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發佈高溫預警超40次,部分地區達到或超過極端高溫閾值——糧食生産如何應對今夏“大烤”?
發佈時間:2023-07-28 11:14:4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邱海峰 | 責任編輯:常曉姣入夏以來,極端高溫天氣頻發。華北、黃淮地區出現達到或超過極端高溫閾值情況,部分地區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截至目前,中央氣象臺已發佈高溫預警超40次。
持續高溫影響日常生活,也“烤”驗糧食生産。7月19日,農業農村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聯合召開全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推進視頻會,提出東北西部和西北地區重點防夏伏旱,黃淮海地區重點防階段性高溫乾旱和局部洪澇,長江流域重點防高溫熱害和局部旱澇。今夏“大烤”將對糧食生産有多大的影響?如何有效應對高溫天氣、確保全年糧食豐收?
極端高溫發生頻次增加
老話説“夏有三伏,熱在中伏”。7月26日,進入中伏的第六天,中央氣象臺發佈天氣公報,未來10天,新疆盆地地區、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高溫天氣持續,最高氣溫一般有35-38℃,局地可達40℃以上;未來3天,江南中西部、華南等地部分地區有35-37℃高溫,局地超過37℃。
“今年進入夏季以來,我國已發生4次區域性高溫過程。”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介紹,5月28日至6月5日,我國出現今年首次區域性高溫過程,比常年同期偏早16天。同時,入汛以來降水偏少,空間差異明顯。全國平均降雨量28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0.6%。
在今夏高溫發展過程中,華北、黃淮地區高溫極端性較強。根據中央氣象臺數據,6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9℃,華北東部、內蒙古和甘肅西部、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偏高2-4℃。其中,6月21日至24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東北部最高氣溫達38-41℃,14個氣象站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37個站突破6月同期極值。區域最高氣溫出現在22日北京市懷柔區湯河口站、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站,均達到41.8℃,區域高溫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級別為特強。
“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高溫發生的頻次正在增加。”高輝説,近期赤道中東太平洋快速增暖,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本次厄爾尼諾事件發展較快,根據國家氣候中心多模式預測,預計後期暖海溫異常仍將持續發展加強。
受全球氣候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北半球大部分地區遭遇高溫熱浪,多地高溫紀錄被刷新。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初步數據顯示,6月全球平均氣溫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且創紀錄高溫在7月仍持續發生,短期內未見緩解跡象。
防範夏伏旱、高溫熱害
持續高溫給農作物生長髮育帶來挑戰。
高溫熱害是其一。農業專家介紹,高溫熱害是指高溫超過植物(生物)生長髮育上限溫度而對植物(生物)生長髮育和産量形成造成的損害,主要包括高溫逼熟和果樹林木日灼傷及畜、禽熱害等。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李剛華介紹,以水稻為例,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溫度高於33℃,或日最高溫度高於38℃,且每天高溫持續時間在5小時以上,會造成水稻高溫熱害,加快水稻幼穗分化進程,減少穗型,降低結實率。水稻在灌漿階段遭遇晴熱高溫,容易早熟,出現空殼現象,影響産量。
“持續高溫伴隨的乾旱,是影響糧食生産的另一個突出因素。”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説,如果一些地區高溫,伴隨降雨減少,導致伏旱,會嚴重影響糧食等農作物的生長;如果高溫伴隨一定的降雨量,或者地區有水源供應保證,則可能影響不大。
從全球範圍來看,今夏高溫正在影響糧食生産。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地球觀測站的數據顯示,在這個生長季節,堪薩斯州的農田裏到處都是生長不良和被烤焦的作物,因為該州大部分地區都處於乾旱狀態;美國農業部預計該州的冬小麥收成將比去年減少22%,創歷史新低。歐盟委員會估計,西班牙小麥産量預計將比5年平均水準低38%。澳大利亞農業及資源經濟和科學局預測,澳大利亞小麥産量可能下降34%,大麥産量將下降30%。
“目前厄爾尼諾形成並向中等強度發展,可能導致極端天氣頻次更多、範圍更廣、強度更大、不可預見性更強。”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説,根據農業農村部和氣象部門會商研判,下半年農業災害將呈現極端天氣、旱澇並重、複雜嚴峻等特點。
潘文博表示,預計內蒙古中西部、遼寧西部、吉林西部、黑龍江西部以及西北大部溫度高、降雨少,可能發生夏伏旱;前期,黃淮海出現了多年少見的持續高溫,尤其是河北北部旱情較重,雖然近期有所緩解,但7月底前還有一輪高溫天氣,旱情有可能反覆;目前長江中下游幹流和鄱陽湖、洞庭湖“兩湖”水位比去年同期低,局部可能出現階段性乾旱,中稻抽穗揚花期發生高溫熱害風險比較高。“在生産上,這些區域要重點防範。”潘文博説。
多措並舉減輕災害損失
應對極端天氣,各地各部門正採取措施積極行動,防災減災。
在河南省安陽市滑縣,126萬多畝玉米進入拔節期。“但連續出現的高溫天氣不利於玉米生長,必須及時補水。”滑縣宣武村的農田內,農技專員李成帥正操控植保無人機給連片的玉米噴施葉面肥,“葉面噴施抗旱保水劑,或用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或過磷酸鈣及草木灰浸出液連續多次噴霧,有助於降溫增濕,為玉米葉片提供必需的水分養分。”
連日來,該縣密切關注高溫、乾旱發展動態,及時發佈預警資訊,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分區分片指導農戶及時噴施葉面肥,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做好秋糧抗高溫乾旱保結實工作。
抗高溫乾旱,水是關鍵。在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四十里街鎮太公嶺調水站十台機組7月21日開機調試,成功調水。該調水站的啟用,可有效保障該鎮4萬餘畝晚稻等農作物防旱抗旱用水。當地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往年鄱陽湖8月底才會逐漸露出河床和草洲,今年6月底就提早露出來了。針對可能出現的旱情,縣裏組織各方及早做好農灌渠道修繕清淤,改善引水條件、確保引水暢通。
近日,農業農村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安排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明確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統籌做好蓄水保水,積極儲備抗旱水源,強化抗旱水源統一調度和灌區灌溉排水管理,因地制宜採取應急調水、打井取水等措施,保障農業灌溉用水。
各方合力之下,成效初步顯現。多位農業專家分析,當前全國耕地受旱面積2082萬畝,與常年同期相比偏輕。持續高溫對部分地方糧食生産造成一定影響,但相對有限。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南方地區中稻大部處於拔節孕穗期,長勢好于高溫乾旱的上年,與常年相當。東北地區玉米處於喇叭口至抽雄吐絲期,大豆處於開花結莢期,水稻開始拔節孕穗,三大作物一二類苗比例97.8%,除西部傳統旱區因旱作物長勢略差外,大部長勢與上年相當。黃淮海和西北地區春玉米開始抽雄吐絲,春大豆開始結莢,夏玉米和夏大豆處於苗期,大部地區長勢基本正常。
“全年來看,糧食生産基礎較好。”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今年夏糧産量2923億斤,居歷史第二高位,是個豐收季。早稻收穫已過七成,呈增産趨勢。秋糧面積穩中略增,長勢與常年大體相當。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萬畝、比上年增加500萬畝,大豆油料擴種成果鞏固。
防災就是增産,減損就是增糧。農業農村部表示,將加強災情監測調度,做好物資儲備和技術準備,強化精準指導服務,落實“一噴多促”、防病治蟲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