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好農味

安徽郎溪:南漪湖畔冬收忙

發佈時間:2023-12-06 09:27:1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汪瑞華 | 責任編輯:吳偉

近日,在安徽省郎溪縣,初冬暖陽下的南漪湖,波光粼粼,一眼看不到頭。

和平靜的湖面相比,臨岸水域在馬達的轟鳴聲中,熱鬧不已。郎溪縣飛鯉鎮新法村村民吳天權正和搭檔駕駛著船隻,來回穿梭,忙著采收芡實。薛曾友則扣頂鴨舌帽,騎著電三輪,往返于塘埂上,“11月26日采收頭茬,就這幾天的産量來看,畝均能達460斤,比預想的要高。”薛曾友説。

返鄉之前,薛曾友一直在外地務工,常年和油漆打交道。偶然的一次機會接觸到芡實,本就有生意頭腦的他,便萌生了轉行種芡實的念頭。2016年,薛曾友結束背井離鄉的生活,回到老家郎溪縣飛鯉鎮新法村,一口氣流轉了400畝水域,小試牛刀開始嘗試芡實種植。

一季忙下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頭年就賺了8萬多元,“和種莊稼不一樣,幾乎不用管事,施兩次肥,然後看長勢打一次藥,接下來就可以坐等豐收了。”正因為種植技術不難,所以薛曾友上手很快。

嘗到有賺頭,起初心裏的嘀咕,也就放了下來。緊接著2018年,薛曾友把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一下子成了村裏頭的芡實種植大戶。

“別看面積大,收起來快著哩!”站在岸邊,薛曾友扯著嗓子説,“一條采收船一天能收10多畝,9條船同時作業,3000畝芡實20來天就能收完。”順著薛曾友手指的方向,隆隆馬達聲中,吳天權蹲坐在船尾把舵掌方向,輕車熟路,搭檔則負責采收作業,把芡實裝袋。渾濁的水面上,只見芡實經過吸盤自動脫粒、篩選、過濾,半小時不到的時間,就能采收滿滿一袋新鮮芡實。

“一條船隻需兩個人,一天就能收5000斤。”薛曾友告訴筆者,和過去傳統人工采收不一樣,效率翻了好幾倍,關鍵是省時又省力。

作為一種水生植物,芡實又名雞頭米,既可食用,也能入藥,因形似蓮子、色如珍珠,被冠以“水中人參”的美譽。由於南漪湖水質環境好,産出的芡實個大、殼薄、味美,乾果加工成米仁,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返鄉種芡實,對於薛曾友來説,雖然有賺頭,但也打過退堂鼓。

“2020年一場大水,3000畝芡實顆粒無收,當時有心無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薛曾友坦言,洪水退去後,補種過了季,好在賣了一季魚,這才把損失降到最低。

從400畝到3000畝,薛曾友種植芡實,變化的不只是面積,還有模式。借著“科技強農”的東風,這兩年,薛曾友沒少舍得投入,追肥無人機“上天”、采收機械船“下水”,在他看來,這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飛鯉鎮緊挨南漪湖,鎮內水網密布、河道縱橫,有著天然的芡實種植優勢,目前全鎮芡實種植面積突破萬畝。

小小芡實果,種出大名堂。飛鯉鎮農業農村崗負責人魏源生介紹,芡實已經成為鎮上的特色産業,不僅能帶戶增收,還能盤活資源,下一步將以芡實種植為契機,開展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為鄉村産業賦能,為鄉村振興添彩。(汪瑞華)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