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好農景

幽香雀舌知春味

發佈時間:2023-04-26 10:52:27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邱麥 李南丹 | 責任編輯:常曉姣

春日江南,茶香縈繞,茅山腳下一片新綠。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3.2萬畝茶樹早已抽芽吐綠,數千名茶農們腰挎竹簍,來來往往,沉浸在繁忙的“茶生活”中。他們手中一顆顆嫩綠的茶芽,將被製成遠近聞名的“金壇雀舌”。

雀舌茶,因取茶樹嫩芽,形似鳥雀之舌而得名,其香氣獨特濃郁,沖泡後湯色明亮。作為常州人的“故鄉茶”,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的金壇雀舌,正以它獨特的魅力,飄香萬里。

四萬多下採摘成就一斤幽香雀舌

常州市現代茶葉産業園區雲海生態茶園內,幾十名採茶工人身背竹簍,一雙雙巧手在茶尖翻飛,將新鮮的茶芽收入竹簍。來自湖北的採茶工張玉梅是茶場的“常客”,每到茶葉開採時節,便會和老鄉們一起來這裡採茶。“我們來了七八十人,在這裡採了十幾年了。我們每天一人能採四五斤,每次要採五十多天,一天收入兩百多元。”

茶農採茶,採用不破壞茶樹生長髮育的“提手採”採法。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3釐米以下,通常加工500克特級雀舌茶需採4萬至4.5萬個芽葉,且要求芽葉嫩度勻整,色澤一致。

“今年茶葉需求量回暖,接到的訂單較去年上漲了不少,茶園經濟效益也有保障。”茶場負責人楊明海表示,今年每畝雀舌的産量預估能達50多斤,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鮮葉每斤能賣130元。

悠久的種植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再加上科學的種植方法,讓雀舌的根深深地紮在金壇的土地上。據當地縣誌記載:“金壇設縣于隋,物産之特殊者,有嵇稻、茶葉。”北宋詩人沈括的《嘗茶》一詩則寫道:“誰把嫩香名‘雀舌’,定來北客未曾嘗。不知靈草天然異,一夜風吹一寸長。”

金壇也是天賜一方的種茶“樂土”。茅山丘陵地區為金壇茶葉主要種植區,土壤多為弱酸性的黃棕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加上金壇靠近長江,塘壩溝渠密布,水資源充足,受冷暖氣流影響,濕度較好,陽光充足,有利於茶樹生長。

近年來,為實現茶葉産量和品質雙提升,金壇積極建設高效現代茶葉産業園,加強新品種的選育和繁育技術研究,加快良種茶樹發展,推行綠色生産技術,改進傳統茶葉種植、加工技術。同時,依託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所,構建“産、學、研”一體模式,開展新品種引種、選育、病蟲害防治等研究。金壇還不斷提升改造茶園基礎設施,提高宜機化程度,主要生産環節機械化率80%以上,100%良種覆蓋率使幹茶産量常年穩定在1500噸以上。

“苦練內功”精心擦亮地標名片

剛採摘下來的嫩茶芽,還帶著微濕的水汽,晶瑩翠綠。攤涼、殺青、揉捻……生産車間裏,工人們正忙碌著,通過一道道精細工序,讓新鮮茶芽成為合格的金壇雀舌。

金壇區茶葉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茶葉採摘後需要經過6—8小時攤涼的過程,去除茶葉中的水分和青草氣,而後依次進入投葉、殺青、熱風脫水、冷卻、理條、冷卻、整形、冷卻、乾燥、提香等10個工序。其中,殺青是綠茶形狀和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酶促氧化,蒸發鮮葉部分水分,在壓平鮮葉的同時去除青味,促進茶香形成。最後,還要經過人工精製,挑選黃葉和雜質,對出廠茶葉的含水量、凈含量、感官品質、農藥殘留等情況進行檢測,合格後才能進行包裝上市銷售。

匠心制茶之外,一代代金壇茶人努力打響品牌,擦亮地標名片,讓雀舌飄香萬家。“金壇雀舌”茶先後成功申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保護産品,成為全國首批通過森林認證茗茶品牌、江蘇省著名商標,常州市十大知名農産品品牌。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由最初的7.66億元躍升到2022年的16.07億元。

為了讓這片“金葉子”成色更足,金壇“苦練內功”,實施一系列品牌保護舉措。金壇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進“金壇雀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保護産品標貼授權許可使用,不斷提升金壇雀舌的市場效益,《金壇雀舌品牌保護三年行動方案》提出,要通過三年努力,全面建設完成數字化監管體系,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強化産品檢驗檢測,實現金壇雀舌茶生産經營環節的全程可追溯監管,形成産業大數據、品牌大數據助力數字農業建設良好態勢。

“金葉子”點亮三産融合發展“好春光”

以茶為媒,以旅為用,促進茶旅深度融合,是推動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路徑。

如何做好茶旅融合這篇文章?金壇在答題板上寫下: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茶主題旅遊目的地——將生態旅遊和茶園風光、茶文化相結合,著力發展以茶文化體驗為主的茶園休閒觀光遊,走出一條“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共融”的鄉村振興之路。

作為“茶二代”,江蘇茅山茶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娟對家鄉的茶有著深厚的感情。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尹娟依託自然山形辦起“茅山茶海”,茶園種植總面積達1100畝。“我們想把它打造成為一座集茶葉精深加工、茶食品開發、茶文化傳播、農事節慶、婚慶攝影、休閒觀光綜合發展為一體的,具有本地特色的茶主題觀光園。”

2022年9月,“茅山茶海”正式揭牌,以茶為主題,開展“茶+文化傳播”“茶+勞動實踐”“茶+親子研學”“茶+休閒康養”等二十多項茶事體驗主題活動,先後舉辦茅山茶海嘉年華、首屆江蘇茅山茶海鬥茶邀請賽等文旅活動,縱深推進茶葉精加工和茶旅融合休閒觀光綜合發展。

“圍繞‘三八’婦女節主題,我們開展了一期‘茅山趕茶集’活動,吸引了1000多人次的女性朋友參加。”尹娟表示,未來還將挖掘更多主題,將時令、節慶與茅山趕茶集相結合,吸引更多人來共同感受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小小茶葉,一頭連著千萬茶農,一頭連著消費者和旅遊者。在如今的金壇,吃有茶味、行有茶路、遊有茶韻、購有茶禮,“一片葉子”融合一二三産,持續創造著更豐富、更多元的價值,茶産業發展正風生水起。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