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版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選登 | 湖北省谷城縣金盆嶺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發佈時間:2023-07-06 09:26:1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亦農

抱團合作創品牌 打造菌菇産業高地——湖北省谷城縣金盆嶺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湖北省谷城縣金盆嶺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由公司領辦、聯合50個農戶共同發起成立。合作社依託公司的資金、技術、管理和市場優勢,走品牌發展道路,推動當地傳統食用菌産業實現綠色、高品質發展轉型。在公司的引領帶動下,合作社管理規範、制度健全,市場競爭能力和社會帶動能力顯著提升。

湖北省谷城縣種植食用菌歷史悠久,傳統的種植方式是個個搭棚、家家搭灶、戶戶冒煙,既容易造成環境污染,也賣不上好價,不適應“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為振興優勢特色産業,2015年,湖北金盆嶺菌業有限公司聯合當地50個農戶,共同發起成立谷城縣金盆嶺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成員出資總額1500萬元,其中農戶成員出資額130萬元。合作社業務覆蓋菌種菌棒生産、種植基地、技術服務、烘乾保鮮、加工包裝、冷鏈配送等,集種植、銷售、倉儲物流和技術服務於一體,提供食用菌産供銷一條龍服務。合作社已成為谷城縣首家跨區域從事食用菌生産的農民合作社,2020年被認定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

一、完善制度,建立抱團發展長效機制

合作社健全組織機構,強化制度保障。合作社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合作社章程,並按照章程規定,建立了理事會、監事會和成員大會等管理機構。每年定期召開兩次成員(代表)大會,研究決定重大事項,理事會負責執行,監事會跟蹤監督。合作社先後建立和完善民主決策、財務管理、成員登記、成員年會和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為合作社健康運轉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合作社落實盈餘返還,保障成員收入。合作社每年根據當年經營收入、利潤水準等情況,制定翔實的盈餘分配方案,妥善調節各相關方的利益關係,為每位成員設立成員賬戶,提取60%以上的盈餘給農戶成員返利。2020年合作社成員每人平均收入比當地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高出20%以上。

二、規範服務,培育市場核心競爭優勢

一是統一原料供應。合作社為農戶成員統一提供優質菌種,在保證種子品質的同時,降低了農戶購種成本,實現了成員的良種全覆蓋。合作社通過免費培訓和現場講解,讓種植戶自己比較傳統種植與現代管理的效益差別,逐步改變傳統粗放式種植習慣,統一採用標準化種植操作規程。

二是統一技術指導。合作社堅持從源頭上管理農産品品質安全,嚴把生産環節農業投入品關,並定期對基地管理人員和農戶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合作社每年邀請食用菌專家進行食用菌生産管理指導1~3次,培養了高級食用菌農技師10余人、職業食用菌管理人員5人,培養“土專家”上百人。合作社每年在全縣組織4次以上的技術培訓,在規模種植基地安排技術人員常駐指導,聯合領辦公司安排3輛技術服務車、5名技術員,進行不間斷巡迴現場技術指導,確保合作社及基地全部達到標準化生産。

三是統一産品購銷。為穩定發展食用菌生産基地,合作社實行統一生産、統一銷售,做到以銷定産,切實維護成員經濟利益。合作社與成員簽訂種植收購合同,明確約定基地産品統一收購、實行價格保障等事項,産品回收率達到90%以上。僅通過高於市場價收購這一項,成員農戶畝均凈增收3000元左右。為方便種植戶産品的銷售,合作社在石花鎮、廟灘鎮、冷集鎮均建有保鮮轉机庫,減少了物流成本和産品損耗,有效保障了種植戶利益的增值轉化。

三、多措並舉,走優質特色發展壯大之路

一是從土貨到商品,走品質化發展之路。合作社加大對食用菌的科技投入,建有100余畝100多萬棒香菇工廠化科技實驗示範基地,與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聯合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食用菌種質資源研發、菌種品質判別能力顯著提升。研發出的“襄菇棒”牌菌種暢銷全國,特別是自主研發的香菇菌包運用了“全氧發菌技術”,使每棒增産42%,成活率達99.8%,産品的市場競爭力大幅提高。目前整個谷城的菌種基本來自合作社。

二是從産品到産業,走規模化發展之路。合作社以優勢産區為核心,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食用菌産業,全面推行區域化管理,逐步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經營發展新格局。合作社在6個鄉鎮建成規模化種植基地,基地配套設施齊全,有保鮮庫、空氣能保鮮烘乾機、機動傳輸設備、自動篩選機、大型地磅、技術服務專車等,在各鄉鎮建立管理小組,分片落實具體任務。合作社推進食用菌産業鏈向兩頭延伸,探索開發深加工産品,走産、供、銷、服一體化經營道路,帶動廣大農民發展迴圈經濟。

三是從産地到市場,走品牌化發展之路。合作社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上,系統梳理自有産品優勢,走品牌化發展之路。合作社依託龍頭企業,註冊了“綠谷山珍”商標,聯合開發了“襄菇棒”“綠谷山珍”“八里荒”“大叔家的山珍”“七花臺”等食用菌線上線下品牌,建立了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實行以品質帶品牌、以品牌促銷售,與武商量販、好鄰居等中大型超市簽訂長期供貨協議,全力拓展綠色香菇的增值空間。“綠谷山珍”系列産品榮獲漢江流域農業博覽會優質農産品金獎、第二屆綠交會優質農産品金獎;自主研發的“襄菇棒”牌菌種、菌棒暢銷全國,遠銷美國和東南亞地區,2022年出口創匯預計在3000萬美元左右。

四、合作共贏,促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提升

一是食用菌産業強起來了。合作社從單一的香菇種植到出口創匯再到菌旅融合,蹚出了一條三産融合的新路子,形成了産供銷一條龍的食用菌全産業鏈格局,加工、倉儲能力不斷提升,市場議價能力明顯增強,綜合效益有了顯著改善。合作社入社成員達到255人,其中農民成員254人。2022年,合作社總資産達1900萬元,發展菌業基地1750畝,銷售總額達2000萬元,實現盈餘226萬元。

二是農民口袋鼓起來了。合作社以土地、資金、勞務形式吸納農民入社,共同發展,輻射帶動5000余戶農戶,解決1.5萬餘人的就業崗位,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開闢了新天地。合作社開展産業扶貧,向農戶提供菌棒,再以訂單價收購成熟菌菇,通過工資或輔助發展産業直接幫助97戶貧困戶脫貧,實現每人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特別是在脫貧攻堅時期,合作社專為精準扶貧戶量身定制的靈芝種植項目,零風險、低門檻、包回收、效益高、資源消耗少,能夠為脫貧戶提供長期産業幫扶,有效防止其返貧。

三是村集體經濟富起來了。合作社通過項目入股方式,輔助12個村發展産業,通過業務聯結23個村集體,通過技術服務和産品回收支援全縣64家合作社和16個家庭農場。例如,廟灘鎮申家衝村依託合作社建了6個食用菌大棚,流轉40余畝土地建成“羊肚菌+靈芝”輪作、香菇與葡萄套種的採摘觀光園,村集體經濟有了穩定收入。伴隨著村裏産業的不斷發展,參與食用菌種植的席埡村等村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強起來了,成為支柱産業蓬勃、發展方向明確、品牌優勢明顯、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的産業特色村。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