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和美鄉村

安徽績溪縣上莊鎮:多舉措加強古村落保護與傳承 繪就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新畫卷

發佈時間:2023-12-26 10:21: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鄭鴻喜 程艷宇 | 責任編輯:張袁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挂落花格窗。走進徽文化發祥地之一的安徽省績溪縣上莊鎮,胡適故居、紅門樓、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馬頭墻……黑白灰三色如潑墨山水畫一般的景致,無不讓人領略到古村落獨有的風情。

近年來,績溪縣上莊鎮堅持“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原則,率先創成中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鎮,大力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老屋古建築建設。

加強古村落文化古跡保護力度

傳統村落帶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烙印,中國的鄉村聚落距今已經有一萬年的歷史。為了喚醒人們對古村落的記憶,該鎮針對上莊部分古建築、老屋等進行保護維修,多措並舉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廣大遊客了解上莊的山水文化,讓更多的人願意走進上莊,愛上這裡的徽派建築。

除此之外,該鎮計劃培育一定數量的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古村落,實施文物保護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使古村落文物資源和歷史文脈得到保護。截止目前,該鎮全區登記傳統村落共有6個,國家文物保護建築群1處,古民居有90多幢。

加強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上莊鎮非物質文化遺産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該鎮大力加強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胡開文墨廠保留著最早工廠創建的模樣,老舊的工作臺與墨廠是時間和智慧的沉澱;傳統徽劇已在上莊開啟了少年班的傳承;“手龍舞”、舞龍舞獅等已在農村流行數百年。

上莊鎮著力在加強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上下功夫,2014年11月,龍舞(手龍舞)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8年5月,曹武根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上莊老胡開文墨廠老廠長胡嘉明是徽墨製作技藝非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11月,“金山時雨”綠茶製作技藝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為進一步推動非遺影響力,該鎮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和重要節日,開展非遺交流展示活動,2023年4月15日上午大地歡歌暨皖南星7天·2023績溪金山時雨茶文化節在該鎮隆重開幕,手龍舞、布龍舞演出、非遺傳承人金山時雨炒茶表演等一系列徽文化韻味濃厚的非遺演出,大大提高了全鎮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活力和影響力。

加強古村落鄉村振興活化賦能

該鎮利用當地的資源條件,讓村民們深入了解、主動參與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項目,助力當地群眾捧起金飯碗,徽州三雕(木雕、磚雕、石雕)、徽墨、絹花、種植當季農産品等,帶動脫貧戶、留守婦女、低保戶等群體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為進一步賦能鄉村振興,該鎮充分對古民居進行活化利用,讓古村落在農村發展中煥發出別樣生機。將年久失修的百年老宅整葺為古色古香的農家樂,“駱駝巷子”農家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讓無數食客身在其間既能感受古建築的遺風遺韻,又能感受到徽商當年走街串巷吃苦耐勞的精神。

“胡開文”舊居即為胡天注八房留存,村裏人形象地稱為“紅門樓”,這座建於清末民初的古民居,為中西合璧的西洋樓,是績溪引進西洋建築風格的第一家,“紅門樓”的悠久歷史和裏面蘊含的中國傳統家庭的家風家訓、思想情懷成為了當地一道特色的鄉村旅遊風景線,聯合胡開文墨廠的制墨技藝,完整地呈現了“胡開文墨業”的由來與興盛,展示出徽文化和古村落有機結合的獨特魅力。

接下來,該鎮將著重推動古村落旅遊的發展,強化以胡適故居等古建築群為主要旅遊發展路線的鄉村旅遊宣傳,以點帶面,聯合宅坦村、旺川村、石家村、余川村等幾個古村落,繪就出一幅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圖/文 鄭鴻喜 程艷宇)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