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鄉村振興看安陽 | 西裴小鎮的共富路徑

發佈時間:2023-03-24 15:26:4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靜 | 責任編輯:常曉姣

編者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二十大閉幕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赴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

為弘揚紅旗渠精神,書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三農領域落地見效,3月21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攜手17家中央媒體採訪團深入安陽市實地採訪調研,探尋紅旗渠精神指引下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與顯著成效。

中國網訊(記者 王靜)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讓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安陽市白璧鎮西裴村鄉村振興路上最大發展成果;村民足不出戶,在家點手機就能有收入成最大“看點”。

挖掘三大優勢 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發展村集體經濟新型模式,需“大膽設想小心求證”,不斷激發村民內生發展動力,白璧鎮西裴村探索出一條村民共富新路徑。

西裴村景觀(攝影/林筧汶)

西裴村是鎮裏最小的村子,過去,村子缺乏資源性優勢,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低,“省級貧困村”的帽子戴了許多年。

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村兩委集中對西裴村的資源、區位、産業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召開幹部會、全體村民會,邀請專家多次現場考察指導,挖掘西裴村“三大優勢”——省級文保單位仰韶文化遺址的文旅優勢,東臨國道的交通優勢,北鄰廣潤工業園區産業新高地的區位優勢,為村莊設計了一條“依託茶店河水系,挖掘仰韶文化,打造集近郊休閒、鄉宿餐飲、農耕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仰韶文化特色村”發展道路,2015年,西裴村實現整村脫貧。

村內外逐步建成彩陶藝術街、歷史文化街、農耕生活街、仰韶文化節、民俗商業街、記憶老街,全面打造以農耕文化體驗為主的城市近郊休閒文旅小鎮,安陽市等城市遊客慕名而來。

白璧鎮大寒小學學生在食育坊研學

找準特色是邁出鄉村振興的第一步。“轉變思路,敢想敢幹敢於創新,重新盤點整合手裏的資源,逐步形成現代特色農業和鄉村休閒旅遊的産業結構,村集體經濟就找到了新的增長點。”西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賈海軍介紹。

據統計,村集體經濟收入大踏步前進,從2020年的10萬元,到2021年的48萬元,再到2022年的100萬元,實現“三連跳

數字化賦能 農民當上老闆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最關鍵在於激發村民內生發展動力。

西裴村採用“村集體+企業+運營公司+村民”的發展模式。村集體作為股東之一,村集體投資村莊基礎設施,包括850畝土地流傳,建設175個蔬菜大棚,改造美食廣場和兒童遊樂場等,吸引了周邊大量遊客;村民可以花一點錢投資項目,每股金額從1000元到4500元不等,有意願的村民可自願入股,並且做到村民收益優先化。

每一個項目開展之前,村委會通過全體村民大會,把風險和收益都和村民講清楚,每一條合同條款都是讓所有投資人舉手表決通過,簽字畫押。所有的項目走規範化流程。

數字化平臺(左螢幕,也可下載手機端)讓村民實時可查分紅收益

鄉村發展如果沒有村民參與,很難做到可持續。最初,村民參與度並不高,怎麼辦?

運營團隊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開發了數字化鄉村運營平臺。根據入股股東會約定的比例分配收益,即時到賬,入股村民通過手機就可以查看入股項目每天的收入,分紅滿100元可以提現,方便快捷、公開透明,極大地激發了村民入股以及參與項目建設運營的熱情。

“這種模式是村集體和村民合作,不斷調整和優化佔股比例,比如一個項目能掙20%,那這20%怎麼分,我們和村民們通過一次次的開會協商,最後定下現在的模式,大家都很滿意。”西裴村支部書記賈海軍説。

村民賈俊東和常海霞夫妻倆是入股煎餅項目的受益者,“我以前在外面打工,現在村裏做煎餅一年能掙十萬元,比打工強多了,而且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家裏的小兒子。我們村僅煎餅項目就吸引了21個村民入股。”賈俊東説,每天查看分紅是最開心的事情,“將來我要慢慢增加項目投入,最起碼要投十個。”他滿懷信心。

截至目前,入股村民達101戶,佔全村農戶的63%,籌集入股資金82.3萬,為鄉村産業振興匯集了發展的源頭活水。

村裏全體村民共建項目、共擔風險、共用收益,正如紅旗渠精神化作涓涓細流,滴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未來,西裴村將加快民宿等産業項目建設,全力打造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可迴圈、可持續、可複製的鄉村振興西裴樣板,帶動周邊村莊村民共同致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