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版

吉林市奏響鄉村振興“致富曲”

發佈時間:2023-04-28 09:47:10 | 來源:吉林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

最美人間四月天,生機勃勃百業興。在江城廣袤的田野上,棚模經濟蓬勃發展,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縱橫鋪陳。

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攜手吉林市環城農村商業銀行烏拉街支行,舉辦“政銀助農,活水潤鄉村”培訓棚膜技術專題講座,為農戶增産增收提供有效幫扶;舒蘭市環城街道興山村花卉大棚,共完成移栽花卉110萬株,已接受訂單90萬株,預計全年實現産值120余萬元;磐石市磨盤山村結合當地實際,進行土地流轉,將蔬菜大棚對外承包,村集體每年收取大棚租金,同時,農民可以就近務工,戶均增收6000元;蛟河市新農山靈山野菜專業合作社擁有山野菜種植基地45公頃、育苗基地4.5公頃、反季生産溫室9000平方米,年銷售反季新鮮山野菜30噸、應季山野菜50噸、山野菜苗300萬棵,年銷售額達600多萬元……

近年來,吉林市堅持保障“菜籃子”穩産保供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導向,緊緊圍繞“寒地、黑土、天藍、水綠”生態資源優勢,在“四季”增收上做文章,把數九隆冬變成滿園春色,把棚膜經濟打造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富民産業。

蔬菜供給能力實現新提升

目前,吉林市棚膜蔬菜生産面積達2.54萬畝,年産量11.76萬噸,其中:日光溫室8160畝,産量4.55萬噸;塑膠大棚1.1萬多畝,産量5.74萬噸;拱棚6075畝,産量1.47萬噸。

2022年,吉林市新建棚室面積4100畝,30畝以上規模化園區累計達到67個。全市休閒採摘園區發展到200余個,採摘溫室近1000棟,採摘品種包括草莓、大櫻桃、黃桃、番茄、黃瓜等各類果蔬,其中通過休閒採摘、會員配送等方式銷售量佔總産量的60%以上。

開創棚膜經濟發展新模式

吉林市採取農民自建、村民共建、合作社領建、村企聯建等方式,創新棚膜經濟增收模式。

“龍頭企業+村集體+基地”模式。以豐滿區金豐現代農業産業園為典型代表,企業聯合村集體建設棚膜園區,帶動150戶農戶以土地入股,實現“一地三收”,即租金收入保底、務工勞動收入、參與效益分紅。目前,園區已吸收150名當地農民打工,每人平均年收入兩萬餘元。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以永吉縣東朋蔬菜種植合作社為典型代表,企業投資建設棚膜園區,由合作社負責經營,帶動農戶540余戶,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兩萬餘元。

“合作社聯合社+農戶”模式。以豐滿區綠興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代表,實行品種、標準、技術、品牌、銷售“五統一”,每年生産兩茬果菜、三茬葉菜,每畝棚室純收益高達5萬元,帶動農戶350余戶。

村集體建設模式。以龍潭區棋盤村為代表,村集體流轉農民土地,建設棚膜園區,每年可安置60名村民到園區打工,增加收入。

棚膜設施建設再上新水準

吉林市建設棚膜經濟産業園區,始終堅持高標準、集群化。一是棚膜設施現代化。永吉縣卓遠溫泉引進荷蘭智慧化、工廠化先進生産模式,打造現代設施農業的樣板。豐滿區金豐現代農業園區採用新型高效節能日光溫室技術,冬季不加溫可生産果菜。永吉縣眾信家庭農場推廣新型棚室建設模式,每年可生産6至7茬葉菜,總産量達到100萬斤以上。二是産業園區規模化。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産業化經營要求,已建成30畝以上集中連片棚膜園區60個,其中,100畝以上的園區20個。2022年,全市新建30畝以上集中連片園區13個,新建面積1368畝。三是家庭棚室多元化。引導農民利用庭院空閒地,建設簡易溫室、普通塑膠大棚等,從低成本起步,逐步提高標準,擴大規模,全市已有2500戶建了家庭棚室,總面積3200余畝。

改造老舊棚室增效益

為保障本地蔬菜供應,吉林市積極探索佔地少、投入小、見效快、易推廣的老舊棚室升級改造模式。

冷棚升級為雙膜雙拱棚。引導部分棚膜園區改造冷棚,延長生産週期,每畝改造投入4萬元,實現冬季加種3茬葉菜,每畝增收5萬元以上。

簡易溫室改造升級為冬季蔬菜棚室。每畝改造費5萬元左右,冬季生産2茬葉菜,年生産7茬葉菜,每畝年增收3萬元以上。

老舊溫室升級為冬季果菜棚室。在原有溫室外加蓋大棚,實現果菜聯種,每畝費用3萬元左右,每年可增收5萬元。2021年以來,完成老舊棚室升級改造面積380畝,新增蔬菜産量1000噸以上。

多措並舉發展棚膜經濟

吉林市鼓勵縣(市)區提檔擴大規模建設棚膜園區,2022年全市組織申請省棚膜園區補貼項目13個,現已爭取到位補貼資金2403萬元。

吉林市農業部門借鑒發展肉牛産業的經驗,多次與銀行、擔保公司等單位研究制定符合實際的金融産品,探索棚膜抵押貸款模式。

統籌整合資金,堅持涉農資金利用集約化原則,把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等農業産業融合發展項目、“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和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等政策用好、用活、用到位,已打造區域公用品牌6個,全市綠色、有機種植面積1069畝。

棚膜産業旺,百姓餐桌豐。吉林市通過採取多種措施,引導、鼓勵農戶發展設施農業,把棚膜經濟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將“冷資源”變成了“熱經濟”,幫助農民增收,豐富市民“菜籃子”,實現多方共贏。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