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和美鄉村

湖北嘉魚:擦亮特色“文化名片” 推動非遺保護傳承

發佈時間:2023-05-29 09:45:54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

一片湖光山色,幽徑之間綠樹點翠;一派車水馬龍,談笑聲中游人如織……初夏時節,湖北省嘉魚縣非遺館舉行的特色展演活動在二喬公園舉辦,吸引了眾多遊客。

嘉魚縣毗鄰長江,因《詩經》“南有嘉魚,烝然罩罩”之句而得名。佔地約1100平方米的嘉魚縣非遺館的所在地,是公園中的雙鳳樓上。“在樓頂可以俯瞰白湖、梅懈湖、金蝦湖,遠眺長江。三湖連江景色宜人,為了讓這裡‘好上加好’,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嘉魚的非遺魅力,我們把縣非遺館設在了這邊。”嘉魚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童新説,非遺的傳承保護,與文旅産業的發展相得益彰。

坐落在二喬公園裏的雙鳳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伍志尊攝


拾級而上,非遺館中古色古香、文韻濃郁。一幅展現當地民間傳説故事的嘉魚木雕先入眼簾。兩側墻面的圖文,展示著簰洲説唱、簰洲圓子等2個省級、8個市級、40個縣級非遺項目。

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創造的非遺之美,與一方山水之美交相輝映。在嘉魚,聽簰洲説唱、品簰洲圓子,正成為遊客的“熱門選項”。

非遺館中,一段旋律婉轉低回。循聲而去,一位演奏者正吹奏著一款外形似魚的棕色樂器。指尖交替,曲調亦轉悠揚,引得不少觀眾鼓掌。

嘉魚縣非遺館內展示的嗚嘟。新華社記者伍志尊攝

“嗚嘟,原名‘叫嘰兒’,相傳是三國時期嘉魚簰洲牧童所創,最初只是頑童撮土而成,後隨時代演變,其音色變得渾厚有穿透力,尤善表現幽遠、古樸的意境。”談及嗚嘟,童新讚嘆不已。

從昔日的簡易泥哨到如今的精巧樂器,嗚嘟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非遺傳承人持之以恒的熱愛與付出。

“滿腦子想著怎麼擴音域、提音質,一天到晚都在捏泥巴。經常是幾個饅頭、一杯白水,就對付一天。”談起30多年前改良嗚嘟的往事,嘉魚嗚嘟代表性傳承人畢寅生記憶猶新。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日復一日的採泥、制坯、打孔、調音,改良後的嗚嘟擴大了共鳴腔體,音孔增至10個,音域達11度。2007年,嘉魚嗚嘟被列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之一。

如何進一步擦亮特色“文化名片”,讓非遺魅力傳遍千家萬戶?嘉魚縣主動作為,著力為傳承人分憂解難:嘉魚嗚嘟、簰洲圓子、嘉魚木雕等非遺項目的傳承基地和傳習所陸續掛牌設立;通過進景區、進社區、進校園……嘉魚各界對非遺的認知度和保護意識日漸提高。2022年,當地共舉辦“戲曲、非遺進校園”活動15場,其中接受過嗚嘟普及教育的學生就達2000余人。如今,畢寅生的學生遍及當地多所中小學乃至外地。“喜愛的人多了,傳承就不是問題。”他説。

保護、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今已成為嘉魚縣旅遊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將口頭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民俗、民間手工藝和餐飲老字號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旅遊開發結合,正成為嘉魚縣旅遊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2022年,嘉魚縣旅遊綜合收入同比增長11%。”嘉魚縣文旅局局長殷先儉説。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