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鄉村振興看安陽 |太行山下畫家村:“活化”農耕文化 畫“活”美麗經濟

發佈時間:2023-03-24 15:23:5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靜 | 責任編輯:常曉姣

編者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標任務。二十大閉幕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赴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

為弘揚紅旗渠精神,書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三農領域落地見效,3月21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攜手17家中央媒體採訪團深入安陽市實地採訪調研,探尋紅旗渠精神指引下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與顯著成效。

中國網訊(記者 王靜)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傳統村落是不可複製的歷史文化遺産,為我們留下一縷難以磨滅的美麗鄉愁。

村落、民居、山脈、院落……太行山麓下,隱藏著一個遠近聞名的中國傳統古村落——安陽市林州石板岩鎮高家臺村,該村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活化農耕文化,走出特色鄉村發展之路。

就地取材 活化自然文化資源

高家臺村背靠太行,地少山多,過去老百姓守著大山愁白了頭。

但這裡的大山雄、峻、奇、險,層次感鮮明,自然風光引人入勝。村落中紅石岩搭建的原始民居保存完好,小溪從家門口流過,村民發現,時不時有人來這裡寫生。

既然守著這片山,何不利用好這片山這座村,發展旅遊。

於是,高家臺村立足自然資源優勢,提升古村落保護格局。

走進高家臺村,石街、石院、石板場、石墻與大自然渾然一體,不僅保留了民居的原始風貌和山居特色,村裏還投資300余萬元開展高家臺畫家村提升工程,改造景觀小鎮,新建遊客服務中心,配套建設旅遊公廁。

村裏的一家人歸墅民宿,依山而建,就地取材,外觀大部分留下石板岩建造,內部設計按照太行建築風格,與大山風光融為一體,成為高家臺村的地標景觀之一。

在村中走,沉醉於古村農耕文明的“應時、取宜、守則、和諧”,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高家臺村深挖非遺文化,編排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花棍舞節目,刺繡、玉米皮編等手工藝深受遊客歡迎,村裏還培養各類鄉土人才弘揚地方民宿,成立鑼鼓隊、秧歌表演隊,讓傳統民俗煥發新的生命力。

旅遊+寫生  畫“活古村美麗經濟

高家臺村瞄準寫生、文旅和民宿等産業項目,打造高家臺畫家村、村史館綜合體、展覽館等項目的提升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建了寫生基地、寫生長廊,不定期舉辦書畫攝影展,高家臺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知名的“畫家村”。

村中的景入了畫,村裏的群眾也成了畫中人,甚至成了農民畫家。

目前,高家臺村結合石板岩鎮特色小鎮建設的契機,將鄉村旅遊+寫生産業發展融入到中國畫谷品牌發展規劃中去。

“現在村裏有5家高端民宿、28家農家樂和1個寫生基地。每年清明前後到10月底,村裏接待遊客20萬人次,全村每年旅遊收入1800萬元,其中寫生收入達到470萬元,村民通過參與寫生産業,每人平均年增長1.07萬元。”高家臺村支書張海根介紹。

自力更生,自尋出路,紅旗渠精神在這裡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産業,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未來,高家臺村將繼續整合資源,激活農村“沉睡的資産”,將更多的閒置房屋翻新改造成為特色民宿,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