屏障,大大降低了害蟲的流竄為害。

瓢蟲

捕食螨

如果一不小心真讓害蟲得逞,那昆蟲衛士就要繼續大顯神通了。它們兵分兩路,一路是通過自身本領過硬的捕食性天敵,代表將領有:單挑紅蜘蛛的捕食螨,和蚜蟲死磕的異色瓢蟲,大戰薊馬不在話下的小花蝽;另一路是靠自己寶寶爭氣的寄生性天敵,包括前面提到的麗蚜小蜂以及蚜繭蜂、赤眼蜂、寄蠅等等。把寶寶安插到敵軍內部,隨著慢慢成長髮育,把敵人消滅的無聲無息。與此相類似的制敵方式,還有一隻以白僵菌和綠僵菌為首的以菌治蟲幽靈軍團,它們通過與害蟲的接觸和附著,破壞害蟲的機體結構,從而大批量的殲滅它們,什麼蚜蟲、薊馬、蠐螬、螻蛄一個都不放過。

作為一家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生態”為理念的新時代農業+物聯網+網際網路的農業産業園,北京食為先生態農業園在農業科技新動能的路上,走出了自己堅實的步伐。無論何時、無論是哪種農作物,想從一粒種子成為人類餐桌上的美食,都要過五關斬六將,經過一次次的“蟲口曆險”。人類的農耕史仿佛也是一部和害蟲的鬥爭史,然而曆盡千帆,回歸自然法則最終還是我們的最優選。和老祖宗不同的是,如今我們有了農業高科技助力,會讓新時代的農人們更高效、更精準的輔佐昆蟲們利用天性剿滅害蟲,從而得以讓環境不被破壞,讓農業産能持續提升,讓農産品更加潔凈與美味。

作者:南韓娟

供稿: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