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新奇特優”走俏市場 中國品質農業駛入快車道

發佈時間:2024-02-05 16:00:34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

發展品質農業,打造品質農産品,交付從田間到舌尖的信任,是落實品質興農戰略的重要舉措。記者觀察發現,在即將到來的龍年春節,越來越多的“新奇特優”農産品線上上線下熱銷,被擺上千家萬戶的餐桌,為國民好生活再添好滋味,成為中國農業高品質發展的生動注腳。

年貨火熱背後的“生意經”

臘月已至,年味漸濃,消費市場隨之升溫。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數據顯示,自1月初年貨節啟動以來,生鮮水果銷量快速提升,其中,丹東草莓、車厘子、帝王蟹等高檔生鮮銷量增長明顯。

從地標農産品到全球尖貨,越來越多的“新奇特優”産品被列入選購清單,走上大眾餐桌。

“新年的儀式感,從備年貨開始。”上海市民張先生稱,儘管生活水準越來越高,購物越來越便捷,但中國人在重要節日期間囤貨、購物,大包小包往家裏拎東西的習慣至今未變。在Ole、CitySuper等精品超市選購時,張先生發現國産精品生鮮的佔比提高了,“今年,我從長輩手中接棒,成為採購主力,我選的龍年限定冰糖秋月梨禮盒、菌菇幹貨禮盒得到了全家人的好評。”

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從人群數量和GMV(成交總額)兩方面來看,在年貨節購物大潮中,25歲至34歲的年輕群體已全面“接管”家庭主導權,成為核心購買力量。

一方面是老百姓的“菜籃子”“果籃子”日益全球化,一方面是褚橙、大涼山醜蘋果、三亞芒果等本土品牌不斷“出圈”,佳農集團水果事業部總經理張景真感覺到,如今的消費者確實已經不一樣了,他們對品種、品質、品牌、包裝、購買方式的要求已然發生巨大變化。“在消費升級、健康中國、高素質新農人涌入的浪潮下,中國品質農業發展明顯提速,進口水果從品種、分級定品、包裝、行銷等方面作出的示範也帶動國內一批果企不斷追趕。”

近日,2023年度熊貓指南中國優質農産品榜單在海南博鰲正式發佈,共計343款産品入選,其中金龍魚五常基地原香稻(五優稻4號)、羊脂籽米(聲農8號)、億林有機枸杞(寧杞1號)等19種優質農産品脫穎而出,成為三星(極佳Outstanding)産品。

據悉,熊貓指南是由先正達集團中國旗下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簡稱“中化農業MAP”)推出的公益性中國優質農産品榜單。6年來,熊貓指南團隊累計調研了4000多家農業企業,足跡遍佈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熊貓指南COO馬祎介紹,2018年熊貓指南首次發榜時,僅有56款産品上榜,而2023年度榜單已包含343款産品,覆蓋糧食、果品、蔬菜、豬肉、食用菌等八大品類,這從側面反映出消費者對品質農産品旺盛的消費需求和中國品質農業的切實進步。

品質農業賽道洗牌加速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優質農食産品的準入和進口。2023年,海關新增准許51個國家和地區146種次優質農食産品輸華。繼1月25日西班牙柿子獲得我國檢疫準入後首次進入國內市場,法國軟棗獼猴桃、埃及芒果等也即將陸續開啟中國之旅。

在開放政策、便利制度和數字技術的加持下,農食産品進口持續擴圍,在不斷滿足國內消費多元化需求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同時,也帶來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較長一段時間裏,中國生鮮水果産品存在“有品類,無品牌”的發展困境,高端水果市場也長期被外資品牌所佔據。如何將旗下農産品變成優質食材,變成禮品,變成味覺記憶,最終成為品牌標桿,是擺在所有國內農企面前的考題。

“我國優質農産品需求快速增長,‘有沒有’已經不成問題,‘好不好’‘優不優’成為主要矛盾。”農業農村部原總畜牧師張天佐認為,優質産品首先是“産”出來的,其次是“管”出來的,最後是通過消費“評”出來的。

