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頭條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發佈時間:2021-09-27 08:52:16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靜


在中國援尚比亞玉米粉加工廠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中國員工和當地員工正在安裝鋼梁。

中國機械工業建設集團供圖


巴西阿馬帕州的農場經營人員正在查看農田的大豆産量情況。

本報記者李曉驍攝




由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培育的良種奶牛正在吃草。

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供圖


中企承建的坦尚尼亞天然氣處理廠及管線輸送項目于2015年10月竣工,實現輸氣發電,為促進當地發展作出了貢獻。圖為坦尚尼亞天然氣處理廠。

新華社發

為破解全球減貧難題,中國廣泛開展國際減貧合作,通過援建農業技術示範中心、舉辦技術培訓、推廣現代化農業技術等授人以漁的方式,攜手促進當地發展,助力民眾擺脫貧困

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

在沙漠綠洲創造可複製的技術成果

穆赫塔爾·穆罕默德

在毛里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東部約60公里,有一片沙漠中的綠洲。在這裡,近千畝作物茁壯生長,上百頭奶牛悠閒吃草。這裡是中國援毛塔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2013年我入職時,它還是一片不毛之地。8年間,我見證了中國專家和中國技術如何讓這裡綠意盎然,實現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也讓當地農民有了更好的生活。

長期以來,畜牧業是毛塔的支柱産業之一,也是廣大農村地區的主要食物和收入來源。由於技術落後,農牧養殖的經濟效益一直不高,全國市場上供應的牛奶有70%以上依賴進口。

示範中心專家組組長張洪恩告訴我,我們國家的畜牧業發展主要面臨3個方面的制約因素,分別是荒漠化草場載畜能力差、畜牧業缺乏品種選育和科學的産業化經營等。中國專家正是圍繞這些問題引進和運用先進技術,在示範中心開展種植、養殖和培訓等工作,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帶來希望。

毛塔82%的國土是沙漠,漫長的旱季時,沙漠化草場難以滿足牲畜的基本採食需求。為改善沙漠化種植條件,中國牧草專家克服高溫、沙塵暴、毒蛇出沒等重重困難,在這裡紮根多年,先後開展了32個品種的飼草料作物種植試驗。如今,示範中心已經摸索出一套符合毛塔自然條件的水肥控制和田間管理技術,實現了撒哈拉沙漠紫花苜蓿、高丹草等飼草料作物規模化種植。

為改善當地奶牛品種,示範中心的高級畜牧師採取科學育種,進行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為排除環境溫度的影響,他們嘗試了各種辦法控制胚胎溫度。目前,示範中心已培養了荷斯坦胚胎移植牛犢、法國蒙比利亞牛胚胎移植牛犢和雜交改良牛犢共計超過600頭。泌乳期雜交一代奶牛日均産奶量已達到10—15升,胚胎移植奶牛日均産奶量預計可達20—25升,比當地瘤牛日均2.5升的産量有了巨大提升。

一項項豐碩的研究成果讓示範中心在當地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毛塔農村發展部選派多批官員和重點養殖戶來此參加培訓。3年多來,已有超過1000人完成培訓,涉及飼草料種植與加工調製、飼草料田間管理、現代化牛舍管理、奶牛選育等各個方面,回到家鄉後他們又把所學教給更多人。一位曾經參加過培訓的農民告訴我,經過他的傳授和幫助,內馬當地的許多農民都學會了中國技術,飼料草、牲畜的生長狀況喜人,産量不斷增加,大家的收入也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好。

中國技術帶來的改變,讓毛塔政府和人民看到了現代畜牧業技術的巨大優勢。目前,紫花苜蓿種植已推廣到毛塔農村發展部本尼夏普農場和國家野生動物園等多個地區,還吸引一批外國農業公司進行投資,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不久前,毛塔政府專門成立畜牧業發展基金,籌集8億新烏吉亞(10新烏吉亞約合1.8元人民幣),計劃在全國主要牧區投資建設7個良種牛繁育場,由示範中心提供種牛和技術支撐。

感謝不遠萬里來到毛塔的中國專家,他們的無私奉獻為我們帶來了最需要的技術,也讓當地農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道路。隨著中國技術的全面推廣,我相信毛塔的畜牧業將迎來巨大發展。我也期盼更多中國專家和中國技術來到這裡,為毛中減貧合作注入新動力,增進更多人的福祉。

