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産業觀察

魚好水更清——洞庭湖漁業養殖轉型升級見聞

發佈時間:2023-04-28 09:59:42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周勉 | 責任編輯:常曉姣

今年以來,三批總計超過10噸甲魚陸續從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出口國外,這讓從珍珠養殖轉型甲魚養殖的當地農戶戴科喜出望外。“當時捨不得,但現在回頭看,珍珠退養是無比正確的決定。”他説。

這是位於西洞庭的漢壽縣改善水質、升級漁業的結果。當地養殖珍珠已有幾十年曆史,高峰時全縣珍珠養殖面積達11萬畝。“珍珠蚌喜歡重肥,所以雞糞成為養殖戶最常投放的肥料。”漢壽縣畜牧水産事務中心漁業部部長王文波介紹,過去養殖戶一度為提高産出而投入越來越多雞糞,導致水中的總磷、總氮含量超標數十倍。

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讓當地痛下決心猛藥祛疴。漢壽縣政府發動縣、鄉、村三級數千名幹部走村進戶做工作,2021年,全縣所有8萬餘畝珍珠養殖被全部清退。

轉型從事甲魚養殖後,戴科以淡水魚蝦、螺蚌為餌料,每畝水面只投入40隻左右,這樣的低密度生態飼養,養出來的甲魚品質好、價格高。2022年,漢壽甲魚年産值達到60億元,超過當年珍珠産業最高峰時的産值。

“長江之腎”洞庭湖,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不只常德,環洞庭湖的益陽和岳陽兩市同樣開啟了漁業養殖轉型升級之路,在確保老百姓“魚簍子”裝得更滿的同時,也加快了還洞庭一湖清水的步伐。

“萬口網箱下洞庭”是位於南洞庭的益陽市沅江市過去漁業粗放養殖的真實寫照,5個洞庭湖內湖共計11000多畝水面密密麻麻分佈著採用重肥重餌養殖的水産網箱,導致當地水質長期處於劣五類。

近年來,在全面清退網箱後,沅江市開啟了只投魚苗、不投肥藥的“人放天養”養殖模式。曾經的國營漁場職工在繼續養魚的同時,也擔起了洞庭湖“保潔員”的職責。

“我們投放的鰱魚、雄魚不僅無需投肥,還能通過消耗浮游動物和植物來凈化水質。”沅江市瓊湖漁場場長何文勝介紹,“人放天養”就是魚苗投放後,完全不進行人工餵養,任其自然生長。以這種方式養殖,魚的品質好了、價格漲了、銷路也打開了。

對湖面進行保潔成為40多名漁場職工的工作日常。經過休養與管護,5個內湖從最初每天要從湖面打撈數噸垃圾,轉變為長期穩定在三類水質。何文勝説,如今,不僅在湖邊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的市民越來越多,他們開發的夜賞南洞庭遊船旅遊項目也頗受歡迎。

地處東洞庭湖的岳陽市也推出多項漁業養殖轉型升級措施。截至今年4月,岳陽市不僅對19個精養池塘共計1.16萬畝進行了生態化改造,還建設了6個漁業綠色迴圈發展試點和8個養殖尾水線上監測點。轉型升級後,全市漁業養殖産量和産值分別從2016年的48.46萬噸、39.33億元,提高到2022年的54.64萬噸、250億元。

有著60年曆史的湘陰縣來儀湖漁場從去年開始了綠色轉型。過去,5600畝高密度、高投肥的養殖池塘每年向湘江和洞庭湖排放養殖尾水超過2200萬立方米,帶來嚴重污染。

“通過打造集沉澱過濾、曝氣和生物凈化于一體的處理系統,漁場排放的尾水已經達到了地表二類水質。”來儀湖漁場場長呂四學介紹,水質變好令魚的發病率降低。

水産部門還定期組織養殖從業人員參加綠色養殖技術培訓。呂四學説,目前他們正在和湖南師範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進行合作,摸索工廠化迴圈養魚和“跑道養魚”等多種環境友好型養殖模式。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