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種源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
發佈時間:2022-12-07 14:11:40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保障種源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強弱項、補短板,瞄準品種選育、良種推廣等環節持續發力,加快推進種業振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品種增加,讓農民有了更多選擇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屠園鎮,地裏是成片綠油油的小麥苗。
“我們今年選用的小麥是新品種,預計畝穗數能增加10萬穗,畝産又能提升100多公斤。”屠園鎮種糧大戶莊雲飛説。
莊雲飛2015年開始與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訂單委託形式繁育小麥新品種。“瑞華公司的種子在抗病和高産方面都很有保障。”老莊説,“用好種子種地,種田效益越來越好了。”
離老莊的麥田不遠,就是江蘇(宿城)現代農業(稻麥)科技綜合示範基地。一塊塊試驗田整齊排列,田頭插著標明品種的“身份牌”。
“示範基地里正在做優質高産抗病小麥新品種的篩選試驗。公司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000萬元,約佔銷售收入的8%。”江蘇瑞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中華介紹,公司最新選育出的“瑞華麥549”,預計豐産田塊畝産能達750公斤。公司與當地30多戶種糧大戶合作,帶動種植戶每畝增收100多元。
近年來,宿城區大力推進“種源宿城”建設,每年投入育種創新研發經費約5000萬元,建成種質資源庫2000立方米,收存種質資源3萬餘份,實現了主要農作物品種自給。
“金種子”能讓種田農民少花錢多打糧,豐富的新品種也給了糧農更多選擇。
仲冬時節,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老鴉章村外的麥田裏一片綠意盎然,種糧大戶王國祥正蹲在麥田裏撥弄著麥苗,查看小麥長勢。
王國祥承包的200多畝地上,今年種的是小麥“百農4199”。王國祥對這個品種的特性如數家珍:“光合效率高、光飽和點高、補償點低,既耐強光又耐弱光,還抗病、抗倒伏、耐高溫。”他詳細地給記者介紹,“這個品種雖然産量並不是最高,但幾年試下來,它穩産、早熟的特點,最適宜規模種植。”
在農田裏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王國祥,對種子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知:“我流轉的300多畝地雖然連片成方,但耕地本身差異大,有的地塊旱一點,有的地塊肥力不夠,有些地塊離水源遠,以前所有地塊只能種同一個品種,産量沒法保證。”如今,隨著種業的發展,市場上每年都會出現十幾個新品種,王國祥可以根據土地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品種來種植,“旱的地塊就種抗旱品種,排水不好的地塊就種抗澇的,這樣下來,每畝地的産出都能最大化,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種子的重要性。近年來,鶴壁市農業農村局堅持把種業作為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基礎,全市農作物及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好種産好糧,種業發展有力支撐糧食連年豐收。目前,我國水稻、小麥、大豆生産用種均為自主選育,玉米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由85%提高到91%。
統一供種,良田配套,保證農民增産增收
今年秋收,山東省禹城市辛店鎮大周村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點,經技術人員實打實收、去雜、測水分,玉米實際畝産633.8公斤、大豆畝産165.1公斤,達到了“玉米基本不減産,增收一季豆”的預期目標,農民畝均純收入330元以上。
選用良種,是示範點今年增産提質的關鍵。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表示,“齊黃34”是非常適合禹城種植的大豆品種,禹城市示範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面積13.46萬畝。
好種子如何走進千家萬戶?禹城的做法是統一供種。
禹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成強表示:“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統一供種能確保種子品質,也利於品種合理佈局。”
2021年秋天,禹城市與山東聖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齊黃34”品種購置協議,為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儲備良種。“‘齊黃34’耐陰,而且不易炸莢,坐莢高,適合機收。”李成強説,不僅如此,這個品種産量和品質都不錯,蛋白質含量在42%以上。
新品種推廣種植後,還需良田、良技配套,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好種子的效能。
禹城全域實施標準化良田建設,實現人、機、田深度融合。中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10個團隊在禹城設立200多處大豆試驗田,幫助科技工作者在研發、推廣良種時試驗出適宜的種植方法和技術。李成強説:“通過育種提高大豆産量,提高附加值,提高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大豆産業振興大有可為。”
讓農民親眼看到好種子的好處,也是推廣種子的關鍵。
在河南省新鄉縣小冀鎮郝村,種糧大戶姜國田今年種植了90畝大豆,用的是新品種“周豆25”。
“畝産達到450斤,相比去年增産40斤,增收128元。”姜國田説,“今年夏季多雨,種子下晚了,真沒想到竟然還能增産增收,這都是好種子的功勞。”
“周豆25”是河南科林種業公司推廣的大豆品種。公司首先在河南、江蘇、安徽等地設了示範點和試驗田,農民可以親眼看到試驗田裏的增産效果。同時,公司通過産中技術服務,將增施底肥、加強中期化控等配套栽培技術教給農民。採取這些措施後,“周豆25”單産連續三年在推廣區域內名列前茅,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目前,我國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近五年我國糧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的制種面積穩定在2150萬畝以上,年均産種子90億公斤以上。
政策打出組合拳,全鏈條推動種業高品質發展
米質優、口感好、産量高,江西紅一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選育的優質稻系列品種贏得市場好口碑。“之前我們研發、試驗效果不錯,打算擴大種植規模,卻為資金犯了難,多虧了‘財園信貸通’成功貸款900萬元,才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公司負責人彭超説。
政策給力,讓各類主體育種、用種積極性有效提升。
“我今年種了110多畝水稻,因為種子好,加上科學精心管理,畝産過千斤。”河南省桐柏縣吳城鎮陳留店村種糧大戶鄧開奇説。
桐柏縣秋糧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46萬畝以上,總産18.4萬噸,然而今年麥收以來,全縣持續乾旱。為減輕乾旱對秋糧生産的影響,縣裏列支專項工作經費,支援引進水稻、玉米、大豆等新品種;在全縣建設8個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遴選80余名科技人員對示範戶進行新品種栽培技術指導;同時加強生産監管,保證品種品質,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品種,凈化種子市場,維護農民利益,今年糧食總産增長超過8%,保障了增産增收。
瞄準産業全鏈條精準發力,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把大國糧倉根基夯得更實。
“農作物種質資源是種源安全與種業原始科技創新的源頭,有效保存至關重要。”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種質資源中心主任李立會介紹,近年來,我國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保存品質居世界前列,已保存53萬份種質資源,其中我國特有地方品種和野生資源佔總數的70%,遺傳多樣性和特異性豐富,可利用潛力巨大。
目前,全國種質資源普查田間地頭任務正在收尾,已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12萬份、製作畜禽遺傳材料33萬份、水産遺傳材料5萬份。開展種業創新攻關,審定一批綠色、專用和耐鹽鹼小麥品種。
加快推進種業振興,離不開龍頭企業帶動。今年8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從近3萬家種業企業中遴選了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産種業企業,做優做強一批種業龍頭公司,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幹力量。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下一步我國將深入實施種業基地提升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種業基地,健全良種繁育和應急保障體系,實現重要農産品種源自主可控,確保農業生産用種安全,保障種源供給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記者李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