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政策解讀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發佈時間:2022-02-15 16:35:07

(2008年12月31日)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全局出發,描繪了我國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宏偉藍圖,制定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定不移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切實把《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大政方針落到實處。

2008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戰勝了重大自然災害,克服了多種困難風險,農業農村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局面。農業生産再獲豐收,糧食總産再創新高,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公共事業加速發展,農村黨群幹群關係繼續改善。農業農村的好形勢,為黨和國家成功辦好大事、妥善應對難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衝擊不斷顯現。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在農業連續5年增産的高基數上,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在國內外資源性産品價格普遍下行的態勢中,保持農産品價格合理水準的難度更加凸顯;在全社會高度關注食品品質安全的氛圍裏,保持農産品品質進一步提升和規避經營風險的要求更加迫切;在當前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制約更加突出。必須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充分估計困難,緊緊抓住機遇,果斷採取措施,堅決防止糧食生産滑坡,堅決防止農民收入徘徊,確保農業穩定發展,確保農村社會安定。

做好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産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千方百計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大對農業的支援保護力度

1.進一步增加農業農村投入。擴大內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要把“三農”作為投入重點。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産投資用於農業農村的比重,新增國債使用向“三農”傾斜。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耕地佔用稅稅率提高後新增收入全部用於農業,土地出讓收入重點支援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2009年起國家在中西部地區安排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生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城市維護建設稅新增部分主要用於鄉村建設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有條件的地方可成立政策性農業投資公司和農業産業發展基金。

2.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2009年要在上年較大幅度增加補貼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補貼資金。增加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全覆蓋,擴大油菜和大豆良種補貼範圍。大規模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將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農機具納入補貼目錄,補貼範圍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帶動農機普及應用和農機工業發展。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完善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農業生産成本收益監測,根據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和農作物實際播種面積,及時增加補貼。按照目標清晰、簡便高效、有利於鼓勵糧食生産的要求,完善農業補貼辦法。根據新增農業補貼的實際情況,逐步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種糧補貼力度。

3.保持農産品價格合理水準。密切跟蹤國內外農産品市場變化,適時加強政府調控,靈活運用多種手段,努力避免農産品價格下行,防止谷賤傷農,保障農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2009年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擴大國家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豬肉儲備,2009年地方糧油儲備要按規定規模全部落實到位,適時啟動主要農産品臨時收儲,鼓勵企業增加商業收儲。加強“北糧南運”、新疆棉花外運協調,繼續實行相關運費補貼和減免政策,支援銷區企業到産區採購。把握好主要農産品進出口時機和節奏,支援優勢農産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種過度進口衝擊國內市場。

4.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抓緊制定鼓勵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的實施辦法,建立獨立考核機制。在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的前提下,加快發展多種形式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和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鼓勵和支援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産品和金融服務,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服務,農村微小型金融組織可通過多種方式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積極擴大農村消費信貸市場。依法開展權屬清晰、風險可控的大型農用生産設備、林權、四荒地使用權等抵押貸款和應收賬款、倉單、可轉讓股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權利質押貸款。抓緊出臺對涉農貸款定向實行稅收減免和費用補貼、政策性金融對農業中長期信貸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的具體辦法。放寬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的呆賬核銷條件。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大試點範圍、增加險種,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和財政支援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在農村發展互助合作保險和商業保險業務。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

二、穩定發展農業生産

5.加大力度扶持糧食生産。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産水準,不斷增強綜合生産能力。建立健全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制度,根據主産區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産糧大縣獎勵補助等資金,優先安排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農業綜合開發等資金,扶持糧食産業和龍頭企業發展,引導産銷區建立利益銜接機制,促進主産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確保主産區得到合理利益補償,確保種糧農民得到合理經濟收益。加快取消主産區糧食風險基金資金配套。推進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建設,以主産區重點縣(場)為單位,集中投入、整體開發。進一步強化“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各地區都要承擔本地耕地和水資源保護、糧食産銷和市場調控責任,逐級建立有效的糧食安全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機制。結合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揮國有農場在建設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6.支援優勢産區集中發展油料等經濟作物生産。加快實施新一輪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落實國家扶持油料生産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東北和內蒙古優質大豆、長江流域“雙低”油菜生産基地建設。儘快制定實施全國木本油料産業發展規劃,重點支援適宜地區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産業,加快培育推廣高産優良品種。穩定發展棉花生産,啟動長江流域、黃淮海地區棉花生産基地建設。支援優勢産區發展糖料、馬鈴薯、天然橡膠等作物,積極推進蔬菜、水果、茶葉、花卉等園藝産品設施化生産。

