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國際合作是我國對外開放和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為加快培育農業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農業農村部日前印發《“十四五”農業農村國際合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國際合作發展指明瞭路徑和方向。為更好地理解和貫徹《規劃》,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有關負責人接受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專訪,就《規劃》制定有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問:《規劃》編制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國際合作在多雙邊交流、對外貿易投資、科技合作、對外援助和全球糧農治理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十四五”農業農村國際合作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農業農村國際合作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為農業農村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發展空間;區域及多邊競爭與合作交織,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糧農治理等全球性問題持續引發關注,為農業農村國際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另一方面,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受阻,農業走出去面臨較大發展合作壓力;農業科技關鍵領域仍存在“卡脖子”技術短板,還存在原始創新不足等突出問題。
為順應國內外新形勢新變化,抓住今後五年的發展機遇,克服風險挑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總體要求,立足“保供固安全、振興暢迴圈”的工作定位,我們組織編制了《規劃》,旨在進一步明確“十四五”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國際合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進一步明晰今後五年農業農村國際合作的空間佈局、市場佈局和産業佈局,明確對外合作的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進一步發揮對地方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指導作用和對市場主體的引領作用,構建農業農村國際合作全國“一盤棋”的工作格局。
問:“十四五”我國農業農村國際合作有哪些目標和重點任務?
答:“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國際合作將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以助力形成農業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為重要任務,以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為重要目標,以共贏、共擔、共治為重要原則,努力實現“五新”目標。
合作機制取得新突破。與更多國家商簽部門間農業合作協議,用好中國—東盟、上海合作組織、中非合作論壇等合作平臺,加強與重點合作國家和區域間農業發展規劃的對接,豐富拓展合作領域,推動多雙邊合作機制在促進農業農村國際合作中切實發揮作用。農業國際貿易形成競爭新優勢。通過加強農業貿易預警救濟工作體系建設,推動完善農産品進口調控政策體系,開展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基地認定和建設,完善出口促進公共服務,做好WTO、自貿區等農業領域多雙邊貿易談判,落實RCEP等農業領域優惠貿易政策安排,推動農業貿易政策進一步協調等,推動農産品出口加速由價格優勢向品質、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綜合優勢轉變。農業對外投資經營呈現新局面。充分發揮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優勢,推動出臺支援政策,新建及完善一批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探索建設農業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和農業服務貿易聯盟,爭取農業對外投資規模平穩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加強與國際組織和重點國家合作,新建或提質升級20個左右多雙邊國際聯合研究平臺,用好“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GLAST)”等機制,加強在基礎研究、前沿交叉學科方面的國際聯合攻關,強化與“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合作,為農業企業“走出去”提供科技支援。全球糧農治理參與能力實現新提升。深化與FAO等國際組織合作夥伴關係,拓展合作領域,推動我國在全球糧農治理話語影響更加廣泛。
此外,我們還將配合牽頭部門繼續做好農業領域對外援助工作,研究提出援外工作計劃,推動建立中非、中拉現代農業技術示範交流培訓中心等,提升援助綜合效益,精準助力農業走出去,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
問:在推動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方面,《規劃》提出了哪些實招硬招?
答:農業貿易是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領域,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農産品進口國、第五大出口國,在世界農産品貿易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1年,我國農産品貿易額3041.7億美元,同比增長23.2%,首次站上3000億美元臺階。其中,出口843.5億美元、同比增長10.9%;進口219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部將從三方面促進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
紮實推進農業貿易促進平臺建設。以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基地為抓手,培育一批外向型的農産品生産、加工、貿易骨幹主體,在國際認證認可、應用國際標準、品牌培育、國際行銷等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出口農産品品質效益提升。充分發揮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基地、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載體作用,加強出口促進政策創設,引導外向型農業産業集聚發展和提質升級。鼓勵各地對標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基地標準,自主認定一批出口基地,形成梯次發展格局。引導有條件的出口企業在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國家和地區,設立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出口農産品“海外倉”。
創優農業貿易發展軟環境。加強貿易政策宣介,引導農産品出口企業運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自貿區優惠貿易政策安排,進一步開發國際市場。在多雙邊農業貿易談判磋商中,推動減少涉農産品非關稅壁壘,推動農産品國際標準互認,提高國際農産品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借助海南自貿港和自貿試驗區平臺,探索開展農業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壓力測試。推動在農業貿易領域開展調整援助試點。加強農業貿易預警救濟工作體系建設,有效發揮專家團隊作用,跟蹤分析農産品貿易領域新形勢新變化,進一步做好分品種研判,強化科學決策支撐。
優化貿易促進公共服務。建好用好農産品出口促進公共服務網路,為農産品出口企業提供外貿政策規則解讀、銀企對接、市場形勢分析、國內外展會資訊等綜合服務。支援農産品出口企業參加國內外精品展會,線上線下多渠道推介優勢特色農産品。設立境外農産品展示展銷中心,推動更多區域特色農産品進駐。開展出口農産品品牌商事認證,提升出口産品美譽度。用好外貿領域商協會渠道,開展農産品貿易對接、品牌推介、資訊交流等活動。
問:《規劃》為什麼特別提出要“大力發展農業服務貿易”?