農産品尤其是果蔬水産等生鮮非標品評選的一大難點在於,營養、風味等核心要素看不見、摸不著,這為劣質産品提供了魚目混珠的空間。為此,熊貓指南創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感官評價工具“熊貓風味輪”,制定出一套農産品分析測評描述語體系,並累計進行了5500余次實驗室檢測。“熊貓指南不僅僅是一份榜單,更是一個中國優質農産品的數據庫,一份為農業全産業鏈參與者提供參考的行動指南。”馬祎説。

“2019年以來,益海嘉裏米業團隊與中化農業MAP不斷深化合作,共同推進産品升級迭代,陸續推出金龍魚百年津沽小站稻、金龍魚五常基地原香稻等五款産品,市場反響都很好。”益海嘉裏米業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説。

隨著結構性供給過剩將生鮮等農産品逐步推向買方市場,一些地區曾出現“豐年危機”“價格踩踏”。業內專家認為,品質農業已駛上發展快車道,將引領中國農業的下一個十年,産品競爭將發展為産業鏈競爭,從業者要麼儘快趕超,要麼被淘汰。

“我們必須要直面行業現實。”本來生活首席戰略官劉有才指出,近年來,和田大棗、雲南陽光玫瑰都經歷了“擴産陷阱”,品質尚不穩定、標準尚不明確就快速規模化追求回報,導致價格體系混亂,品種優勢盡失。

張景真指出,農業投入週期、産業鏈、供應鏈都很長,唯有秉持長期主義和複利思維才能行穩致遠。從業者須充分吸取前車之鑒,龍頭企業應帶好頭,地方主管部門應及時引導規範。

科技讓農産品更安全更好吃

在熊貓指南年度盛典暨環球熱帶水果論壇舉辦期間,先正達集團中國及其合作夥伴的果蔬産品展示區人氣十足。其中,一款渾圓飽滿,酷似大號車厘子的小番茄憑藉五角星形狀的果蒂、深紫色的外衣和可愛的迪士尼聯名款包裝吸引了不少眼球。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由中化農業MAP與佳農集團合作打造的YOOM養慕雞尾酒番茄生長于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甘肅古浪縣,果味濃郁,花青素含量比普通小番茄高20倍,曾斬獲2020柏林果蔬展創新大獎金獎,上市以來持續在Ole、盒馬、百果園、本來生活等零售終端熱銷。

如此優秀的小番茄究竟是如何“煉成”的?答案藏在包裝底部的MAP beSide“小綠標”區塊鏈溯源碼裏。掃描二維碼,從種植、分揀、包裝、運輸到銷售,産品全生命週期資訊一目了然。

先正達集團中國副總裁、中化農業MAP總經理劉劍波認為,一款農産品只有讓消費者看明白、吃明白、買明白,才能真正獲得市場認可,産生持續的正向溢價,進而助推上游産業優化品種研發和種植方法,以及對全産業鏈條進行升級完善。

對此,中化農業MAP在全國佈局建設技術服務中心和示範農場,以“良種+良法”為核心,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中小農戶提供全産業鏈服務。截至2023年底,中化農業MAP已在全國建成741座MAP技術服務中心,3500家MAP品質農産品基地,線下服務面積超3300萬畝,通過單産提升等方式助力糧食增産25億斤。

在銷售端,中化農業MAP統籌對接下游農産品加工及流通企業等合作夥伴,推廣“以銷定産”的訂單農業,提前鎖定銷售渠道,2023年獲取農産訂單超470萬噸,並通過打造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體系等方式進一步實現農産品增值。

“要向高品質、差異化要效益。”張景真介紹,近年來,佳農集團持續加大國産水果品種的推廣力度,用三四年的時間將國産品種的銷售份額從5%左右提高到了接近30%。

目前,中化農業MAP已與中糧、益海嘉裏、恒豐、佳農、蜜雪冰城等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了200多款MAP beSide産品,累計激活溯源碼超過1億枚,“我們努力為消費者‘種出好品質’,為種植者‘賣出好價錢’,為産業鏈‘集好大數據’。好産品有了銷路,農民有了收益,農村也就有了活力,這是鄉村振興的美好場景,也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劉劍波説。(記者陳碧琪)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