7.加快發展畜牧水産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採取市場預警、儲備調節、增加險種、期貨交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産業。繼續落實生豬良種補貼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擴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實施範圍。繼續落實奶牛良種補貼、優質後備奶牛飼養補貼等政策,實施奶牛生産大縣財政獎勵政策,著力扶持企業建設標準化奶站,確保奶源品質。增加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項目投資,加大信貸支援力度,落實養殖場用地等政策。加大畜禽水産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充實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內容,加快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落實村級防疫員補助經費。擴大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區(場)建設,繼續實行休漁、禁漁制度,強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措施。擴大漁港、漁船航標、漁船安全設施等建設規模,扶持和壯大遠洋漁業。

8.嚴格農産品品質安全全程監控。抓緊出臺食品安全法,制定和完善農産品品質安全法配套規章制度,健全部門分工合作的監管工作機制,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實行嚴格的食品品質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加快農産品品質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農産品品質安全標準,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擴大農産品和食品例行監測範圍,逐步清理並降低強制性檢驗檢疫費用。健全飼料安全監管體系,促進飼料産業健康發展。強化企業品質安全責任,對上市産品實行批批自檢。建立農産品和食品生産經營品質安全徵信體系。開展專項整治,堅決制止違法使用農藥、獸(漁)藥行為。加快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産,支援建設綠色和有機農産品生産基地。

9.加強農産品進出口調控。健全高效靈活的農産品進出口調控機制,協調內外貿易,密切政府、協會、企業之間的溝通磋商。擴大農産品出口信用保險承保範圍,探索出口信用保險與農業保險、出口信貸相結合的風險防範機制。對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農産品出口實行優惠信貸政策。培育農業跨國經營企業。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健全外商經營農産品和農資準入制度,明確外資並購境內涉農企業安全審查範圍和程式,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三、強化現代農業物質支撐和服務體系

10.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農業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支援關鍵領域、重要産品、核心技術的科學研究。加快推進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整合科研資源,加大研發力度,儘快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高産、優質、高效的轉基因新品種,並促進産業化。實施主要農作物強雜交優勢技術研發重大項目。強化農業智慧財産權保護。支援龍頭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加強和完善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深入推進糧棉油高産創建活動,支援科技人員和大學畢業生到農技推廣一線工作。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培養新型農民。採取委託、招標等形式,引導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等社會力量承擔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項目。

11.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進土地整治,搞好規劃,統籌安排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類建設資金,集中連片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實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大規模開展中低産田改造,提高高標準農田比重。繼續推進“沃土工程”,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實施範圍。開展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獎補試點。大力開展保護性耕作,加快實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

12.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大江大河和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幹工程。加快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確保工程建設品質。增加投資規模,重點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擴大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規模和範圍,啟動西北沿黃高揚程提水灌溉泵站、東北澇區排水泵站等更新改造建設。繼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中型灌區骨幹工程節水改造力度。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補助專項資金,依據規劃整合投資,推進大中型灌區田間工程和小型灌區節水改造,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因地制宜修建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發展牧區水利。加強重要水源工程及配套灌區建設。推進水利工程管理和農村水利體制改革,探索農業灌溉工程運作管理財政補貼機制,啟動減輕農業用水負擔綜合改革試點。

