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第九屆中德農業周:攜手構建更具韌性更健康的糧食系統

發佈時間:2023-11-02 11:03:4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靜 | 責任編輯:王靜

中國網訊(記者王靜)金秋十月,五穀豐登,遍野飄香。10月31日,第九屆中德農業周在安徽蚌埠成功舉辦。

會議以“深化中德農業合作,助推面向未來的糧食系統轉型”為主題,設置生態農業、土壤健康、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價值鏈等多場主題論壇、可持續飲食創新大賽以及田間日考察、經貿合作洽談等配套活動。兩國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協會及國際組織等200多名代表等參會。

凝聚中德智慧 攜手助推糧食系統轉型

中國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擺在首位,持續向最需要的國家提供農業技術和緊急糧食援助。開幕式上,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致辭表示,推動糧食系統轉型緊迫而必要,中國願與德方就糧食系統轉型問題分享成功經驗、推進務實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挑戰。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政策對話、深化科技協作、密切人才交流,發揮中德農業中心作用,以實實在在的成果助力兩國農業發展。

“中德兩國共同致力於創造改變,找到解決辦法。希望雙方加強在創新和科技方面的合作,構建一個更具韌性、更健康的糧農體系,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議會國務秘書奧菲莉亞·尼克表示,我們期待與中方加強交流合作,鼓勵更多的科學家、科研人員進行交往和考察,以此來構建一個更健康的糧食系統。

主題論壇環節,圍繞全球糧食系統所面臨的挑戰,中德農業專家分享經驗,探討發展路徑。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駐華代表臨時代辦張忠軍介紹,FAO將繼續加強與中國合作,通過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平臺,把中國的發展經驗和農業技術推廣、分享給更多發展中國家,為推動實現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中國農業大學講席教授、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員院長樊勝根提出,中德兩國都是重要的糧食系統轉型推動國,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向其他國家分享科技和資訊,共同推動全球糧食系統轉型。

現代農業發展 核心在於科技創新

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就是科技創新。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教授柯炳生認為,現代農業轉型的動力是科技創新、組織創新和政策創新。科技無疑是最根本的。中國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組織新型合作社,提供産業發展規劃、科技服務的支撐、招商引資等方面的政策支援。

會議現場/攝影 陳昂

樊勝根建議,國家層面推動糧食系統轉型應加強統籌協調,提高創新型技術運用,建立現代農産品配送制度,打造可持續的農産品價值鏈。

歐洲創新與技術學院食品創新計劃(EIT Food)Marie Ammann認為,科技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加有韌性系統,並舉例説,“我們與一些農業科技公司開展合作,目的是在區域範圍內投資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讓農民成為科技的使用者,在田間將這些科技利用起來。”

“農業的轉型如果沒有科技的支撐和保障,我們的生産能力水準,無論是增加數量,提高品質,或者是轉向更加生態、更可持續、更具韌性都是很難實現的,我們要更加注重科技的作用。”安徽農業大學教授欒敬東建議。

漢堡應用科技大學教授Katharina Riehn説,“應該讓社會都參與科技和技術的應用,讓每個人都成為綜合全面轉型方案的一部分,成為轉型的推動者。”

浙江大學研究員汪笑溪提出,我們需要不斷加強研究能力,分析糧食安全目標以及政策結果之間的互動,從而更加深入地分析一個更加複雜和立體的糧農系統轉型過程。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不同方面的情況,包括膳食和政策等等。最終它會匯整合我們的終極目標,即糧食系統綜合轉型。

“德國農業發展較快,在生物育種、畜牧業、現代農業、農機裝備等方面的技術處於世界的前列。與我省千億斤江淮糧倉、高端綠色食品、肉牛振興等重點工作高度契合,希望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加深了解,強化合作。”安徽省副省長張曙光表示。

本屆農業周聚焦糧食系統轉型,為助力深化中德農業交流合作搭建了廣闊平臺,將進一步促進多方面凝聚共識,達成更多務實合作,為推動糧食系統轉型發展提供新方案、新路徑、新模式。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