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振興樣版

小田並大田,荒地變菜園

發佈時間:2023-02-28 11:02:16 | 來源:安徽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

記者近日來到六安市裕安區新安鎮鮑灣村,在該村千畝示範片蔬菜基地內,來自周邊的村民熟練地採摘一排排綠油油的萵筍。  

鋼架溫室大棚之中,還有一個尺寸略小的蔬菜棚,外表覆蓋著由機械拉動的遮光布。“通過兩層大棚和遮光布,能夠更好地控制大棚溫度,同時也能提升對降雪的承受能力。”蔬菜基地負責人楊傳偉説,大棚蔬菜一年種植兩茬,一個棚一年有3萬餘元産值。 

記者隨後來到鮑灣村1100畝露天蔬菜種植基地內,正值大白菜采收時節,不少村民在田裏忙活。“露天種植的烏菜和大白菜,接到的全部都是山東那邊的訂單,4000公斤一車的大白菜,現在一天要發4車。”楊傳偉説。 

“前些年,鮑灣村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村裏大多是老人、孩子在留守,很多田地無人耕種,出現了撂荒的情況。”鮑灣村黨支部書記鄭士明説,該村從2021年開始謀劃“小田並大田”工作,2022年將楊圩、新河、榮巷等8個村民組共400多畝碎田整合成良田,結合原有土地建設了1100畝露天蔬菜基地。村裏還在整合後的土地上打了7口深水井,鋪設了水肥一體化專業設施,推動蔬菜産業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排水溝渠和道路,並建設分揀、冷藏、倉儲設施,大力提升村裏的蔬菜産業發展水準。”鄭士明説。 

有了上規模的産業,周邊村民們也從中受益。在鮑灣村蔬菜基地務工的田先霞,是附近順河鎮河套村的村民。“我家還有10畝地,種點豆子什麼的。我每天都到這裡幹活。”田先霞説,別看自己年紀大了,種菜、收菜都麻利得很,“一個月能有1500多元的收入,比自己在家種地收入多。” 

2022年,新安鎮整合農業資源,立足蘿蔔、毛豆等蔬菜資源,打造了沿淠河蔬菜産業帶。該鎮先後在鮑灣村建成了千畝蔬菜示範片,在迎水村發展了500畝蔬菜産業,還在楓廟村建成了農産品加工廠。 

新安鎮黨委副書記余學強介紹,去年,該鎮共兌現各項惠農補貼673萬元,發放産業獎補資金342萬元。通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産業,新安鎮已有6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規模超過50萬元。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