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和美鄉村

中國綠髮員工紮根江津鄉村培育“全域全齡全季”産業——“空心村”變身瓜果飄香鄉村樂園

發佈時間:2023-07-04 09:22:56 | 來源: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

玩水派對、包粽子大賽、露營地音樂會、樂園城堡煙花……剛剛過去的端午節,中國綠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美麗鄉村(以下簡稱中國綠髮美麗鄉村)好不熱鬧,接待遊客4000多人次,實現收入30多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0多萬元。 

“這是中國綠髮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首個示範項目。”6月30日,該項目總經理吳宇馳稱,從1999年至今,中國綠髮已入渝24年,不僅推動城市建設為市民創造美好生活,還于2016年先後派出40名青年員工落戶江津區現代農業園區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紮根江津7年,中國綠髮美麗鄉村打造18個特色園區,培育“全域全齡全季”産業,讓産業“空心村”變成了稻油飄香、瓜果滿園、遊客如潮的鄉村樂園,每年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走出了一條不靠門票創收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調整種植結構 

新建18個農業特色産業園 

中國綠髮美麗鄉村位於江津區現代農業園區,橫跨白沙鎮芳陰村、龍華鎮燕壩村。 

“黃泥路、磚瓦房、地下水。”2016年,吳宇馳與同事們初到村裏,見到的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聽説城裏的年輕人來種地,村民們都搖頭,不相信能堅持下來。” 

此前,中國綠髮在重慶實施的多是城市建設項目,此次落戶江津的40名員工有30名本科生、5名研究生,多是學的規劃、建築、設計、行銷、土地資源管理等專業,幾乎都不懂農業。 

為打消村民顧慮,項目團隊針對丘陵山區耕地細碎實際情況,首先修建了一條長4公里、寬約6.5米的産業振興大道,隨後對1500畝土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讓小田並大田、糧田變良田。 

這些土地究竟用來幹啥?團隊中最年長的張濤説,實踐中,一些鄉村田園綜合體雖然走的是農文旅融合發展路徑,但存在“重旅輕農”的現象,“為此,大家展開激烈的討論,最後決定先把農業的基礎做紮實。” 

中國綠髮美麗鄉村項目團隊用開發設計的理念來規劃農業佈局,將能夠利用的土地細分為18個農業基地,因地制宜先後建起了1000多畝優質糧油種植示範基地,1200多畝標準化柑橘示範基地,120多畝綠色蔬菜生産示範基地,200多畝家禽水産養殖基地,1500多畝苗圃基地……構建起以柑橘、跑山雞為核心,糧油果蔬、花卉苗木、生態魚、生態羊為補充的種養生産體系。 

仲夏時節,站在觀景臺放眼中國綠髮美麗鄉村,田間的水稻綠油油一片,柑橘地裏的臍橙陸續挂果,山坡上的糯玉米、蜂糖李等已經成熟,滿是豐收的希望。 

吳宇馳介紹,中國綠髮美麗鄉村還將逐步引入智慧管理系統、智慧生産設備,推動農業智慧化,實現美麗鄉村農業生産管理數字化、精準化發展,培育低碳高效農業。 

完善産業鏈條 

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今年的第一批蜂糖李,大家快來嘗一嘗!”晌午時分,水果技術員謝祥雲推著一車李子從精品水果採摘園走了出來。遊客們圍過去爭先品嘗起來,“像蜂蜜,水分還多!” 

謝祥雲來自合川。聽説老謝種植蜂糖李是一把好手,項目團隊就聘請他們夫婦管護精品水果採摘園。 

在中國綠髮美麗鄉村,像謝祥雲這樣的農民技術員有10來位,他們有的擅長糧油種植、有的懂得果園管理、有的長于家禽水産養殖,他們的月薪最高的有7000元,最低的也有5000元,還能根據産量情況進行提成。 

“農文旅融合不能沒有農民參與,他們才是鄉村田園綜合體的主角兒。”綜合部經理王廷堅稱,在實際運營中,農民可以參與種糧、種菜,餵養畜禽,提供勞務服務等,項目團隊則負責自身擅長的農事監管、品牌打造、市場行銷、科技賦能等,“既從高校招引管理運營人才,又大膽使用農民從事一線生産。” 

