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頭條

在城鄉融合中推進鄉村振興

發佈時間:2022-12-06 09:24: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王丹 | 責任編輯:王靜

因地制宜、持續發力,實現從脫貧摘帽到致富振興的轉變,探索以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子

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輩用奮鬥換來的,明天的幸福日子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接續奮鬥

登觀景臺,蔬菜大棚鱗次櫛比;遊硒博館,農特産品琳瑯滿目;入孜和院,客家菜肴美味正宗。走進江西省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富硒産業蒸蒸日上,文旅融合有聲有色,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老人孫觀發高興地説:“如今,日子越過越紅火。”

潭頭村是“全紅村”,幾乎每家都與革命烈士有關。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來到潭頭村,指出:“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互促互生。要把鄉村振興起來,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我們黨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發展富民産業,整治村容村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持續發力,實現從脫貧摘帽到致富振興的轉變,探索以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子,潭頭村這片紅土地正孕育發展新生機。

以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讓更多生産要素在城鄉之間充分涌流。激活生産要素,就是釋放發展動力。潭頭村擁有6000多畝富硒土壤,為讓硒土地“流金淌銀”,村裏引入企業經營;為保存農産品,田間地頭建了冷鏈物流園。為助農融資,當地連續推出支援蔬菜産業的金融産品。從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到果蔬産業逐漸壯大,再到金融保障提供支撐,各種生産要素圍繞富硒産業集聚而來,讓村民感慨“種田也有新滋味”。事實證明,充分挖掘農村蘊藏的豐富資源、生産要素,合理開發、善加利用,就能將其轉化為振興發展的寶貴財富。

以生産要素為基礎,發展融合産業。如何培厚産業沃土、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是産業發展必須回答的課題。在梓山鎮,以富硒為特色的産業隨處可見,富硒蔬菜、富硒大米、富硒臍橙等産品遠近有名。由此,潭頭村發展起特色旅遊,農業園區既産出優質富硒農産品,又開展休閒採摘、農事體驗等特色活動,實現“一個園區,多點開花”。群眾直言:“辦民宿、賣特産,收入不比進城打工少。”作為村裏的導遊,孫觀發每天忙得不亦樂乎,精神頭更足了。緊緊圍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産業體系,為特色産業謀劃思路、為農民致富找準門路,才能為鄉村振興拓寬出路。

以城帶鄉、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以醫療衛生為例,在潭頭村的健康小屋,中醫體質識別儀、血壓計等儀器隨取隨用,針灸、刮痧等理療服務一應俱全。健康小屋以診療為主,兼具體檢、養生、檔案存儲等功能,一頭直接服務群眾,一頭對接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是村民的健康驛站。這些整合醫療資源、創新服務方式、優化管理形式的探索,促進醫療資源下沉,成為公共衛生服務的有益補充。這説明,包括醫療、教育、文化等在內的公共服務,需要在設施建設、空間佈局、輻射範圍等方面做到城鄉銜接,才能實現發展成果的普惠共用。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潭頭村的雕塑上,一行話語道出贛鄱大地群眾的心聲。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輩用奮鬥換來的,明天的幸福日子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接續奮鬥。新征程上,立足實際、突出重點,大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融合發展,確保幹一件成一件,老百姓日子一定會一天更比一天好。

(作者為本報江西分社記者)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06日 05版)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