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貨郵融合發展 合力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2021-11-22 09:11:32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20年,快遞鄉鎮網點覆蓋率達98%,快遞下鄉正在加速推進,成為常態。不過,有讀者來信反映,快遞到鄉鎮很順暢,再往村裏送卻遇到了阻礙。受限于缺少快遞員、村裏沒有快遞站點等原因,快遞包裹常常在鄉鎮止步,快遞進村的“最後一公里”亟待打通。
村裏沒有快遞站點,留守老人小孩取件難
網購早已成為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河南西華縣讀者彭世繁在來信中説,西華縣城有10余家快遞公司,各個快遞站點遍佈縣城大街小巷,只需一個電話,快遞員就可以來到家門口送取快遞,“可是快遞只能送到鄉鎮,卻進不了村。我們周邊20多個村組,只有一兩個村設有快遞點,很多快遞包裹需要村民自己到鄉鎮取,取一次包裹非常麻煩”。
福建寧德市讀者伍先生在來信中説,自己常年在外務工,有時會網購一些生活用品給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小孩,但村裏沒有收發快遞的服務站,“從我們村到鎮上還有一段距離,老人和小孩為了取包裹來回需要走1個多小時的路,非常辛苦”。
遼寧莊河市讀者鞠女士也提到,由於村中沒有快遞站點,給家裏老人買的東西經常無法及時送達,“老人腿腳不便,也不懂取件碼這些東西,取快遞存在較大困難,請鄰居代為取件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遇到農忙時節,村民根本抽不出時間去鎮上取包裹。鎮上快遞代收點的物流量很大,包裹若長期存放,很容易丟失”。
除快遞點無法覆蓋農村外,農村快遞業的發展水準也相對落後,從業人員服務、包裹運輸規範等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到了春節等購物需求旺盛時期,這些問題更加突出。甘肅隴南市讀者楊先生提到,從鎮上到村裏的物流,由於缺乏統一管理,經常把包裹和農藥化肥等貨物一同裝車,包裹被壓壞摔壞甚至丟失都是常有的事。
快遞運營入不敷出,導致“二次收費”現象普遍存在
為了解決快遞進村的需求,一些村裏出現了代收點,替村民把包裹從鄉鎮取回來,但需要村民支付一定費用。目前,“二次收費”情況在農村快遞站點普遍存在。
甘肅康縣讀者李女士反映:“我們村離鎮上有40多公里,快遞送不過來,大家只能去鎮上取包裹。有些經常往返村鎮之間的司機會幫忙取快遞,但每件要收取5至10元的費用。還有些司機取了包裹後寄存在村裏的小商店,小商店還要收一筆保管費。這樣層層加價下來,有時一件快遞的物流費用比買東西花的錢都多。”
湖南平江縣讀者吳敏書在來信中提到,近兩年隨著包裹數量增加,村裏也建起了代收點,但普遍需要付費。一次,他得知快遞已送到鎮上,便趕到快遞站取,沒想到工作人員卻告知他必須到村代收點付費收取。“我都到快遞站了,還要我到村裏才能取包裹,他們就是為了賺這筆費用,這不是強制收費嗎?”吳敏書説。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徐志剛表示,農村村民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是導致快遞“二次收費”的主要原因。此外,農村居民消費模式相對滯後,電商購物需求少,而且物流主要是送貨單向物流,缺乏收件物流,農村物流量較小,快遞公司很難盈利甚至虧本經營。
一家快遞公司的業務經理向記者表示,他所在的鄉鎮快遞站連公司規定發件率的20%都無法完成,加之派件收費較低,送件入村很不划算,所以只要是寄往農村的快遞,都是通知收件人自行來取。“其實,這裡農村出産葡萄、蔬菜等優質農産品,但多數農民還不善於使用快遞外銷外運農産品。如果村民能夠用快遞物流運輸農産品,對於村民和快遞企業將是雙贏。”這位業務經理説。
快遞進不來、農産品出不去,物流成了鄉村經濟發展的梗阻。有讀者提到,村裏曾經與客運班車開展合作運輸農産品,由於班車班次有限,農産品往往不能及時發出,新鮮農産品面臨變質的風險,“如果能夠與快遞企業合作,這些難題都很容易解決”。
客貨郵融合發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合力打通“最後一公里”
農村寄遞物流是農産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民群眾生産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快遞“下鄉”“進村”加快推進。
2021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用、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産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農村寄遞物流供給能力和服務品質顯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遞服務基本覆蓋。
國家郵政局2020年出臺《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納入戰略部署重點,鼓勵以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駐村設點、交快合作、快商合作及其他合作等多種方式推進。
為解決快遞進村難題,許多地方都開展了探索和嘗試。有的地方依託客運班線、郵政直達、快遞網點等多重渠道,融合客運、郵政、快遞多種方式,實現優勢共用,探索農村運輸服務發展新模式。
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表示,農村物流難題正在逐漸得到解決,比如利用村集體服務中心、小賣店等長期經營店舖,可以很好地解決快遞寄取問題;利用公交客運系統,或物流公司和郵政專線進行合作,可以發揮已有優勢,降低投遞成本,促進農村客貨郵深度融合發展,“農産品流通需要的基礎設施,如道路、冷鏈裝置、倉庫、批發市場,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規劃”。
有讀者來信呼籲廣泛宣傳和推動“快遞進村”,讓更多農民群眾了解和使用快遞。只有貨件貨源多起來,快遞業務才能在廣大農村活躍起來。徐志剛建議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建設,應該“兩條腿走路”:一是整合縣鄉村物流線路,形成縣域內的專業物流公司,承接其他物流公司到縣城以後的物資派送,這樣便能利用規模經濟降低單位産品物流成本;二是推動農村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運用電商平臺打通農産品銷售渠道,通過農村的雙向物流,擴大市場容量,進一步推動快遞下沉農村。
四川儀隴縣華江農村社區處於山地丘陵之中,離中心鄉鎮距離較遠。當地駐村幹部表示,農村物流發展受到地理、交通上的客觀限制,但可以通過整合物流、發展農村電商等舉措,讓下行消費和上行銷售共同驅動農村物流發展。
2020年以來,華江農村社區充分發揮電商平臺優勢,在傳統集市上賣不出去的農産品,反而找到了合適的銷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村中建立起電商服務站,村民們把自己的農産品定點送往服務站,由服務站統一收取發往鄉鎮的集散中心。服務站建在村中的一個小賣店,小賣店對當地情況很了解,同時人流也可以為小賣店帶來人氣,降低了小賣店的服務成本。這一運營渠道,加快了村與鄉鎮的物品流轉速度,讓快遞進一步下沉入村,農村物流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效應顯著。農産品上行的需要成為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