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強農

雞肉好不好吃 你知道怎麼選嗎

發佈時間:2023-07-28 09:05: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

無雞不成宴。家雞是由亞洲叢林野雞馴化而來,其馴化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000多年。雞在中國歷史與飲食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與牛、馬、羊、豬、狗並列為“六牲”或“六畜”,更有“無雞不成宴”的俗語。

我國是雞肉生産和消費大國

與豬肉、牛羊肉相比,雞肉是最廉價優質的肉類蛋白來源,因其高蛋白質、低脂肪,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而備受消費者的青睞。據FAO的數據,中國肉雞養殖量居世界第一,肉雞屠宰量從1978年的9.99億羽增長至2021年的115.15億羽;雞肉産量從1978年的107.7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1542.1萬噸,雞肉産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據FAO的數據,近幾十年來,雞肉消費增長是全球普遍情況,世界主要國家肉類消費結構中雞肉佔比從1961年的10%增長到了2017年的39%,雞肉在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也從1982年的5%持續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

中國與全球肉雞屠宰量對比

中國與全球雞肉産量對比(數據來源: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雞肉好不好吃,一看品種

在中國,雞肉是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肉類生産和消費品,主要來源有白羽肉雞(佔比50%以上)、黃羽肉雞(約30%)、小型白羽肉雞(肉雜雞、817肉雞)及淘汰蛋雞(不到20%)。

什麼是白羽肉雞?

白羽肉雞,顧名思義就是羽毛為白色的肉雞,是典型的外來品種,是白洛克雞和科尼什雞進行雜交選育出來的,其羽毛的白色為隱性性狀,由隱性等位基因控制。白羽肉雞最大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此外肌纖維比較細嫩,適合烤制、煎炸等烹飪方式,是熟食、快餐企業的上佳之選。我們熟知的快餐品牌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所使用的都是白羽肉雞。

什麼是黃羽肉雞?

黃羽肉雞,簡單講就是羽毛帶顏色的肉雞(有色羽毛是顯性基因)。我們所説的黃羽肉雞並不是説羽毛必須是黃色,因為黃色羽毛較為常見,所以統稱黃羽肉雞。黃羽肉雞雖然養殖週期長,飼料轉化率低,但是風味好,比較適合我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比如煲湯、爆炒等,是中國傳統美食的主要材料,典型的代表有北京油雞、九斤黃、文昌雞、清遠雞等。

什麼是小型白羽肉雞?

小型白羽肉雞是介於上述兩類雞的中間類型。典型的小型白羽肉雞是以父母代白羽肉雞為父本,商品代高産褐殼蛋雞為母本,雜交配套生産的肉雞。商品代全身白羽,偶見黑色或紅色斑點。小型白羽肉雞商品雞苗成本低,生長速度和肉品質介於黃羽肉雞和白羽肉雞之間,適合加工扒雞等傳統加工類雞肉産品。

雞肉好不好吃,二看外在品質(感官評價、物理指標)

隨著老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大家對雞肉口感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顯現,並提出來哪種雞更好吃?是大家傳統觀念的黃羽肉雞,還是國際上普遍食用的白羽肉雞。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就像醬香型白酒和濃香型白酒,到底哪種酒更好喝。除了品種,品質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立科學、量化的雞肉品質評定指標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外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雞肉品質評定指標體系,但主要集中在感官評價、物理指標和化學指標上。

感官評價

感官評價是通過人的感官來對肉的品質進行評定和打分,該方法應用廣泛,結果更具説服力,但可比性和重現性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不易標準化,適用於消費者的評價。首先是肉色,根據不同品種製作專門的標準比色板,參照比色板給不同品種雞肉的肉色進行打分,一般認為好雞肉呈鮮櫻桃紅色且具有光澤。其次是彈性,新鮮正常的生雞肉指腹按壓後立即回彈恢復,變質生雞肉鬆軟且彈性差。第三是略帶正常的腥味與金屬味。最後是品嘗,煮熟後雞肉的感官評價需由專業人士對香味、滋味、整體評價等指標進行評定。隨著現代儀器和分離技術的發展,電子鼻與電子舌等倣生感官設備應運而生,模擬人類嗅覺器官及舌頭味覺細胞,通過對各種氣味(芳香類、硫化物、甲烷等)及基本味覺(鮮、甜、苦、鹹、酸等)的分析,反映出雞肉中的氣味與滋味輪廓。