13.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啟動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重點加強示範基地、機耕道建設,提高農機推廣服務和安全監理能力。普及主要糧油作物播種、收穫等環節機械化,加快研發適合丘陵山區使用的輕便農業機械和適合大面積作業的大型農業機械。支援農機工業技術改造,提高農機産品適用性和耐用性,切實加強售後服務。實行重點環節農機作業補貼試點。對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大中型農機具,給予信貸支援。完善農用燃油供應保障機制,建立高能耗農業機械更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

14.推進生態重點工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繼續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增加天然林保護投資,抓緊研究延長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期限有關政策,完善三北防護林工程投入和建設機制。建設現代林業,發展山區林特産品、生態旅遊業和碳匯林業。擴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範圍,加強人工飼草地和灌溉草場建設。加強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體系和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區域荒漠化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啟動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工程,加強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防治。提高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啟動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安排專門資金,實行以獎促治,支援農業農村污染治理。

15.加強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大力度支援重點産區和集散地農産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型糧食物流節點、農産品冷鏈系統和生鮮農産品配送中心建設。落實停止收取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政策。支援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産品流通企業開展農超對接,建設農産品直接採購基地。發揮農村經紀人作用。長期實行並逐步完善鮮活農産品運銷綠色通道政策,推進在全國範圍內免收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産品的車輛通行費。

16.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按照3年內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産品品質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的要求,儘快明確職責、健全隊伍、完善機制、保障經費,切實增強服務能力。創新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採取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等方式擇優聘用專業技術人員。改革考評、分配製度,將服務人員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掛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履行職責所需經費納入地方各級財政預算。逐步推進村級服務站點建設試點。

四、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17.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抓緊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強化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做好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將權屬落實到法定行使所有權的集體組織;穩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把承包地塊的面積、空間位置和權屬證書落實到農戶,嚴禁借機調整土地承包關係,堅決禁止和糾正違法收回農民承包土地的行為。加快落實草原承包經營制度。

18.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尊重農民的土地流轉主體地位,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流轉,也不能妨礙自主流轉。按照完善管理、加強服務的要求,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流轉服務組織,為流轉雙方提供資訊溝通、法規諮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糾紛調處等服務。

19.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基本農田必須落實到地塊、標注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證書上,並設立統一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標誌,嚴禁地方擅自調整規劃改變基本農田區位。嚴格地方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實行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幹部離任審計制度。儘快出臺基本農田保護補償具體辦法。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從規劃、標準、市場配置、評價考核等方面全面建立和落實節約用地制度。抓緊編制鄉鎮土地利用規劃和鄉村建設規劃,科學合理安排村莊建設用地和宅基地,根據區域資源條件修訂宅基地使用標準。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首先要復墾為耕地,用作折抵建設佔用耕地補償指標必須依法進行,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納入土地計劃管理。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具體配套政策後,規範有序地推進。

20.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産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集體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已經落實到戶的地方,要儘快建立健全産權交易平臺,加快林地、林木流轉制度建設,完善林木採伐管理制度。尚未落實到戶的地方,要在加強宣傳、做好培訓和搞好勘界發證基礎上,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步伐。加大財政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支援力度,開展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引導森林資源資産評估、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等仲介服務健康發展。進一步擴大國有林場和重點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

21.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範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援。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儘快制定金融支援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農項目的具體辦法。扶持農業産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産品加工,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財政增加農業産業化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援對農戶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基地建設、品質檢測。鼓勵龍頭企業在財政支援下參與擔保體系建設。採取有效措施幫助龍頭企業解決貸款難問題。

五、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22.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儘快形成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資訊資源共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農村學校公用經費和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標準,改善農村教師待遇,推進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排查、加固和改造。加快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2009年起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費。國家新增助學金要向農村生源學生傾斜。鞏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堅持大病住院保障為主、兼顧門診醫療保障,開展門診統籌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和水準。進一步增加投入,加強縣、鄉、村醫療衛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抓緊制定指導性意見,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力度,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和補助水準。加快研究解決農墾職工社會保障問題。

