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縣姚村鎮:手工粉絲延伸紅薯産業鏈,走好鄉村振興路
發佈時間:2023-11-07 16:47:1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余克儉 王祖清 | 責任編輯:吳偉安徽省郎溪縣姚村鎮姚村社區東門村小組,是出名的“粉絲村”每到深秋和初冬時節,村民們就開始挖紅薯,洗(提取)澱粉、做手工粉絲。
11月7日上午,筆者走進姚村鎮“粉絲村”,探尋手工粉絲製作技藝。
在村口的一戶農家院裏,晾曬著紅薯粉和溫潤出爐的紅薯粉絲。廚房裏,熱氣騰騰,主人匡福財正在製作手工粉絲——和澱粉、燃柴火、蒸粉皮、粉皮起鍋攤晾、用絞絲機把一張張粉皮絞成粗細均勻的粉絲,再把成型的粉絲搭在院裏的竹竿上晾曬......這麼繁雜的流程,一個人操作,且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匡福財不愧是老師傅!
匡師傅告訴筆者,1952年出生的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土疙瘩打了一輩子交道,種植紅薯加工粉絲有40餘年的歷史了,現在後人都在外務工,他留守在家閒不住,“今年種了5畝地的紅薯,雨水好,收成不錯,加工成粉絲有兩三萬(元)的收入,趁著身板還結實,掙點錢為後人減輕負擔。”
據該鎮一農家樂店主介紹,匡師傅每年生産粉絲2400余斤,從提取澱粉到加工粉絲,流程不減,而且全程採用山泉水,乾淨衛生,粉絲的口感好,“回頭客多,大部分(粉絲)都在自己家裏賣了,一小部分拿到我們店裏來代銷,反正好賣!”
從薯苗栽插到收穫紅薯再到提取澱粉、製作粉絲,過程繁複,勞動量大,“反正一年忙到頭,沒得閒的,特別是夏天在紅薯地裏除草、翻藤子,毒太陽曬,身體差一點就中暑,洗(提取)澱粉也是麻煩的不得了,掙錢不容易,辛辛苦苦討生活。”
在院子的一角,堆放著提取澱粉後的薯渣,匡師傅説,這個可以變廢為寶,綜合利用不浪費,“等消停了,我把薯渣運到自家的茶園和板栗園,充當農家肥,肥效好得很。”
姚村社區黨委書記陳新表示,“下一步,姚村社區借助鄉村旅遊的東風,積極探索和創新農特産品推介和行銷的路徑,把‘粉絲村’的老手藝、‘老味道’做成品牌,形成輻射效應,帶動更多村民種紅薯、做粉絲,闖富路。”
據了解,姚村鎮是郎溪縣唯一的山區鎮,近年來,該鎮調優種植結構,宜薯則薯,依託山地丘陵地塊發展紅薯産業,並通過深加工開發紅薯澱粉、粉絲、粉條、麻條和薯乾等系列特色食品,延伸紅薯産業鏈,為農戶增收。(圖/文 余克儉 王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