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唐天明: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發佈時間:2022-03-28 10:13:58

陽春三月,在四川省萬源市井溪鎮鹽井壩村的羊肚菌基地,平整濕潤的菌田裏,一朵朵碩大的羊肚菌菌蓋飽滿肥厚、菌柄光滑如玉,色澤鮮艷誘人。村民三三兩兩蹲在菌壟間,一手拿小刀,一手扶羊肚菌,小心翼翼地把菌腿割出來放進菌框內,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這批羊肚菌畝産量能上700斤,一季能收三茬,這樣畝均收入超過7萬元。後面還可以種西瓜、玉米,綜合算下來,每畝地每年能收入近10萬元。”在種植大棚裏,唐天明一邊採摘羊肚菌,一邊難掩豐收的喜悅。

“跟著唐老大一起幹,沒得錯!”在井溪鎮鹽井壩村不少村民口中,都能聽到這句話。村民口中的“唐老大”是當地羊肚菌種植“第一人”唐天明。她通過種植特色農産品,不僅圓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帶領著鄉親們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回鄉創業,曆盡艱辛

在回鄉創業前,唐天明曾外出務工多年,當過服務員、擺過地攤、做過廚師、開過小店……,經過一番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可心繫家鄉的她每次回到井溪,感受到外省和家鄉的巨大反差,心裏很不好受,萌發了回鄉創業帶動鄉親父老共同致富的想法。

“我放棄了已取得的成績,選擇回老家創業,也希望可以讓幫著鄉親們就業增收一起脫貧致富。”唐天明回憶著自己回鄉創業的初心。

2016年,唐天明決回鄉創業之初,通過考察,她選擇種植收益高、見效快的甜糯玉米。也勸鄉親一同種植,可村民們怕賣不出去,不賣她的“帳”。她反覆地勸導並承諾免費為村民們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所産玉米按市場價回收,最終有20多戶村民報著試一試的態度與她一起種了40畝玉米。

在她的精心指導下,村裏的玉米長勢良好,這曾讓她一度認為可以讓大家嘗到種植的甜頭。可當她到府收玉米時,絕大多數村民卻認為玉米還沒有成熟,拒絕賣給她。即使她反覆勸説,也只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民聽勸把玉米賣給她。等一個月後,村民們讓她去收玉米時,卻已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價值,賣不起價。這讓村民們罵她是“騙子”,再不相信她的話。

玉米種植的挫敗讓唐天明明白到,想發展好種植,光有技術還不夠,還要轉變思想觀念,開拓思路、解放思想才行。如何增加土地的使用率,增加收益。如何才能帶動身邊的人共同致富,這個問題讓唐天明日思夜想。

先行先試,趟出路子

2016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羊肚菌種植只需要3-5個月時間,“錢”景很好,大有可為。她如獲至寶,立即到綿陽農業科學研究院深入學習羊肚菌種植技術。隨後信心滿滿地回鄉成立萬源市瓊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人合夥投入近40萬元種植了20多畝羊肚菌。

制種、建棚、種植、管理.....在每個環節上,唐天明都親力親為,希望借此走上致富的道路。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20多畝羊肚菌10多畝沒有結菌,長出羊肚菌的每畝收成不到200斤,沒掙到錢不説,反而倒虧了十多萬元。這也讓她成為了村裏的“笑柄”。

面對嘲笑和挫敗,生性要強的唐天明沒有氣餒,上網查閱資料、打電話請教專家、外出考察取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找出了問題癥結。2017年,她吸取曾經失敗的經驗,摸索出羊肚菌的生長習性,突破了菌種選優和管理技術難題,種植的5畝羊肚菌,畝産達到300多斤,畝均純收益達3萬餘元。

200斤、300斤、500斤……經過五年的實踐,唐天明種植的羊肚菌的畝産量每年都在穩步提升,她也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當地聞名的“羊肚菌土專家”。

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達則兼濟天下”,自家富裕了,唐天明沒忘記鄉親們,經常邀請村民到自己的大棚裏參觀學習,同時積極鼓勵村民投入到種植的隊伍中來。看到她的成功,看到實實在在的市場效益,村民紛紛加入種植隊伍中來,越來越多的年青人返鄉創業。

“每年在屋頭都能掙幾萬塊錢,一點都不比外頭掙得少,關鍵是還把老年人和娃兒照顧了。”之前在外務工的村民陳莉為照顧年老的爺爺奶奶及年幼的兒子,選擇了回鄉,但經濟來源曾是她的一塊心病。去年,在唐天明的帶領下,她種植了1畝多的羊肚菌,如今看到幾萬塊錢的實在效益,她心病沒了,對唐天明這位村裏的“致富帶頭人”也越發感激。

在唐天明的帶領下,村民們嘗到了甜頭,變得更加的積極主動,井溪鎮鹽井壩村充分發揮域內“土專家”的特長和優勢,加快産業培育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讓鄉村能人引領鄉村振興。目前,已成立專合社5個,草莓、魔芋、羊肚菌、金銀花、韭菜、甜糯玉米等種植面積160多畝,發展中蜂和肉牛養殖基地2個,年收入達200多萬元,已帶動周邊近千余名群眾增收致富。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