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李加魯:為拉祜小寨點燃希望

發佈時間:2022-03-28 10:13:13

“我最高興的事,就是回到拉祜寨看到有人在,看到大家手上有活,心上有光的樣子。”2018年,紅河邊境管理支隊平河邊境派出所輔警李加魯所在的駐村工作隊到達拉祜寨時最大的感受就是街道上面沒有人。

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平河鎮大頭村委會拉祜寨,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長期依靠政府救濟,大部分群眾不種糧食、蔬菜,不養家禽,喪失了基本生産生活能力,過著與現代文明隔絕的生活。

在坐上前往拉祜寨的車時,李加魯信心滿滿,“我家就在拉祜寨旁邊那個村子,大家鄰里鄰居的工作起來也方便。”隨著山路蜿蜒,李加魯的心也跟著車搖晃,和拉祜族語言的不通,讓身為哈尼族的他一度感到迷茫,村民質疑的目光,讓他的心裏無數次萌生過退意。但是,在困難和質疑面前他並沒有選擇當逃兵,經過短暫的調整,他為自己制定了從陌生到熟悉,變質疑為認可的初期工作目標。

語言不通卻摸透村情民意

剛來的幾個月,李加魯憑著從小下地幹活的體力和作為一名黨員的毅力,挨家挨戶的跑完了拉祜寨的33戶村民,因為全村為百分百拉祜族,身為哈尼族的李加魯和村民之間交流只能通過肢體比劃、具體細節全靠意會。儘管遇到如此多的困難,但是李加魯在入戶時依然詳細記錄每戶的基本資訊、未來發展方向等情況,向村民宣傳國家扶貧政策。有時群眾一句話他沒有聽明白,他就“糾纏”著村民“打破砂鍋問到底”,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村民王立者,55歲的他早年間吸過毒,是村裏難啃的“硬骨頭”。在對王立者進行家訪時,穿著警察制服的民輔警引發了王立者的畏懼心理,每次都往山上躲,導致每次家訪都不成功。於是李加魯便從他的親人入手,説服親人“拖住”王立者,再加上天長日久的談心談話,王立者終於從“硬骨頭”變成了現在積極生産“風向標”。“為了説服他,我真是把心都掏出來了。”李加魯無奈的笑了起來。

如今,村裏無論是放學回家的小孩還是去集市趕集的老人,李加魯都能叫得出名字、説得出家裏情況。村民們也從“要躲著那些穿制服的人”,到用著蹩腳的哈尼話邀請“好朋友”來家裏喝茶。

調解糾紛需摸準矛盾脈搏

在寨子裏的矛盾糾紛中,鄰里家庭糾紛佔很大比重,而鄰里家庭類矛盾糾紛中,絕大部分案件事實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有的是因為生活理念不一,有的是為了鬥氣,很多的矛盾往往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小事。

“你就是小氣,活了大半輩子都白活了!”遠遠地,李加魯便聽到村民的爭執聲,“我小氣?你把污水往我家溝渠裏倒,給我家染了晦氣,所以莊家才長不出來!”李加魯快步上前阻止了爭吵,在安撫完雙方的情緒後,了解到原來是村民王奶奶平時貪圖方便,把生活污水倒在門口李大爺家的田地裏,正巧李大爺家新種的馬鈴薯長勢不好,和同村的人家種的一比,蔫黃矮小,眼看就要不行了,便一舉抓住“罪魁禍首”要理論一番。

在調解之初,當事人難免情緒激動,難以面對面溝通,於是李加魯便逐個擊破,再把他們叫到一起做工作,找出矛盾背後癥結所在,切實幫助當事人解決困難。

困難解決了,矛盾糾紛也就迎刃而解。“大爺,帶我去咱們地裏看一看,興許能挽救回來。”馬鈴薯的定植受天氣因素影響比較大,沒有固定統一的時間。李大爺的種植密度過大,間苗時間不對等,營養大部分供給了葉片,於是造成了馬鈴薯的生長緩慢。“當馬鈴薯長出兩片葉子的時候可以間苗,時間不要太晚……”在田埂上,在朝陽下,李加魯一邊彎腰間苗一邊耐心解説著。

農業種植專業移動小課堂

幾年時間,茶葉、黑木耳、水稻、玉米等種植業,豬、雞、魚等養殖業,如雨後春筍般在拉祜寨發展了起來。

但是李加魯了解到部分年紀較大的村民的農業種植知識還是相對缺乏,對科學種植了解不夠,於是他便想利用自己的力量把科學種植的方法技巧教給大家。

他先是托熟人購買了一批書籍,然後通過嗶哩嗶哩、網易雲課堂等軟體去學習科學種植知識,整理成通俗易懂的知識點,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去到田間地頭,綜合每戶人家不同的特點開展授課。

“王奶奶,玉米播種過深,種子缺氧悶種死芽的,即使長出幼苗也會比較瘦弱,不易成活。”“李大叔,這又播種過淺了……”一大早,田間地頭就開始熱鬧起來,李加魯就像一個鄉村老師,帶著他的筆電,在田埂上奔走著,常常剛剛離開了一戶人家的地頭便有下一戶人家開始呼喚。“小李老師的課堂是專門為我們開設的,我們得好好的種出莊稼,過上富裕的日子才能對得起他。”村民王立者開心的説。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