答:《規劃》圍繞培育農業服貿業態提出了系列舉措,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服務貿易發展,農業是服務貿易的重點和特色領域。當前國際服務貿易高速發展,2010年以來全球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速是同期貨物貿易增速的兩倍,成為驅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為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我國于2016年成立了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機制,2018年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升級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成為中國對外開放三大展會之一。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出席了近兩屆服貿會,做出了服務貿易“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等重要論斷,宣佈了一系列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措施。作為服務貿易重點內容之一,發展農業服務貿易已明確列入《“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十四五”服務貿易高品質發展規劃》等國家規劃文件。
另一方面,發展農業服務貿易將帶動我優勢産能走出去,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少發展中國家更加重視發展農業,努力提升供應鏈的區域化、本土化,對我農資農技、産能服務等有了更大需求。推動農業服務貿易發展,有利於企業拓展長期穩定的境外銷售渠道和客戶,帶動國內農資、農機等優勢産能和配套技術輸出到“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提高當地農業生産能力,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目前,我國農業服務業已具備良好基礎,農業服務貿易發展正處於重要的戰略窗口期。從國內看,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勢頭良好,市場主體實力不斷增強、模式不斷豐富,為農業服務走出國門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全國各類農業服務組織超過95萬個,累計服務面積超過16.7億畝,為7800萬農戶提供了生産諮詢等多種專業服務,覆蓋生産、流通、消費整個産業鏈。從國際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農業都面臨缺人手和從業人員老齡化、素質不高的問題。農業服務貿易通過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支援,既可以節約農業人工投入,又可以實現高新技術的“進村入地”,是解決全球農業“缺人”等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發展機遇。
問:《規劃》特別強調要深化農業科技合作,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深化農業科技合作,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路,為實現農業科技高水準自立自強提供支撐。
一直以來,我國通過資源交換、人才培養、聯合攻關等途徑積極開展廣泛深入的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為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十四五”期間,農業科技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總體指示,圍繞我國農業科技短板弱項和全球共性挑戰,不斷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協同創新能力;圍繞“一帶一路”農業合作,加快推動優勢農業科技“走出去”,加強科技與産業融合發展;圍繞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積極參與和引領多邊合作,充分發揮農業科技支撐作用,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的影響力。通過高品質的農業科技開放合作,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問:“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全面參與全球糧農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十四五”圍繞全球糧農治理將在哪些方面著重發力?
答: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氣候變化影響深遠,自然災害頻發不斷,國際市場波動加劇,不少國家特別是非洲極度貧困的國家仍然深陷缺糧挨餓的困境,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對我國參與全球糧農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通過多邊農業合作,向世界分享在糧食安全、減貧、鄉村發展、南南合作等方面成功經驗,更好地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重要農産品綜合生産能力,更好助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在以下四方面著重發力:深化與國際糧農機構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引導農業全球治理議題議程,貢獻中國智慧;深度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提供中國方案;積極履行對外承諾,體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問:如何保障《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實落地?
答:規劃的生命力在於科學宣講和有效執行,為確保《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實落地,我們確定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強黨的領導,這是規劃落實落地的前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在於黨的領導,農業對外合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政治引領、把穩前進方向,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農業對外合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二是要完善政策措施,這是規劃落實的基礎。例如農業走出去,不僅需要政府引導,更需要政府保駕護航,要加強財稅、融資、保險、通關等政策創設和落實。例如農産品出口,需要打造國內農産品貿易載體、創新農業貿易業態模式,強化智庫建設。三是要健全工作機制,這是規劃落實的載體。農業對外合作工作要強化部門間協調,發揮好農業對外合作聯席會議機製作用,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用好農業外交官力量,構建起上下一條線、全國“一盤棋”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加快人才培養,這是規劃落實的主體。強化外事、外經、外貿和援外人才隊伍建設,定期舉辦農業外派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班、開展外交官隊伍任內業務培訓,積極向國際組織推送優秀國際職員和初級專業官員。五是要加強組織實施,這是規劃落實的保障。強化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測評估,加強對重點項目、關鍵環節的調度指導和績效評價,並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任務部署,確保規劃目標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