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版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選登 |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建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發佈時間:2023-05-30 09:28:3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亦農

提升農機服務能力 推進糧食規模經營——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建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建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目標,提升裝備技術水準,加強服務能力建設,打造專業化服務團隊,建設規模化種植示範作業基地,通過“社企對接”,創新多樣化託管服務模式。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建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甘州區大滿鎮,成立於2013年10月,共有成員18名。合作社建有標準化庫房1200平方米、維修車間150平方米、機具庫棚1200平方米、辦公區280平方米,擁有各類機械裝備65台(套),其中動力機械36台、配套機具29台,固定資産1000多萬元。合作社以示範引領和助農增收為目的,著力完善制度、優化服務、提升技能、拓寬作業領域。

一、加強內部治理,構建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

一是抓制度建設。合作社于2013年組建之初就成立了黨支部,現有共産黨員成員5人,充分發揮了黨員成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合作社堅持用制度管事,完善合作社章程,制定並完善實施12項生産管理、財務管理、託管服務工作制度,建立起了“三會(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兩部(生産部、託管部)、一辦(辦公室)、一中心(維修中心)”的組織架構,確保合作社高效運轉、規範運作。

二是抓內部管理。合作社圍繞效益抓管理,內部採用農機包乾制管理辦法,實行單機核算經營成本和盈餘分配。合作社負責簽訂作業合同,按合同標準統一組織實施,作業期間農機具由成員管理,機手負責機具的維修和保養。作業收入由合作社統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和公積金後,60%按實際作業純收入比例返還,剩餘部分按照出資額比例年終二次分紅。

三是抓安全生産。合作社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生産理念,配備安全生産管理人員,全面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定期開展安全生産教育培訓,做好安全生産日常檢查;建立檢查記錄臺賬,機車農具按規定進行定期保養、維修和技術檢驗,確保機具安全運作。

二、提升服務能力,打造專業精細的服務團隊

一是提升人才素質強支撐。著重加強經營管理人員、農機操作人員和維修專技人員的培養,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對12名企業管理、農機手、財會專業人員,通過崗前培訓、專題講座、“送出去”定向培訓、參觀學習等方式,提高成員的業務素質和農機作業能力,培訓高素質農民2000余人次。

二是提升技術水準強服務。合作社圍繞託管服務、種植技術主題,定期組織開展農技師培訓。與市區培訓名師和專業技術人員聯合組成培訓師資團隊,重點開展玉米生産、牧草加工、殘膜撿拾、拖拉機維修保養、國標柴油發動機維修保養、農機安全生産等方面的專題培訓,多次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考察學習智慧農機應用經驗,參加“網際網路+農機”培訓班跟班學習,了解掌握智慧農業生産經營的前沿領域,推動合作社成員農機農藝融合,強化服務能力。

三是提升裝備水準促增收。合作社調整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重點發展大馬力、高性能農業機械,推廣應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機械化技術。合作社購進最新型籽粒破碎青飼料收穫機、對板式玉米收穫機,最大程度降低損耗率,實現降本增效。合作社引進最新款北斗定位導航自動駕駛系統,探索“網際網路+農機”服務監管方案,為拖拉機全部配備農業機械作業監測儀器,實現作業實時監控,提升服務品質。

三、深耕糧食生産,打造便民利農的服務模式

一是開展社企對接。合作社與張掖市福星農機、建龍農機等多家公司開展對接合作,利用企業的農業機械及配件資源,為合作社提供優質便捷的機械機具維修、檢測服務,確保合作社正常開展農機作業服務;對接企業引進的新機械,在合作社進行免費示範演示;承接玉米機械化耕播現場演示及甘州區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範縣推進會等12場次,推廣新技術10多項。

二是創新託管服務模式。合作社圍繞糧食生産做文章,流轉土地4000畝,打造玉米耕、種、防、收全程機械化示範作業基地。以“合作社+制種企業+村集體+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規模種糧戶”等形式,開展“功能表式”“全托式”生産託管服務。2022年,合作社完成玉米等農作物耕、種、防、收環節作業服務面積8.8萬畝,服務農戶3000多戶、規模經營主體42家,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經營主體受益。

來源:《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2022年)》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