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和美鄉村

從“不毛之地”到“賽馬小城”——一座塞上小城的“賽馬經濟”

發佈時間:2023-05-30 10:50:48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

夏初時節,塞北的風帶著絲絲涼意吹過片片綠蔭,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的玉龍國際賽馬場上驊騮長嘶、人聲鼎沸,2023玉龍國際賽馬公開賽暨中國馬主聯盟系列常規賽正在進行。賽道上,一匹匹駿馬在騎師的催促下奮蹄疾馳,馬兒衝過終點線的瞬間,看臺上數千名觀眾爆發出熱烈歡呼。

右玉縣位於晉蒙交界、毛烏素沙漠風口地帶。新中國成立初期,右玉林木綠化率不到0.3%,一年到頭,黃風肆虐。70多年來,右玉縣幹部群眾持續不斷植樹造林,林木綠化率提高到現在的57%,創造了將“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的生態奇跡。

“近年來,右玉縣立足綠色資源,堅持綠色發展,探索從‘綠起來’到‘富起來’,發展賽馬産業就是其中一項實踐。”右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趙一虎説。

玉龍國際賽馬公開賽的主辦方之一——山西玉龍馬業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于十多年前,起初他們只是舉辦一些小型賽事,如今已發展形成集比賽、馬匹訓練、養殖繁育、拍賣為一體的賽馬産業。

來自湖北的騎師李方格入行已有十多年,每年5月到9月的比賽季,他都會來右玉參賽,一年的收入有大半來自比賽的獎金。“過去國內的賽馬比賽規模相對較小,也不如現在規範,隨著行業的發展,這些年出現了像玉龍這樣的賽事,比賽場地越來越完備,規則越來越明晰,獎金也越來越高。”他笑著説,“雖然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明星騎師還沒法比,但現在我們從安全、保障、收入各方面都好了很多。”

像李方格這樣的比賽常客還有很多。來自玉龍馬業的練馬師斯日古楞目前管理著兩個馬房的七八名騎師和幾十匹賽馬,他告訴記者,他們每年的春夏兩季基本都在右玉度過,到了秋冬季節則會帶著馬匹到湖北去訓練和比賽。“右玉有國內最頂尖的速度賽馬比賽之一,每年會有100多場比賽,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幾家馬房、一兩百名從業人員,高手雲集。”

山西玉龍馬業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楊文英告訴記者,2018年他們與太原理工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成立了太原理工大學玉龍國際賽馬學院,每年招收約20名學生。“隨著賽馬産業的發展壯大,對專業型馬房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些年廣東等地的不少馬房都在全國各地招人,因此這些學生就業形勢很好。”他説。

除了賽事與訓練,賽馬的養殖與拍賣是産業的另一大重點。楊文英介紹説,目前他們養殖的賽馬有近千匹,擁有種公馬近10匹,每年繁育小馬100匹左右,能夠獲得2000萬元左右的拍賣收入。“用賽事帶動産業,用拍賣收入反哺賽事獎金,形成良性迴圈。”他説,“今年5月我們剛剛與香港馬會簽訂協議,為他們代養一部分退賽的馬匹,提供賽馬的養老服務。今後我們還會開發更多業態,繼續拓寬産業鏈。”

賽馬經濟的興起帶動了當地百姓的就業增收,楊文英介紹説,目前公司有騎師、練馬師、裁判員、馬工、獸醫、釘蹄師、接待人員、後勤員工等固定職工近200人,此外他們還與當地種植大戶合作,為馬匹提供飼料。“最大的一戶種植戶每年要向我們銷售價值500多萬元的苜蓿草。”他説。

如今,賽馬已經成為右玉縣的一張新“名片”。“通過網路全球直播,玉龍國際賽馬公開賽在高峰時段能夠吸引兩三萬人觀看。每年有近20萬遊客為了觀看比賽、參觀馬場來到右玉。”趙一虎説,“右玉正在探索一條‘體育+文旅’的發展新路,賽馬産業仍有更多潛力等待我們挖掘。”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