物理指標

為了提高評價的準確性與科學性,需要依靠儀器設備檢測肉色、嫩度、持水力等物理指標。肉色是評價新鮮度的指標之一。雞胸肉中肌紅蛋白含量低,一般呈淡紅色;肌紅蛋白含量高的腿肉隨著與空氣接觸時間增加,從剛屠宰後的鮮紅色逐步加深。嫩度、持水力是決定品質的關鍵指標,嫩度通過剪切力大小進行判定,剪切力越大,嫩度越差;持水力通過滴水損失或加壓滲水損失進行評價,持水力越高,越是鮮嫩多汁,口感更好,風味與營養更不易流失。

雞肉好不好吃,三看內在品質(化學指標)

所謂物質決定存在,真正對雞肉品質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看不見的化學物質,會影響雞肉的風味。大家都覺得“土雞”“散養雞”“老母雞”更香?但卻説不出所以然。

在過去幾十年裏,科學家借助精密化學檢測設備,發現了至少500多種與風味有關的化學物質。大體分為兩大類:

非揮發性的滋味物質

包括核糖、小肽、有機酸、游離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共同構成甜味、鮮味、苦味、酸味和鹹味5種基本味道。

揮發性的香味物質

包括醛類、酸類、酮類、烴類、酯類、醇類、雜環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等。

肉風味前物質通過美拉德、脂質氧化降解、硫胺素熱降解,以及脂質-美拉德交互等系列反應,在烹飪過程中産生肉香等獨特香味。其中硫胺素(維生素B1)熱降解會産生雞肉中重要的香味物質,即含硫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

地方品種肉雞比白羽肉雞更香嗎?

舉例來説,與白羽肉雞相比,我國地方品種絲羽烏骨雞含有更高的滴水損失、蒸煮損失、剪切力,且肌內脂肪、蛋氨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DHA)等風味前體物顯著高於白羽肉雞,這可能是影響絲羽烏骨雞風味品質的原因。(E)-2-壬烯醛、2-乙基喃、2,3-戊二酮、2-丁基喃、4-戊基苯甲醛以及1-辛烯-3-醇等物質對絲羽烏骨雞風味的貢獻度較高,對香氣構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或許是大家認為“土雞”風味更好的原因。

對於我國優質地方品種,以北京油雞、清遠麻雞和文昌雞為代表,研究人員發現己醛、1-辛烯-3-醇(蘑菇醇)是這些優質雞肉最主要的特徵風味物質,肌苷酸、L-谷氨酸、L-天冬氨酸、肌酸酐和次黃嘌呤是雞肉類的重要滋味貢獻物。

通過研究雞肉的風味物質,借助遺傳改良、優化飼料配製、改善飼養環境等措施,科學家有望讓雞肉風味的“本味回歸”,帶給我們更多美味感受。

PS:我國肉雞育種取得重大進展

在育種方面,白羽肉雞是我國所有畜禽品種中料肉比最低、規模化養殖程度最高的品種;但我國的白羽肉雞的種源長期依賴進口,是畜禽産業中最依賴進口的畜種。從2005年到2020年,年均進口祖代種雞超過92萬套,年均引種費超過2000萬美金。為了打破國外種源的壟斷,中國的育种家在農業農村部的統一部署下,“十年磨一劍”,2021年12月1日,隨著農業農村部第498號公告的發佈,我國打破了白羽肉雞種源完全依靠進口的局面,“聖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等三個快大型(飼料轉化率高、體型大、生長速度快)白羽肉雞品種,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成為我國首批自主培育的快大型白羽肉雞新品種。中國白羽肉雞産業進入一個新時代。我國生産中使用的黃羽肉雞品種全部是自主培育品種,培育品種數量在所有畜禽品種中是最多的,是將地方品種資源優勢轉變為産品優勢的成功典範。2018年肉雞WOD168配套係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標誌著小型白羽肉雞制種邁出了通向規範的第一步。

作者:北京市畜牧總站  北京美麗鄉村網供稿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