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版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選登 | 天津綠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發佈時間:2023-06-09 09:12:1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亦農

規範服務兩促進 凝心聚力謀發展——天津綠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天津綠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結合當地食用菌産業發展實際,以技術推廣和全鏈服務為突破口,加強農業創新,實現資源共用,勇擔社會責任,堅持走規範發展之路、科技興農之路,發展壯大了優勢特色産業,推動了當地食用菌産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進程。

天津綠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8年4月,有成員150戶,合作社流轉土地370畝,用於食用菌産、學、研基地,帶動成員及周邊農戶種植菌菇1700畝,合作社立足“農業創新+資源共用+社會責任”,堅持走科技興農之路,壯大了優勢特色産業,造就了一批鄉土人才和新型勞動者,推動了食用菌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提升了産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了農民收入。合作社以理事長為技術骨幹,發展食用菌種植戶390戶,其中合作社成員150戶,輻射帶動其他種植戶140戶,建立食用菌産品出口基地3個,産品出口美國、澳大利亞、南韓等國家。農民親切地稱合作社是奔向小康的“靠山”,共同致富的“搖籃”。

一、堅持規範辦社,健全完善各項制度

一是豐富出資方式。合作社鼓勵種植戶以現金出資和以生産機器、大棚等作價出資,根據實際情況對成員出資進行量化,並記錄在成員賬戶。對於帶資入社成員,按照每13800元現金為一股的標準直接記為成員出資。對於帶機入社成員,合作社綜合考慮機器市場價格和新舊程度予以折價,經成員大會評估確認後,按照每14000元為一股的標準,將機器折價後的股份量化為成員出資,機器使用權歸合作社。對於帶棚入社成員,合作社根據大棚的經營權市場參考價格、棚內設施及品質情況等對大棚進行估價,經成員大會評估確認後,按照每10000元為一股的標準,將大棚折價後的股份量化為成員出資,大棚經營權歸合作社。從出資類型來看,合作社帶資入社成員佔60%、帶機入社成員佔20%、帶棚入社成員佔20%。

二是合理分配盈餘。合作社每季度末從本季度可分配盈餘中提取12%公積金和8%公益金,主要用於開展培訓、購買作業人員保險、購置固定資産、基礎設施建設等;提取20%維修基金,主要用於生産機器及設備的修理維護;剩餘60%按成員出資份額返還給成員。2021年合作社盈餘105萬元,提取公積金12.6萬元,提取公益金8.4萬元,提取維修基金21萬元,向成員返還盈餘共計63萬元。

三是規範民主管理。合作社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的規定加強規範管理,設立成員大會作為本社權力機構,每年至少召開兩次成員大會,決定重大事項。經成員大會選舉産生理事長、理事和監事,制定日常管理和監督等制度,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理事會會議,監事長組織召開監事會會議,形成了機構健全、制度完善、運作高效的管理機制。

四是優化規模經營。合作社實行“五統一”經營管理模式,即統一種植作業、統一生産設備調度使用、統一産品收購價格、統一結算、統一大棚設施設備維修。對因大棚設施不同而造成的差異化管理需求,合作社指派專門的技術人員在單項環節開展一對一的託付管理,提高了合作社成員種植品種及産品標準的一致性。

二、堅持技術興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一是注重開展技術培訓。為提升合作社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引導菇農從增量型向品質效益型發展,合作社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每年組織開展3次左右的專業技術培訓或交流活動,聚焦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發菌及采收期管理等重點環節,聘請中國農業大學、天津農學院、天津商業大學的食用菌專家,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現場教學指導,組織成員到北京、河北、貴州、甘肅等地的優秀食用菌企業參觀學習,年培訓450人次。

二是強化典型示範作用。合作社在推廣應用科技成果中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比如在引進推廣“花菇菌棒保水膜+保水劑”技術時,合作社安排責任心強、技術過硬的骨幹成員,分別赴河北、北京及天津等地,選擇不同環境的栽培場所進行對比試驗示範,摸索總結出了不同溫度、濕度、通風等條件下的技術實施要點。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合作社生産的花菇産量增加20%,收購價格提高30%,近七成産品達到出口標準,菇農在一個生産週期畝均增加收入2萬多元。

三是引進推廣菌菇品種。合作社相繼從國內外引進數十個不同類型的食用菌品種,通過長時間的栽培試驗、篩選對比,選育出了適合本地環境特點、抗雜性強的高産優質品種,使本地食用菌栽培品種由原來的一兩個發展到如今的十幾個,實現了食用菌週年不間斷生産,既豐富了産品供給,又提高了大棚一年四季的利用率。

四是積極參與科研工作。合作社與中國農業大學、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生物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完成了靈芝孢子粉生産與採集技術、靈芝菌絲蛋白飼料推廣等課題項目的研究試驗和成果轉化,縮短了科技成果轉化週期,推廣食用菌種植面積27600平方米,年種植食用菌9700萬袋。

三、堅持服務為農,助推菌菇産業發展

一是産前集中統一採購。每年生産季前,合作社根據當年市場需求和生産計劃,提前統一採購菌種和生産資料,確保原材料品質合格、標準統一。合作社每年為種植戶統一採購原材料1.5萬噸,為合作社成員每個生産週期節約成本17萬餘元。

二是産中提供技術指導。合作社組織技術人員與成員簽訂技術承包合同,在病蟲害防治、發菌期溫度管理、出菇及采收期管理等重點關鍵環節,及時開展現場技術指導,減少因技術失誤造成的損失。合作社黨員還聯合天津市薊州區食用菌協會黨支部,組成志願者服務隊,幫助更多農民發展食用菌種植産業。

三是産後做好銷售服務。合作社針對不同品種的采收時間,提前做好市場調查,預測各品種的需求,對形成生産規模的花菇、鮑魚菇、白靈菇等品種,合作社主動與收購企業及批發市場聯繫,簽訂供銷合同,以高於小商小販和市場的價格收購成員及周邊菇農的産品。為使菇農隨時了解市場行情,合作社加強與食用菌産品流通企業的溝通聯繫,通過成員微信工作群、合作社公眾號等平臺,及時發佈食用菌最新供求資訊,幫助菇農以銷定産。

四、堅持市場強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合作社充分利用國外農業交流訪問團來天津尋求食用菌及農産品方面合作的有利時機,由天津市相關部門對接,先後同南韓農業發展研究會、澳大利亞農業協同組合、美國西部農民協會等組織建立了聯繫,在食用菌生産技術和産品方面開展合作。合作社每年出口各類食用菌菌棒300萬個,食用菌鮮品9200噸,同國外行業組織及企業開展技術交流360人次。通過産品出口,合作社成員及周邊菇農收益比單純國內銷售提高了30%,合作社年銷售額超過2300萬元,有效拓寬了食用菌産業發展空間,市場競爭力也隨之不斷提升。

來源:《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