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農産品進口的“安全線”
發佈時間:2022-03-30 09:07:20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姚宇琛從糧食到油料,從能源到礦産,初級産品供給關乎發展,亦牽動安全。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利用‘兩個市場’,但必須有一個安全線,超過了以後就要亮紅燈”。這是總書記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國家戰略需要,對風險隱患的深刻洞察,對穩糧保供工作的最新部署。
我國是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雖然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主要農産品供給總量充足,但要做到全部自給自保,地不夠,水不夠,生態環境也承載不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農業資源配置,適度增加國內緊缺農産品進口,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不容否認,通過國際貿易合作,不僅豐富了農産品結構,滿足了人們消費需求,也為我國耕地、水資源等休養生息騰出空間。也不禁有人要問,既然我國資源如此緊缺,國外買糧又便宜,為何不通過大規模進口來緩解糧食安全的壓力?
早在2013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要把握進口規模和節奏,防止衝擊國內生産,給農民就業和增收帶來大的影響。
糧食進口是把雙刃劍,總書記的論述時刻警示著我們,利用“兩個市場”,決不意味著可以放鬆國內糧食生産,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決不能買飯吃、討飯吃,不能有麻痹症、依賴症,我們只有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掌握進口的穩定性和話語權。
從國際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對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的影響還在持續,且不説一有風吹草動各國首先捂緊自己的“糧袋子”,即便我們能把國際市場上的穀物都買過來,也還有很大缺口,還會引起全球糧價暴漲;從國內看,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糧食和“菜籃子”産品需求將持續剛性增長。對於“買不到、買不夠、買得貴”的風險,如果沒有充足的備手,勢必會影響國內市場穩定。
總而言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中國人決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脖子。
要明確戰略底線。要立足重要資源國內生産自給的戰略底線,明確保什麼、進什麼、進多少。必須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對必須進口的品種,要推動進口來源和渠道的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國家或地區的依存度,確保供應安全、價格可控。
要縮小産需缺口。降低進口依賴,根本在於補上産需缺口。要立足自身,下大力氣調整結構,向科技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要單産、要效益。當務之急是千方百計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産,多油並舉、多措並施,爭取大豆和油料的自給率有較大提高,讓“油瓶子”裏盡可能多裝中國油。
安全線也是生命線,我們只有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産,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的儲備能力,才能真正讓“兩個市場”為我所用,實現互利共贏。(中國農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