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北京平谷區打造“博士”農場 厚植農業科技創新沃土

發佈時間:2022-10-08 09:33:4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靜 | 責任編輯:王靜

中國網訊(記者 王靜)在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的科研實驗室有一群忙碌的身影,他們科研勞動兩相宜,時常往返于耕地、果園與園區之間,篩選育種,查看作物生長情況……這就是來自平谷區“博士”農場的博士們,將科研譜寫在大地。

今年4月,北京平谷區啟動了“博士”農場創建工作,吸引11位院士與171位博士參與創建,探索一條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助力平谷農業中關村的建設。

小作物長成大産業

讓人才賦能鄉村振興

正值豐收季,中國網記者看到在北京平谷區峪口鎮東樊各莊村,蕎麥與旱稻迎風搖曳,繪就一幅最美豐收畫卷。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周美亮博士

今年37歲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周美亮博士正在查看蕎麥生長情況,“在平谷區農業農村局的支援下,我們從今年年初開始創建蕎麥分子育種‘博士’農場,今年上半年在5個不同點種了20畝,下半年又種了50畝蕎麥育種基地,收集了220余份材料,篩選出適合低海拔種植的紅花蕎麥新品係。紅花蕎麥花期長達一個半月,非常適合平谷地區鄉村旅遊開發,我們將重點針對這個材料進行擴繁和展示,發展蕎麥産業,助力平谷鄉村振興。”

目前,44個“博士”農場獲批創建,佔地4320畝,涉及蕎麥、旱稻、大桃、中草藥等眾多種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帶領其指導的“博士”農場專家團隊來到平谷,主持創建蕎麥分子設計育種“博士”農場和旱稻生物育種“博士”農場,他叮囑“要好好把紅花蕎麥高代材料和耐旱節水旱稻材料研究下,全心投入種業‘卡脖子’攻關,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錢前(左)與周美亮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引進和鑒定蕎麥資源220余份,篩選出保健蔬菜型金蕎麥材料2份,研發出一套適合平谷地區的蕎麥高效栽培技術。接下來,周美亮團隊將去海南、雲南加大繁種,保證種子越多越好。

“自古英雄出少年,‘博士’農場把處於事業發展期的博士吸引到平谷來建功立業,做農作物的育種繁種。我也希望‘博士’農場能成為我國雜交蕎麥的起源地,把蕎麥這個小作物做成大産業,讓古老作物煥發新生命。”錢前説。

培厚成長沃土

跑出農業科技創新加速度

在旱稻生物育種“博士”農場,旱稻長勢喜人。“與水稻相比,旱稻耐旱耐高溫,我們還採取了春種豌豆的方式,實現節水增效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障了糧食安全。”中國農業大學水稻中心朱作峰博士帶著他的博士團隊長期駐紮在這裡,專心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組和旱稻新品種培育與抗旱機理,他希望旱稻品種能夠在平谷栽培成功,並複製到全國。

錢前院士(左)與中國農業大學水稻中心朱作峰博士(右)

農業高科技創新,培厚人才成長沃土是關鍵。平谷區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平谷區“博士”農場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先期設立了36個“博士”農場辦公室,實現創建鄉鎮全覆蓋,並在峪口鎮、鎮羅營鎮、劉家店鎮設立了3個科技工作者驛站,提供辦公、研討、食宿等服務保障。區農業農村局遴選了一批具有較強責任心、有擔當的年輕幹部擔任“博士”農場小秘書,開展一對一服務。自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得到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學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博士專家團隊的積極響應。

平谷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路衛紅介紹:“通過這些政策和服務,讓農業科技人才茁壯成長、大顯身手,真正把博士人才手裏的先進技術、優良品種變成我們農民增收致富的技能和産品。”

下一步,平谷區將啟動下一批“博士”農場創建申報工作,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助力建設一流農業中關村,打造硬核“農業中國芯”。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