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北京:鄉村振興交出“首善”答卷

發佈時間:2024-02-06 15:16: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

“2023年,全市實現農業(種植業)産值135.6億元、增長5.1%,糧食生産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146.7%;育種專利授權、國家推薦優良品種數量均佔全國18%,位居首位;畜牧養殖機械化水準全國第一;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參保主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保險深度全國領先;農村集體資産總額突破萬億元,全國第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7358元,增速7.5%、連續6年快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比縮小到2.37:1,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市委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向記者介紹,這一組組數據及其背後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新經驗、新典型,共同書寫了2023年鄉村振興的“首善”答卷。

農業:糧菜再豐收,産業新融合

2023年,全市始終牢記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全力豐富和保障好首都市民的“米袋子”、“菜籃子”:一是狠抓“田長制”。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防“大棚房”問題反彈,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建成高標準農田5.7萬畝、農業高效節水灌溉4.1萬畝;二是狠抓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糧食生産有力克服災害影響,播種面積134.2萬畝、産量47.8萬噸,分別增長16.6%、5.3%,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146.7%。實施蔬菜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出臺政策破解老舊設施改造用地瓶頸,新改建現代設施農業4000余畝,高效設施番茄單産創歷史新高,蔬菜産量增長4.3%、自給率31.3%,認定環京蔬菜基地近10萬畝,加快構建京內保供圈、環京合作圈和外埠聯動圈蔬菜生産供應體系。實施奶業高品質發展行動,生豬、雞蛋、生鮮乳等産量均實現增長,水産養殖名特優品種比重增加,畜牧養殖機械化水準88.8%、全國第一。三是産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新增25個“北京優農”品牌、累計達到180個,綠色有機農産品總量40.7萬噸、增長21%,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210.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6%,收入達36.2億元、增長12.7%,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帶動農産品銷售9.8億元、增長19.8%。14個國家和市級産業園全産業鏈産值超280億元,二三産佔比超70%。新增31家市級示範社、203家示範家庭農場,農林牧漁業新設立企業增速位列17個主要行業第5。

農村:鄉村更和美,農民更富裕

據介紹,2023年全市始終堅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有力有效實現了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一是鄉村生活環境持續改善。2800余個村莊完成美麗鄉村建設,衛生戶廁、生活垃圾處理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3.5%,建設農村街坊路311萬平方米、美麗鄉村路300公里,5G、光纖寬頻通達率實現行政村全覆蓋。96%的農戶實現清潔取暖,出臺設備更新措施,保障農民溫暖過冬。5個生態涵養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二是啟動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振興”工程。明確18個部門55項支援措施,首批19個示範村、52個提升村、12個示範片區已完成方案編制、啟動建設。3個區獲批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和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三是鄉村治理水準持續提升。培訓農村基層幹部20萬人次,選樹34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村、17個國家級紅色試點村,39個軟弱渙散村實現“摘帽”。充分發揮第六批第一書記幫扶作用,引進産業項目1046個。深化文明村鎮創建,結合三條文化帶建設,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村民議事廳等模式,“每月一題”農村道路環境、清潔能源設備管護訴求量大幅下降,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北京農民藝術節等活動凝心鑄魂,“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得到滋養,鄉村煥發出越來越多文明的新氣象。四是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農村集體資産總額突破萬億元、全國第一,集體産權交易成交額58.7億元、增長123.5%,598個薄弱村均實現年度收入目標,130.4萬農民股東獲得每人平均4681元的集體分紅。新增6萬名本地農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管護,4萬名入職農村集體企業,農村勞動力就業參保比例達78%。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7358元,增速7.5%、連續6年快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比縮小到2.37:1,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支撐:科技強引領,改革更深化

記者獲悉,北京市2023年深入推進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著力開闢新領域新賽道,逐步匯聚新動能新優勢,持續激發了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勁動力:一是農業科技創新取得積極進展。深化部市合作,建立農業中關村市級協調推進機制,聚焦平臺、企業、人才引育等出臺支援政策,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三個分中心投入運作,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等重點項目加速落地,著力打造平谷區為核心、其他區互補聯動的“一核多輻射”協同發展格局。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設無人農場、智慧設施等農業科技應用場景。全面完成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實施8個品種特色種質資源保護,種業産值97億元、本地産值增長28.6%,育種專利授權、國家推薦優良品種數量均佔全國18%、位居首位,自主培育的種雞品種實現我國首次出口。成功舉辦了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和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二是農村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深入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探索形成宅基地統規自建等戶有所居方式,盤活利用閒置農宅9250處。加大鄉村振興財政投入力度,安排農業農村領域轉移支付資金58.7億元、增長26.5%,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達8.3%。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業信貸擔保在保規模56億元、增長11.3%,信貸直通車放款17.4億元、增長100%,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參保主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保險深度全國領先。

市委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和各涉農區形成合力,緊緊圍繞“服務首都發展、富裕京郊農民”的目標,守正創新、凝心聚力,聚焦“新主體、新工程、新動能”,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首都之窗”,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