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京郊主要農産品採後 這些意見要牢記
發佈時間:2023-07-11 08:49:0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滿傑 趙立群 | 責任編輯:王靜北京市已進入高溫多雨季節,高溫、暴雨等災害天氣處於高發期,為了減少不利氣候對北京市主要農産品採後流通造成的損失,應根據天氣變化,有針對性地採取預防措施。對此,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提出採後管理意見,供生産、經營者參考。
糧食作物(主要指小麥)
當前北京市小麥已基本收割完畢,針對暫不直接銷售並自己貯藏小麥的經營主體,具備烘乾條件的應將小麥水分降到12.5%入庫貯藏。不具備烘乾條件的應選擇晴朗、氣溫高的天氣,將脫粒並剔除雜物的小麥進行晾曬,將麥溫曬到50℃左右,保持2小時高溫,待小麥水分降到12.5%趁熱入庫,整庫密閉,使小麥溫度保持在46℃左右並持續約10天,以此來殺死害蟲。期間應密切注意小麥商品性,然後降至常溫貯藏。入庫貯藏的小麥在夏季高溫多雨季節要注意防降雨和防潮,同時做到防霉、防蟲、防鼠、防雀、防火等。貯藏小麥種子還要注意防混雜,避免貯藏溫度長時間高於25℃,定期檢測發芽率。
蔬菜作物
加強采收管理:采收宜在晴天清晨或夜間溫度較低時進行,陰雨天、霧天等天氣不宜采收。采收前應適當控水,增加耐貯性,采收時應注意輕收輕放,保持外形完好,無明顯病蟲害及其他損傷,采收後應儘快運到陰涼通風場所。對於受到高溫多雨天氣影響,導致長勢較弱的蔬菜,要適當早收,基本達到采收標準的要應收盡收,減少損失。
同時,需要加強採後商品化處理。
一是做好蔬菜分級和包裝。根據蔬菜商品性、銷售渠道等做好分級,對於受機械損傷的蔬菜,要根據損傷程度進行分類銷售或加工利用;産地包裝宜採用塑膠週轉筐或紙箱,電商銷售可選用瓦楞紙箱、泡沫箱等作為外包裝,應用包裝盒、泡沫網套、氣柱袋、葫蘆膜等作為內包裝可避免蔬菜出現機械損傷,配送小包裝可應用盒覆膜、保鮮盒、自發氣調、微孔包裝等適宜的保鮮包裝,可延長貨架期,降低蔬菜損耗率,夏季應注意採用增加打孔數、減少堆放層數等方式適當增加包裝的透氣性。
二是做好産地預冷和貯藏。具備冷鏈條件的經營者,可採用冷庫預冷、差壓預冷等,夏季蔬菜預冷應根據流通環境適當提高預冷溫度,減少內外溫度變化較大造成包裝起霧及損耗的增加,不具備條件的可採用冰袋、冰排等蓄冷預冷或放在陰涼處進行降溫。葉類蔬菜夏季適宜的貯藏溫度為0~5℃,相對濕度為90~95%;茄果類蔬菜適宜的貯藏溫度8~12℃,相對濕度為85~90%;食用菌適宜的貯藏溫度2~4℃,相對濕度為85~95%,貯藏過程中應密切關注蔬菜的商品性,儘量減少貯藏時間,儘早銷售。注意避免蔬菜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存放,避免通風不暢,引起蔬菜內部溫度過高,隨時注意蔬菜商品性。
三是加強尾菜加工利用。受災害天氣影響必然産生大量有缺陷的尾菜,包括明顯損傷的産品、水沖倒伏的植株、風雨拍落的果實,以及被動提前采收的蔬菜等,可以加工成為脫水菜、泡菜、酸菜和醬菜等産品,既可止損亦能增值。
加強流通環節管理:溫度管理是流通環節中蔬菜保鮮最重要的技術措施之一,對其影響可達70%以上。因而,貯藏、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均應在全程冷鏈的適宜低溫條件下進行,並注意減少各環節間的溫度變化;不具備冷鏈條件的,一般適用於近距離(24小時以內到達)流通,如在常溫下進行,運輸車輛應注意防曬、降溫、保濕和通風等,裝卸車應注意輕拿輕放,防止機械損傷。
經濟作物(西瓜、甜瓜)
加強采收管理:西瓜、甜瓜的采收宜在晴天清晨或傍晚溫度較低時進行,陰雨天、霧天等天氣不宜采收,切忌在強烈陽光時采收,采收後需運到陰涼處,以免暴曬導致水分流失。銷往當地市場的,應採摘九成以上熟瓜,並於當天下午或次日供應市場;長途運輸外銷時,可適當提前1-2天,採摘八成熟瓜。薄皮甜瓜採後後熟速度較西瓜和厚皮甜瓜更快,采收成熟度的把握更應注意。
加強採後商品化處理:一是做好分級和包裝。根據品質、銷售渠道做好分級,電商銷售可選用瓦楞紙箱、泡沫箱等作為外包裝,氣柱袋、網套等作為內包裝減少機械損傷。二是做好産地預冷和貯藏。西瓜、甜瓜等宜採用通風預冷和差壓預冷等,適宜的貯藏溫度8~12℃,相對濕度為85~95%。不具備冷藏條件的經營主體可在常溫下短時間貯存,但應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存放,隨時注意商品性。薄皮甜瓜機械傷和溫度對商品性的影響十分明顯,運輸和貯藏過程中更應引起重視。
加強流通環節管理:適宜的溫度可以有效降低西瓜、甜瓜損耗率,在貯藏、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中,具備冷鏈條件的經營主體在運輸過程中可將冷藏車溫度設置在8-12℃,不具備條件的經營主體應盡可能的銷往本地市場,減少運輸、銷售時間,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存放。
作者:滿傑 趙立群 北京美麗鄉村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