23.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加大投資和建設力度,把農村學校、國有農(林)場納入建設範圍。擴大電網供電人口覆蓋率,加快推進城鄉同網同價。加大農村水電建設投入,擴大小水電代燃料建設規模。加快農村公路建設,2010年底基本實現全國鄉鎮和東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力度,建立農村客運政策性補貼制度。增加農村沼氣工程建設投資,擴大秸稈固化氣化試點示範。發展農村資訊化。加快國有林區、墾區棚戶區改造,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

24.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對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和工資下降等問題,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農民工,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支援企業多留用農民工,督促企業及時足額發放工資,妥善解決勞資糾紛。對生産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引導其採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在崗培訓等多種措施穩定就業崗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增公益性就業崗位,要儘量多使用農民工。採取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農民參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輸出地、輸入地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大投入,大規模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援範圍。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資訊諮詢等方面提供支援。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對生活無著的返鄉農民工要提供臨時救助或納入農村低保。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就業潛力,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鼓勵農民就近就地創業。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解決養老保險關係跨社保統籌地區轉移接續問題。建立農民工統計監測制度。

25.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著力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的要求,繼續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推進“鄉財縣管”改革,加強縣鄉財政對涉農資金的監管。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逐步建立資金穩定、管理規範、保障有力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總結試點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擴大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範圍,中央和試點地區省級財政要增加試點投入。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2010年基本完成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繼續選擇與農民利益直接相關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形成的鄉村債務進行化解試點。

26.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調整財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對縣鄉財政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將糧食、油料、棉花和生豬生産大縣全部納入改革範圍。穩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率先減少行政層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的體制。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在投資審批、工商管理、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許可權。支援發展鄉鎮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促進産業集聚和升級。

27.積極開拓農村市場。支援流通企業與生産企業合作建立區域性農村商品採購聯盟,用現代流通方式建設和改造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路,擴大“農家店”覆蓋範圍,重點提高配送率和統一結算率,改善農村消費環境。鼓勵設計開發適合農村特點的生活消費品和建築材料。2009年在全國範圍實施“家電下鄉”,對農民購買彩電、電冰箱、手機、洗衣機等指定家電品種,國家按産品銷售價格一定比例給予直接補貼,並根據需要增加新的補貼品種。保證下鄉家電品質,搞好售後服務。加強農資産銷調控,扶持化肥生産,增加淡季儲備,保障市場供應。支援供銷合作社、郵政、商貿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加快發展農資連鎖經營,推行農資信用銷售。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改造建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加強農村市場監管,嚴厲查處坑農害農行為。

28.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辦法。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對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儘快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重點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加大整村推進力度,提高勞動力轉移培訓品質,提升産業化扶貧水準。優先支援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扶貧開發,積極穩妥實行移民扶貧,對特殊類型貧困地區進行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行業扶貧作用,繼續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事業,積極開展反貧困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把黨的各項農村政策落到實處。紮實開展農村基層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把糧食生産、農民增收、耕地保護、環境治理、和諧穩定作為考核地方特別是縣(市)領導班子績效的重要內容,儘快制定指標,嚴格監督檢查。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深化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創新農村黨組織設置方式,擴大黨在農村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加強農民工黨員教育管理。廣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完善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等活動載體。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抓好黨的農村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認真解決損害農民利益的突出問題。完善村黨組織兩推一選、村委會直選的制度和辦法,著力拓寬農村幹部來源,穩步推進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完善長效機制和政策措施。創新培養選拔機制,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按照定職責目標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幹好有發展前途、退崗有一定保障的要求,以不低於當地農村勞動力平均收入水準確定村幹部基本報酬,並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業績考核獎勵制度,逐步解決好村幹部養老保障問題,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選任鄉鎮領導幹部、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的力度。積極推進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和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黨務公開。高度重視農村社會穩定工作,妥善解決農村徵地、環境污染、移民搬遷、集體資産處置等引發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做好農村信訪工作,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農村警務建設,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嚴密防範境外敵對勢力對農村的滲透,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做好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開拓進取,紮實工作,迎難而上,奮力開創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

新華社北京2009年2月1日電


來源:新華網
責編:常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