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天窗”少了,“林下經濟”活了:“中國林都”變遷記
發佈時間:2023-08-24 09:47:56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你看這片樹長得多密,差不多把天都擋上了。”和森林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黨向民,最開心的是看到自己守護的這片林子“天窗”越來越少。
今年56歲的黨向民是伊春森工烏馬河林業局有限責任公司烏馬河林場分公司的一名森防瞭望員。37年前剛來到林場時,他的主要工作是“砍樹”。
“先用彎把鋸把樹伐倒,然後用斧頭打枝,再把木頭截成段、歸成堆,最後裝車運走……”提起當年的工作程式,黨向民如數家珍。
伊春市位於中國小興安嶺南麓,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林,是孕育新中國森林工業的搖籃,被譽為“中國林都”。
“那個時候,伊春承擔著為國家經濟發展輸送木材的任務,所以伐木越多貢獻越大。”黨向民説。
“以前樹長得好的時候,站在林子裏抬起頭,幾乎看不到天。”他回憶道,當地人管林子裏那些透亮的地方叫“天窗”。
儘管採取了邊伐木邊造林等措施,但採伐量增加的速度還是讓黨向民心裏不安,隨之而來的是林木的枯竭。
“木材消耗太快了!粗一點的樹基本被採光了,林子裏幾百米以外站個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這樣感慨。
2013年,伊春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而在此之前,已陸續有一些林場停伐。
謝忠民也曾是伊春一名林業工人。當聽到自己所在林場停伐時,他直言“腦子有點懵”。“當時手下有幾十個人跟著我做木材加工,突然不讓伐木了,心裏很茫然,不知道要幹什麼。”他説。
“靠木材吃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生活在林區的謝忠民深知,森林裏遍地都是寶。最終,他把目光投向了當地林間特産——野生藍莓。
“以前在林場上班,藍莓就是我們工間休息時的零食。”謝忠民説,“這種野果生長在深山老林,屬於綠色食品,營養可口,對日益重視健康的消費者很有吸引力。”
2005年,謝忠民成立了一家森林食品公司,從事藍莓果汁生産。經過多年發展,公司産品已拓展至藍莓酒、藍莓幹、藍莓果醬、藍莓果醋等100多個品種。隨著業務不斷擴大,企業的銷售手段也逐步升級。
“起初我們是帶著産品到各地去推廣、開專賣店,後來開始找代理商。現在電商流行,我們不僅進駐了多個大型網購商城,還培養員工通過短視頻平臺直播售貨,最多時一個單品1個多小時就賣出兩萬多單。”謝忠民説,“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謝忠民的公司現有員工100多人,有不少原來是林場職工。“能幫助大家一起在‘林下經濟’中受益,很有成就感。”他説。
黨向民的成就感來自每天對森林的眺望。和很多其他工友一樣,他從伐木工變成了一名瞭望員。每到防火期,他每天都會爬上22米高的瞭望塔值守。
“發現林子裏有火情,需要立即上報。”他説,“像這樣的瞭望塔我們周圍還有很多座,整片森林形成一張嚴密的‘觀測網’。一旦發現火情,瞭望員們要相互提醒,並第一時間上報。”
黨向民告訴記者,他們這代瞭望員多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熟悉山裏環境。“我們指明方位時,都用當地習慣叫法,彼此立馬就能明白,這樣溝通效率更高。”他説。
最近這些年,黨向民欣喜地看到,自己熟悉的那片森林正在“回歸”。
“原有的樹得到精心養護,越長越粗。每年春天我們還會組織造林,工程量大時,還要從外面雇人才忙得過來。”他説,“動物們也都回來了,光今年我就好幾次看到狍子、野鴨,有時甚至還能碰見野豬。”
再過四年多,黨向民就將退休,他的心願是找到一個同樣對森林有感情的接任者。
“以前伐木是為國家作貢獻,如今護林更是作貢獻。”他説,“森林的生態價值不可估量,必須把這座‘綠色銀行’看護好,這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