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強農

三農科普 |北京市鮮食玉米生産技術指導意見

發佈時間:2023-04-28 10:26:4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蘭宏亮 王海波 | 責任編輯:王靜

2022年北京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超過4萬畝,延慶、房山、密雲等區種植面積較大,2023年種植面積有望繼續增加。為充分利用北京地區有限光熱資源,確保鮮食玉米“上市早、品質優、高産值”,增加種植者收益,滿足市民的需求,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特從品種選擇、錯期播種、綠色防控等方面提出鮮食玉米生産技術指導意見。

選擇品種

推薦選擇高品質鮮食玉米品種。甜玉米推薦選擇京科甜608、BM380、京白甜456、美珍206、斯達甜225、墨瞳等品種,糯(甜加糯類型)玉米推薦選用農科糯336、農科玉368、密甜糯1號、萬糯2018等優質品種。春播推薦農科糯336、密甜糯1號、萬糯2018、京科甜608、BMB380、京白甜456、美珍206、斯達甜225等品種,夏播推薦農科糯336、農科玉368、密甜糯1號、BMB380等品種。

種植隔離

種植鮮食玉米時,要與其他類型玉米進行種植隔離。其中糯玉米必須與普通玉米隔離;甜玉米必須與糯玉米和普通玉米隔離;不同粒色要相互隔離,防止因串粉影響外觀和品質。隔離方式分為空間和時間兩種,空間隔離要求間距應在300米以上,時間隔離要求春播播期應間隔15天以上,夏播播期必須間隔5天以上。

錯期播種

以持續采收為目的,計算相應適播期。一般而言,在每年3~8月通過搶早種植(春大棚育苗移栽、小拱棚育苗移栽和覆膜播種)、露地直播和遲播延收等不同播種技術進行錯期播種,可實現6月至10月的持續采收。採用露地直播方式時,南部地區最早播期宜在4月中旬;北部山區半山區宜在4月下旬至5月初,自5月中旬起種植品種更換為夏播品種。南部平原地區露地播種最晚播期宜在7月20日之前,北部山區最晚播期不得晚于6月30日,以保證在早霜之前能適期采收。

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鮮食玉米對水肥需求較大,一般播種時底施玉米專用肥40千克/畝,種肥隔離5釐米以上,避免燒苗。追肥以氮肥為主,在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各追施尿素一次,用量10~15千克/畝。有條件的增施有機肥,以培肥地力。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墑情及時灌溉,保證鮮食玉米全生育期的水分供應,特別是出苗期、拔節期、灌漿期等關鍵時期。如遇乾旱應及時補水,可採用噴灌、微噴等方式,每次15~25立方米/畝。推薦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實現高産高效、節水節肥的目標。

2.綠色防控

春播期間以防治雜草為主,應採用播後苗前土壤封閉措施,覆膜玉米膜下與露地同時均勻噴施,勿重噴漏噴,防治藥劑可選用精異丙甲草胺乳油等;或採用莖葉處理,玉米3~5展葉期、雜草2~3展葉期噴施,防治藥劑可選用苯䂳草酮+助劑。針對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桃蛀螟、棉鈴蟲等害蟲,可釋放赤眼蜂和利用理化誘控等,進行綠色防控,生産中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玉米吐絲期前後為蛀穗害蟲的産卵高峰期,採用性資訊素誘捕器對玉米螟、棉鈴蟲等主要害蟲成蟲進行誘捕,能有效降低玉米害蟲數量,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玉米花絲上的著卵量,提高商品穗率。此外生産中應從農業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害發生和有利於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通過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清潔田園、輪作倒茬等一系列措施,達到防治效果。

3.去除分蘗

鮮食玉米容易出現分蘗,尤其是甜玉米分蘗較多。如發現分蘗過多過大,應及時去除,只保留主莖。一般在分蘗長到20釐米左右時去除2~3次。在玉米吐絲期保留最上位果穗,去除其餘果穗,提高商品性。

輔助授粉

為避免果穗缺粒,影響其商品性,散粉時可用棍棒輕輕晃動植株,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

適時采收

鮮食玉米適採期短,應從授粉後(花絲變色)開始計算天數,一般授粉後22~25天為最佳采收期(具體時間根據品種特性而定,此時籽粒含水量60~70%),注意及時采收。采收的果穗大小一致,穗長不低於18釐米。采收後在陰涼處臨時存放,避免陽光直曬和大堆存放,當天采收當天銷售,避免積壓。 

加工貯藏

鮮食玉米采收後,應在1~2小時內通過真空預冷、冷水預冷等方式將玉米穗迅速預冷至0攝氏度,然後將其剝去大部分苞葉,僅留一層內皮,即可裝入內襯保鮮袋的箱內,每箱5~7.5千克,扎口碼垛貯藏。注意碼垛時要留出通風道,庫溫保持恒定,控制在0±0.5攝氏度。這種貯藏方法不宜超過20天。此外,為防止採後甜玉米的糖分下降,籽粒變色,確保鮮食及加工的品質,要求在采收後6小時內完成保鮮處理,12小時內完成加工處理。

(作者:蘭宏亮 王海波  北京美麗鄉村網供稿)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