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食椿 | 跟隨節氣尋京味土特産
發佈時間:2023-04-20 09:19:1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民間俗語“三月八,吃椿芽兒”,是指穀雨食椿,又名“吃春”。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前後也正是香椿上市的時節,故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説。
香椿是香椿樹的嫩芽,被稱為“樹上蔬菜”、“木本蔬菜”。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衰老和補陽滋陰。每年春季穀雨前後,香椿發的嫩芽還可做成各種菜肴。香椿葉厚芽嫩,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之豐富遠高於其他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肴。
那麼在這個“食椿”時節,小編帶領大家走進平谷,領略一下這京味兒“土特産”的魅力。
穀雨食椿 兒時情懷
説起吃香椿,沒有比北京人更愛香椿了。作為世界上唯一以香椿入菜的國家,我國至今栽培香椿已有2000多年,而老北京人吃香椿的歷史同樣頗久,早在遼代,北京右安門外開陽橋一帶的民眾便有種香椿、食香椿的記載。
大清朝曾將香椿列為貢品,因為滿洲人從皇帝到一般旗人,都喜好這一口。早年間京城的許多院落裏大多都會種上香椿樹,少則一兩顆,多為四五顆,就連地名都以香椿為名。正因為數百年來北京人喜愛吃香椿,由此香椿便成為北京人抹不去的情懷,是老北京土特産,北京地理標誌農産品。
紅芽香椿 定制禦貢
平谷區峪口鎮樊各莊的貢品香椿享譽京城,這裡的香椿是清朝時期的定制禦貢,又稱“貢椿”。早在宋朝時,峪口鎮樊各莊村就已開始栽植香椿樹,盛産于乾隆時期。據三河縣誌記載,乾隆上丫髻山朝聖在順義山裏郝家用膳(郝家是當時朝中重臣),郝家安排了一頓香椿宴,乾隆大悅,禦封香椿樹為百樹之王,樊各莊的香椿也被選為皇宮貢品。
因峪口鎮素有“京東重鎮”之稱,擁有優質的生態環境,清澈的溪水,肥沃的土壤讓峪口鎮物産豐富,果香誘人。尤其是樊各莊,土壤屬紅黏土,含有豐富的紅色鉀鐵和微量元素,澆灌用水是來自400米以下的深岩層水。其種出來的香椿,玲瓏嬌嫩、清香撲鼻、味濃鮮美,內含的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等較其他地區更高。據説自古就有討巧者從樊各莊取樹苗栽種,但香椿樹離開了樊各莊的土地,仿佛失去了味道。因此,這裡的香椿有著不可複製的獨特性。
春風十里,絲絲清香。又是一年香椿發芽時,紅褐色的香椿芽傲然挺立在枝頭,在春風的撫摸下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綻放它們的嫩芽。用“椿鉤”將其鉤住用力一拉,鮮嫩的椿芽便自然掉落,那香味迎面撲鼻,忍不住想做成美味佳肴盡情享用這獨有的味道。
小小香椿大産業
近年來,樊各莊村香椿種植從傳統庭院散種向規模化栽種發展,從村民單打獨鬥向村黨支部統一引領發展,從傳統線下零售向網際網路+發展。
東樊各莊村2018年起,開始與順豐小當家、春播等電商平臺合作,開拓“網際網路+香椿”的銷售模式,讓“貢椿”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飛向周邊10余個省市,滿足更多市民口福的同時,開拓了農戶增收新渠道。
今年,西樊各莊村開始聯網合作,並採用“買香椿贈正大雞蛋”的方式努力開拓網上市場。紅芽香椿的熱銷,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促使更多百姓在自家房前屋後、田間地頭種起了香椿,目前東樊各莊、西樊各莊村等周邊村加起來約種植香椿700余畝,預計年産達10萬餘斤。小小的香椿成為支撐樊各莊致富的一個大産業。
鄉村文旅産業 譜寫鄉村振興
芳菲四月天,春漾梨花海。正巧平谷鎮羅營鎮西寺峪梨花大道上,萬畝梨花正值盛開,花團錦簇,成片雪白的梨花好似滿天飛雪,把大地裝扮得如同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雪山。在穀雨時節,採香椿,品美味,賞花海,便是人們最為享受的事情了。
平谷區鎮羅營鎮被確定為首都唯一的國家鄉村振興示範區,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具有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和淳樸的民俗風情。通過村貌建設改造,全鎮致力於打造一個集文旅遊賞、鄉村休閒、養生度假、高效農業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林科學家小鎮,紅綠共融休閒區”。白墻黛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鄉村公路乾淨整潔……藍天白雲下,滿山的梨花飄落著的花瓣,漫步在村落旁邊的街道上,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呈現眼前。
做好“土特産”文章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鄉村振興是實現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看似不起眼的“土特産”,一頭連著農民增收、鄉村振興,一頭連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做好了這篇文章,鄉村産業振興將一定會實現。
近年來,平谷區通過不斷發展“一村一品”,把不少“土特産”培育成為當地農民的支柱産業。作為北京的農業大區,平谷目前正在加速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中關村建設、全面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範區。用心打造鄉村特色品牌,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産業,
打造一批彰顯地域特色、承載鄉村文化的鄉村産業,拓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農村電商、民宿、康養等新産業新業態,讓老百姓的口袋富起來、中國鄉村美起來,讓鄉村振興的宏偉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
(北京美麗鄉村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