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藥都”甘肅隴西:一畝黨參話小康
發佈時間:2023-01-13 10:59:01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北風吹過,藥香瀰漫。春節前夕,48歲的中藥材種植戶尹想成又成功賣了一批黨參,賺了4萬多元,再一次讓他幸福感滿滿。這一年,辛辛苦苦沒白忙活,他和家人又能過個好年了。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素有“千年藥鄉”和“西北藥都”之稱。尹想成就住在隴西縣福星鎮裴家灣村。從他記事起,父輩就以種植黨參、黃芪等中藥材為生。
一株株飄著濃濃藥草香、入口有點發甜的黨參就是他們重要的經濟來源。春節前,是當地中藥材銷售旺季,在這個當口能將黨參賣個好價錢,也是他們最大的盼望。
尹想成在晾曬黨參。(新華社記者郭剛攝)
盼望變現實,距離不再遙遠。作為資深的黨參種植戶,尹想成從小跟著父輩耳濡目染,從黨參育苗、栽種到收割、銷售,積攢了豐富的經驗。多年以來,他也從中深切感受到了中藥材種植産業的巨變。
尹想成回憶,過去,父輩完全靠人工採挖黨參。每逢採挖季,父母就會帶著他在淩晨3點出發,頭戴礦燈,隨身攜帶饃饃等乾糧,在地裏一挖就是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回去。回到家,腰酸背疼,吃上一粒止疼片才能緩解疼痛。次日,他們還得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採挖。當時,一畝黨參需要三四天才可以挖完。
歲月如歌,悄然更疊。幾年前,尹想成購買了一台挖藥機,不僅能滿足自家20多畝中藥材的採挖需求,而且還能幫助鄉鄰們採挖中藥材。“借助挖藥機等機械化設備,最多半個小時就能採完一畝黨參。”尹想成説,和前些年全靠人工採挖相比,現在當藥農確實輕鬆和方便多了。
身體力行不再累,心也不再慌,成為當下尹想成的另一個明顯感受。
黨參等中藥材種植産業受自然災害、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較大。2014年,當地大旱,尹想成種植的黨參産量減少。幸運的是,在政府引導和補貼下,他于前一年為近十畝黨參購買了農業保險。每畝黨參獲得了700多元的理賠款,彌補了他部分經濟損失。
吃一塹長一智。有了這次經驗,給中藥材上保險就成了尹想成每年抵禦風險的必備措施。
政府補貼、技術指導、資訊暢通等措施也讓尹想成做大做強黨參種植有了更多底氣和信心。
當地政府部門提供的免費複合肥、有機肥減輕了中藥材種植成本;生物防蟲技術的培訓、綠色標準化的種植模式提高了中藥材品質;價格資訊的及時公佈解決了被藥商壓價的難題。
“土味”中藥材,種出了“甜日子”。
最近一段時間,一公斤黨參幹貨價格達到60多元。但尹想成準備將家裏剩下的1000公斤黨參幹貨儲存起來,等春節過後價格更高時再出手。
“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有盼頭。”尹想成心懷期許,“今年,我計劃再以舊換新,置換一台性能更好的挖藥機,再採購品質更好的中藥材苗子,從源頭上提高中藥材品質。”
尹想成在檢修挖藥機。(新華社記者郭剛攝)
隴西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佔軍表示,從土裏“刨食”到地裏“刨金”,像尹想成一樣,隴西6萬多戶中藥材種植戶近年來依託中藥材種植産業持續增收,收穫財富,迎來小康。2022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種植環節産值達到18億元以上。産業興,農民富。中藥材種植産業已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首位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