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版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選登 |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

發佈時間:2023-06-01 09:08:0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亦農

複合種植繪豐景 穩糧擴油保安全——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始終堅持小麥、玉米兩大主糧規模化種植,並不斷開發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糧食品種,2022年積極承擔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推動穩糧擴油工作落實,通過全産業鏈發展,走出了一條三産融合發展道路,獲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3月,成員出資總額2000萬元,現有成員445名,其中企業法人成員1個、職業農民成員72名、農戶成員372戶。金沙河面業集團作為企業法人成員以貨幣出資,職業農民成員以技術出資,農戶成員以土地經營權出資,形成三方入社成員優勢互補,資金、技術、土地三種生産要素優化配置的組織架構。合作社主要種植冬小麥、玉米兩大主糧,年産糧食3.3萬噸,是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2022年,合作社主動承擔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面積2.46萬畝,取得良好成效。

一、大力發展糧食規模化經營

合作社堅持發展糧食規模化經營,種植規模從10年前的3766畝擴展到如今的近3萬畝,涉及南和區6個鄉鎮34個行政村7380個土地承包戶。合作社實行統一種植優質品種、統一採購生産物資、統一科學管理、統一技能培訓、統一糧食存儲、統一銷售糧食産品的“六統一”服務,每畝節約生産成本441元,畝均産量小麥650千克、玉米550千克。推行固定地租和土地作價出資兩種合作模式。固定地租模式,是由農戶以“雙500”(即500斤*小麥+500斤玉米的市場價格折算金額)的固定地租價格,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的職業農民統一種植並獨立核算,扣除各項種植生産成本(含固定地租)後的經營利潤,由金沙河面業集團與負責該地塊的職業農民“五五分成”。土地作價出資模式,即農戶以土地經營權作價出資入社,在獲得保底收入基礎上,由金沙河面業集團投入資金和生産資料,由職業農民負責種植,年終職業農民、金沙河面業集團、農戶成員按照5:3:2進行分紅。

為鼓勵農戶以土地經營權作價出資的積極性,合作社探索試行了“負盈不負虧”分配機制,災年時保證固定地租收益,豐年時再進行二次分配,充分保障農民權益。土地經營權流轉後,農戶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增加務工收入;職業農民成員每人平均管理土地400畝,畝均降低4個勞動力工時用量,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産率。合作社的職業農民成員每人平均年收入10萬元左右,最高的達30萬元。

二、積極開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

合作社積極響應擴種大豆油料作物的號召,主動承擔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因地制宜摸索出適合當地的最優複合種植模式和大豆玉米品種,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一是學習掌握關鍵技術。合作社面對首次嘗試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挑戰,參照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技術指引,組織技術人員聯繫河北省藁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有關專家,組建了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指導團隊。合作社向職業農民印發學習資料,邀請四川農業大學教授視頻授課,聚焦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品種選擇、種植模式、化學除草、苗期控旺、收穫等關鍵環節,做好充分準備。在品種選擇上,合作社綜合地塊條件、玉米大豆成熟週期和産量等綜合因素,玉米選用紀元128、順鑫812、偉科702等株形緊湊、適宜密植和機械化收穫的高産品種,大豆選用如石936、邯豆13等耐蔭抗倒高産品種,大豆和玉米的生長期均在102天左右,以保證同時收穫。在種植模式上,合作社以玉米和大豆2:4模式為主推模式,即玉米2行(行距40釐米),大豆4行(行距30釐米),其中玉米與大豆間距65釐米,頻寬270釐米。為篩選出最適合當地的種植模式和品種搭配,合作社還試種了玉米和大豆2:3、4:4、4:6等不同種植模式,每種種植模式分別選擇不同品種進行對比試驗,為今後繼續擴種做好技術儲備。在技術細節上,合作社根據土壤肥力適當縮小玉米、大豆株距,力爭植株達到凈作種植密度,即玉米株距11~12釐米、密度4400~5000株/畝,大豆株距11~13釐米、密度8300~11000株/畝。

二是勇於攻克技術瓶頸。為便於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中後期機械化作業,合作社在播種時加裝導航裝置,確保大豆、玉米田間行距均勻。合作社開展了秸稈離田打捆與不離田打捆、播前滅茬與播後滅茬、“株距+行距+播種深度+施肥量”調整、澆水進度及澆水量等多項試驗,力爭探索大豆、玉米的最優生長環境和最佳農藝技術指標。為做好大豆、玉米兩種作物的病蟲草害防治工作,合作社在當地農業農村部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聯合農機企業改裝打藥機,自創了“長隔擋、多噴頭、雙藥桶”的打藥機配置,可實現大豆、玉米同時施藥,互不影響,做到“一次作業、兩次效果”。

經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專家測産,合作社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效果顯現,玉米畝産約720千克,大豆畝産65千克,實現了單位面積玉米基本不減産、多收一茬大豆的目標,每畝預計增收約600元。

三、著力推進三産融合發展

作為合作社的企業成員,金沙河面業集團既是合作社的主要出資成員,也是合作社糧食産品的收購加工企業,二者融合發展,形成了糧食産業鏈上下游利益捆綁,有效降低了雙方的交易成本,實現互利共贏。金沙河面業集團從每年的合作社分紅中提取部分資金,設立了“風險保障基金”,專門用於增強合作社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合作社與金沙河面業集團形成緊密型原糧産銷合作關係,既保障了穩定的原糧銷售渠道,又為企業麵粉和掛麵加工提供了原料品質保障。

來源:《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