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産業觀察

看,這片“智慧”的田野

發佈時間:2023-06-09 09:34:04 | 來源:江西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

一個個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棚裏綠意盎然,辣椒、黃瓜、豇豆等農作物長勢喜人,農戶們穿梭于大棚內,忙著將成熟的蔬菜采收、裝車,運往全國各地。

在分宜數字健康農業産業園,打開手機就能讀取土壤的墑情、肥料濃度等,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溯源農産品生産全過程……數字化應用已融入農作物生長的每個環節。看得見的品質使得農産品受到市場青睞,訂單化種植模式確保了銷路,讓小蔬菜“闖”出大市場。初夏時節,記者來到這個位於分宜縣鳳陽鎮的農業産業園,對智慧農業進行實地探訪。

種菜“玩”手機,農業生産更高效 

從高空俯瞰分宜數字健康農業産業園,上百個現代化設施的溫室大棚鱗次櫛比,如一塊塊碧玉鑲嵌在大地上。車子在基地中穿行,空氣中瀰漫著果蔬的香味,棚內不時能看到忙碌的身影。

見到産業園負責人趙軒,是在辣椒大棚。他指著大棚鋼架上的溫度計告訴記者:“現在棚內溫度27攝氏度,比室外的溫度還要低些,這得益於大棚內外各設置了一層黑色遮陽簾。只需要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可以自動收攏或者展開遮陽簾,保證辣椒生長的最佳溫度。”

行走在大棚內,細心的你會發現這裡藏著許許多多的“機關”:覆膜下面的表層土壤裏插著溫濕度、PH值感測器,往下60釐米深處埋著土壤養分感測器,滴灌設施縱橫交錯,空中還懸挂著多個視頻攝像頭、空氣指數檢測器……這些感測器,可以實時監測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最終匯總到一部手機上。

“根據這些資訊,我們可以及時進行生産管理。”趙軒向記者詳細解釋,他的手機上有個APP,名叫“大數據遠端控制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大棚的生産環境數據,並且遠端控制管理對大棚的遮陽、風機、水簾等設備。“單獨拿大棚卷簾通風這項工作來説,如果沒有智慧化自動操作,需要8名工人24小時不間斷作業,才能管理好這186個溫室大棚。”

“以前種地憑經驗和人工,現在靠數據。”基地技術員黎水生説,該施多少化肥,該澆多少水,溫度、濕度、光照該如何調節,這在以前都只能靠經驗和感覺,現在看看數據就一目了然,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管理這1168畝大棚蔬菜,種地更簡單了。

“農業園按照數字農業的標準體系打造,總投資1.23億元,其中投入1100萬元搭建數字平臺。”趙軒説,“後期,我們還會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數字農業中,攝像頭自動抓取工人作業的場景,自動記錄鋤草、施肥、噴藥等生産環節,實現全程智慧化管理。”

生産按訂單,蔬菜銷路有保障 

5月26日,天剛濛濛亮,産業園便已甦醒,工人將一筐筐鮮嫩的豇豆搬上前來裝貨的外地貨車。“目前,基地生産的蔬菜有75%銷往長沙、深圳等地,25%銷到新餘本地及宜春、萍鄉等周邊地區。我們根據客商預訂的蔬菜品種、數量進行規模化種植,這種訂單化種植模式可以確保産品銷路。”趙軒説道。

“訂單從何而來?”記者問。一旁的銷售經理盧中華解釋道,“前期我們積極到外地開拓市場,走訪了許多的農産品批發市場、酒樓,推介我們基地的蔬菜生産優勢,並邀請客商來實地參觀。”

“有名做了20多年農業的長沙客商一眼就看中了我們這裡。”盧中華説。歐陽富文是長沙黃興海吉星國際農産品物流園的蔬菜批發商,去年他應邀來到這個擁有現代化設備的農場參觀,見到棚內蔬菜瓜果長得十分“標致”,掃一掃物聯網大數據平臺上的二維碼,農作物的施肥、噴藥、入庫、采收等程式一目了然,各種品質、農藥殘留等檢測資訊都有詳細記錄,每一棵蔬菜都可以進行歷史追溯,食品安全也有了保障。

“當即他就預訂了30萬斤西蘭花、30萬斤辣椒。”盧中華笑道,“根據訂購計劃,我們劃出120畝大棚進行種植。今年2月,如期將成熟的西蘭花發往長沙,目前辣椒也正在采收。”

記者發現,大棚裏種植的蔬菜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尋常的菜品,如辣椒、西葫蘆、番茄、黃瓜等等,只有這樣暢銷的蔬菜,才能源源不斷地供給市場。“目前,我們的客源穩定、訂單充足,基地可以盡最大産能生産。只有在7月至9月高溫季節,産量才會有所下降,其他時間大棚都是滿負荷生産。”趙軒説道。

産業帶民富,孵化培育新農人 

清晨,分宜縣鳳陽鎮沔村村民李春秀來到溫室大棚勞作,去年她在産業園務工,掙了1萬餘元,還學會了不少數字農業技術,“有了水肥一體化智慧滴灌系統、大棚感測器和軟體分析,現在種地真是智慧高效了。”這些數字農業專用詞語,她張口就來。

在智慧農業的加持下,大棚裏的黃瓜由傳統收一茬變成收三茬,她管理的6個黃瓜大棚共佔地18畝,年産值能達到150萬元。該産業園不僅讓當地200多名村民通過務工增收,還吸引了不少有興趣的農戶學習現代化種植技術。

2012年,分宜縣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近年來,該縣努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成立分宜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圍繞農産品精深加工、果蔬種植、中藥材、黃茶等産業,開展特色園區創建,建設農業全産業鏈,打造數字健康農業産業園等項目,帶動全縣農業實現現代化。

“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推動農業産業化,一是吸納周邊村民來基地務工,解決他們的就業需求;二是培養産業工人,讓他們學會現代化的種植技術;三是針對有條件的工人,流轉大棚給他們承包,産業園負責統購統銷,確保他們種植的農産品有銷路,讓他們可以將全部精力用於大棚管理、科學種植。”趙軒告訴記者,“目前,産業園年生産蔬菜3萬噸,總産值達8000萬元,毛利潤1000萬元。後期將新農人培養起來,産值還可以大幅提升。”

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數字農業離不開新技術、新業態的疊加推進作用,也離不開新農人數字化水準和能力的提升。“我們依託數字健康農業産業園智慧化管理模式,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周邊村民進行數字化培訓,增強鄉親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助力數字鄉村建設。”分宜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負責人鐘志兵説道。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