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頭條

牢記囑託建新功|帶領鄉親們多種糧、種好糧

發佈時間:2022-08-11 08:40:3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

新華社合肥8月10日電 題:帶領鄉親們多種糧、種好糧

開欄的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同各條戰線的幹部群眾廣泛深入交流。總書記的暖心問候、熱情鼓勵、殷殷囑託,為大家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注入強大精神力量。即日起,新華社開設“牢記囑託建新功”欄目,推出系列報道,採訪各行各業人士,聽他們講述牢記總書記囑託,苦幹實幹建新功的新時代奮鬥故事。

新華社記者陳諾、姜剛、劉曉宇

2011年4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來到太和縣張槐村,向種糧能手徐淙祥了解小麥種植情況,鼓勵他繼續攻關小麥高産關鍵技術,為國家糧食生産多做貢獻。

今年夏天,徐淙祥種的小麥畝産再創新高,他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彙報豐收的好消息。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徐淙祥回信説:“得知你家種植的小麥喜獲豐收,兒孫也跟著你幹起了農業,我感到很高興。”回信中,總書記“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月亮還懸在半空,天尚未透亮,晨風掠過田野,送來一陣清涼。明晃晃的車燈由遠及近:清晨5點,徐淙祥騎著電動車下地了。

“這段時間旱得很,莊稼又是最需要水和肥的時候,一天不下地看看,我心都提著。”老徐説。

雖説今年小麥的好收成給老徐一家的好日子托了底,但這位老把式對新一茬莊稼的牽掛絲毫未減。

説著話,老徐沿著窄窄的田埂走進玉米地。玉米正值抽穗。老徐大半個身子埋在玉米叢裏,把葉片捧在手心,又把頭探向玉米稈底部細細察看。他還不時從腰包中掏出小本子做記錄。

汗珠從老徐斑白的兩鬢冒出來,順著臉上的“溝壑”往下淌。他長出了一口氣:“長得好著呢!”

天邊漸漸泛白了,也許是穿著白襯衫的緣故,老徐的皮膚看上去黝黑黝黑的。

在安徽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徐淙祥(右)和兒子徐健(中)、孫子徐旭東察看即將收穫的麥穗(2022年6月1日攝)。新華社發(徐旻昊攝)

夏糧早已歸倉,新一茬莊稼是老徐心頭的“寶貝”。“今年夏種,我在試驗田裏種了16個新品種玉米,還有100畝地在試驗套種大豆和玉米。”

順著老徐手指的方向,只見遠處抽穗的玉米和開花的大豆交錯排列著。“良種配良法,才有好收成。大豆能固氮養地,地更有勁兒,還能少用化肥。玉米不減産,多收一茬豆,收入肯定錯不了。”老徐説。

日頭升高了。老徐從地裏出來,腳上沾滿了泥,襯衫也濕透了。他用手抹了把汗,從車籃子裏拎出一個塑膠水杯,猛灌了幾口濃茶,又從塑膠袋裏掏出菜餅,坐在車座上就著蒜瓣有滋有味地吃起來。

談起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老徐樂呵呵地説:“總書記操勞國家大事,那麼忙還給我回信,我打心裏感到當農民、種糧食很光榮、有奔頭。總書記的信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心裏都熱乎乎的。不管平日裏有多累,一想到總書記的囑託,渾身都是使不完的勁!”

徐淙祥在安徽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察看小麥樣品(2022年6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周牧攝

50多年前,高中畢業的徐淙祥捲起鋪蓋回了村。他心裏尋思:不能像老一輩一樣任由莊稼種在地、收在天,自己讀了不少書,不信就幹不出個名堂來。

從此,徐淙祥手上經常捧著農業科技書,還四處向農技專家拜師學藝。只要在田間地頭蒐羅到新品種,他就像寶貝一樣種到自己家的地裏。

就這樣,徐淙祥硬是從一個“門外漢”成了鄉農技站站長,還被破格晉陞為高級農藝師,成了當地響噹噹的種糧能手。

這是在安徽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拍攝的麥田豐收景象(2022年6月2日攝)。新華社發(徐旭東攝)

“説句掏心窩子的話,這些年,可是趕上了種糧的好時候,鄉親們勁頭更足了。”老徐説,“好政策一個接一個,土地流轉讓我種的地達到1200多畝。種糧補貼更高了,最低收購價也提高了,還有農資補貼呢。”

已是晌午,徐淙祥身邊圍了一圈又一圈的人,他們是縣裏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學員和村裏的鄉親們。

“老徐,你快給看下,我這個玉米葉子怎麼那麼幹巴?”

“徐老師,種大豆,行距多少能高産?”

徐淙祥從田裏拔出兩株大豆,給大家講起來。

“找到府來學技術的人多著呢,帶著鄉親們多種糧、種好糧,別提成就感有多大了。”老徐説。

現在,徐淙祥正張羅著參與籌辦阜陽市種糧大戶協會,搭建線上、線下平臺,讓農業技術傳得更廣。

在徐淙祥的農業實驗室裏,“阜航麥1號”的種子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老徐滿臉得意:“這可是坐著神舟十號飛船上過天的好種子。”

有了好種子,老徐把自己也“種”到了農田裏,每天不是在農田裏觀察侍弄莊稼,就是奔波在路上。“靠著好種子,今年夏收,一畝地打了1600多斤糧,又創了新紀錄。”

“在我的試驗田裏,像‘阜航麥1號’這樣的小麥新品種種過20多個。”老徐一邊比劃一邊説,“不是吹牛,我抓一把小麥,就大致知道是什麼品種,到麥田裏轉一圈就能估摸出産量。”

在安徽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高産攻關示範田裏,徐淙祥(右)和兒子徐健(左)、孫子徐旭東察看新品種大豆的出苗情況(2022年6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周牧攝

正説著,徐淙祥腰間的手機響了,孫子徐旭東從實驗室打來電話。“催著我把樣品帶回去檢測哩!”徐淙祥説,兒子徐健跟他種示範田,孫子大學畢業後給他做起了科技助手。“爺仨接力種好糧,咱後繼有人啊!”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