中國綠髮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先後招引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的沙佔浩、東北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的舒小東等高校畢業生12人;與周邊20多家農業合作社、大戶建立合作關係,江津區誠智農業專業合作社為項目水稻、油菜、玉米、柑橘等種植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農民遊禮寬組建勞務隊提供勞務服務,當地村民何小凡、何昌梅當起了水産養殖員、土雞養殖員;銅梁的玉米土專家曾文輝、江津當地曾擔任過農場長的唐友榮等都請到了中國綠髮美麗鄉村…… 

在這片肥沃的富硒土地上,項目團隊攜手村民取得14項綠色食品認證、13項富硒産品認證,對自産的30多種農産品統一註冊“禮讚田園”農業品牌,逐步構建起“研發—種植—加工—銷售”全産業鏈條,産業園畝均産出達到3000多元,逐漸讓農業成為賺錢的産業。 

截至目前,中國綠髮美麗鄉村為當地創造固定就業崗位100多個,零星用工約20萬人次,帶動家庭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2019年,中國綠髮美麗鄉村被評為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 

改善環境顏值 

“全域全齡全季”皆可遊 

7月1日,又一個週末,廖蕾又回到中國綠髮美麗鄉村。廖蕾是超級農場主,每月都會來這裡小住兩天,採摘果蔬、釣魚休閒,過上了忙時上班、閒時種地的雙棲生活。 

“18個産業園催生了賞花採摘遊。”作為旅遊板塊負責人的沙佔浩介紹,中國綠髮美麗鄉村的農産品除了電商銷售和城市門店直銷、社區團購外,還吸引了不少市民實地採摘,形成了春季賞花、夏季採果、秋季收糧的鄉村旅遊季,“這自然帶動了遊樂、民宿、餐飲等業態的興起。” 

中國綠髮美麗鄉村借勢先後佈局格林7號樂園、田野餐廳、農事活動體驗園等具有鄉野特色的業態,建成東籬小院、帳篷營地、桃花驛、白鷺源等特色星選民宿;建設橘崽兒水上中心,開展豐富的皮划艇、漿板、腳踏船等水上運動;創辦“第二課堂”,挖掘江津本地特色農耕、民俗文化資源,引導本地藝人開展泥塑、陶藝、扎染等手作經營,推動“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與此同時,中國綠髮美麗鄉村還通過政企合作,帶動鄉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既對具有保留意義的建築進行修復,又對家風村風民風進行挖掘,高標準打造“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完善設施、輔之活動、不賣門票,突出體驗感吸引遊客。”沙佔浩稱,以農業為基礎,帶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將旅遊設施、接待功能完整融入農業産業、農村發展,山水林田湖草成了旅遊“打卡地”;童話公園、遊樂園、研學體驗、農事教育、垂釣、水上運動、露營、採摘、觀花等功能各異的項目,滿足了孩童、中青年、老年不同人群的遊樂需求;18個産業園不同的賞花、採摘季,讓項目區一年四季都有休閒遊樂産品,“種養業的多樣性、旅遊産品的豐富性,推動形成了‘全域全齡全季’産業。” 

截至目前,中國綠髮美麗鄉村全網累計曝光量超5000萬,多次入選重慶各類遊樂榜單前10名。今年1—6月,該項目接待遊客6萬人次,旅遊創收500余萬元,全年有望突破1000萬元大關。 

“這裡能望山看水,吃地道的農家菜,有真正的農業農村圖景。”吳宇馳説,鎖定城市人內心那份鄉愁,這正是中國綠髮美麗鄉村走向成功的秘訣所在。 

農文旅融合發展應堅持以“農”為本 

漫步在中國綠髮美麗鄉村,記者隨時聞得到瓜果飄香、隨處看得見穀物生長、隨地碰得見村民匆忙。正因為中國綠髮美麗鄉村以農為先、以農為本,才走出了一條堅實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農文旅融合發展,應該是建立在農業為基礎上的融合發展,沒有農業産業,農文旅融合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在中國綠髮美麗鄉村,記者欣喜地看到,整個團隊以發展農業産業為基礎、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以農村發展為己任,將城市資本、專業品牌、市場經驗與農村土地、勞動力有序融合,延伸了農業産業鏈、提升了旅遊價值鏈,既不同於一些傳統農業景區單純搞“門票經濟”,又不同於一些鄉村田園綜合體發展“重旅輕農”,實現了農文旅真正融合,讓農業成為鄉村振興賺錢的産業。   

農地連著原原本本的鄉愁,農味牽著有滋有味的記憶。實踐證明,強農更能興旅,發展農文旅融合項目,應堅持以“農”為本,讓農業的基礎更加紮實,旅遊的發展才會更堅實。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