(作者為中國援毛里塔尼亞畜牧業技術示範中心翻譯、助理,本報記者周輖採訪整理)

中國援尚比亞玉米粉加工廠建設項目——

現在我對未來的生活很有信心

羅伯斯特·姆萬扎

我家住在尚比亞南部的蒙澤地區,過去家鄉的大部分人都以種地為生。2019年6月,中國援尚比亞玉米粉加工廠項目落戶蒙澤。參與這家工廠廠區建設的那兩年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不僅改變了我的生活,也讓我的家鄉有了新的變化。

2019年4月,我在新聞上看到中國企業要出資在尚比亞建造玉米粉加工廠。新聞中説,項目的建設將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有助於培養技術人才。工廠建設動工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來應聘。

那時的我除種地外沒有任何技能,負責加工廠建設的中國機械工業建設集團仍然錄用了我,為我和其他新員工安排了細緻的技能培訓課程,這讓我非常欣喜。中國員工為我們耐心講解電焊技術,傳授安全知識,耐心地指導我們如何在高空作業時保證安全。經過一週的集中培訓,我初步掌握了電焊技能。正式工作後,我的中國老師又在實踐中有針對性地幫助我,半個月後,我便具備了獨立作業能力。

我非常感謝中國企業提供的工作機會,特別是中國老師教會了我賴以生存的技能。過去,我每個月的收入只有約1000克瓦查(約合357元人民幣),一家6口人的生活緊巴巴。學會電焊後,我每個月至少能賺3500克瓦查,家庭狀況改善很多,不用再為兩個孩子的學費發愁,家裏還買了電視機。我還推薦我的兄弟和朋友們來工廠應聘,他們中的一些人也通過學習新技術,有了更穩定的收入。

如今,家鄉很多人都在工廠裏找到了工作。最多的時候,有幾百名當地僱員同時在這裡工作。除了焊接技術,工廠還提供砌築等技術的培訓課程。

中國企業不僅教會我們本領,也對我們的生活關懷備至。在每月按時發放工資、繳納養老保險的基礎上,中國企業還為我們提供免費的西瑪粉。西瑪粉由磨碎的玉米麵粉製成,是當地的主要食物,我因此節省了不少伙食費。疫情防控期間,公司還為我們準備了口罩等防疫物資,定期向我們普及防控知識。得益於公司嚴格有序的防控措施,工廠沒有一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

今年5月底,玉米粉加工廠全部竣工。這是蒙澤地區最大的一個現代化工廠,生産線全部採用先進技術,從原糧收購、清理、存儲,到生産加工,再到玉米粉成品産出打包等各個環節均實現全自動化,令我們這些曾參與廠區建設的員工很驕傲。

我了解到,工廠未來可日加工玉米240噸,還將成為玉米粉加工生産實訓基地,每年培訓學員200人次。我相信,工廠投産後,我們一定能吃到更為物美價廉的西瑪粉,我對此非常期待。

雖然我在玉米粉廠的工作結束了,但有了電焊技術,我已經在附近的工地找到了新工作,現在我對未來的生活很有信心。

(作者為中國援尚比亞玉米粉加工廠建設項目原技術工人,本報記者閆韞明採訪整理)

中國向坦尚尼亞桑給巴爾提供漁業和水産養殖培訓——

改變了當地漁民“靠天吃飯”的狀況

薩哈·哈姆丹·伊迪瑞斯

在坦尚尼亞桑給巴爾島,當地農村中80%的人口都是漁民。長期以來,漁民們依靠傳統獨木舟和簡單漁具在近淺海區域勞作,僅能勉強糊口,漁業發展處於較為原始的捕撈階段。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國的幫助下,漁民不再“靠天吃飯”,學會了先進的打撈、養殖及加工技術,逐漸實現了對漁業資源的有效利用。

2016年7月,桑給巴爾農業、自然資源、畜牧與漁業部研究制定政策,積極吸引外國參與當地漁業和水産養殖發展,中國是最早響應的國家之一。在中國駐桑給巴爾總領館大力支援協調下,中國福建海洋研究所與桑給巴爾方面聯合舉辦了培訓班,選派經驗豐富的中國專家對我們的漁業從業者進行指導,帶來了科學養殖專業知識和先進實踐經驗。

在課堂上,中國專家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實際需要傳授經驗,令我印象深刻。培訓班開課前,中方專家做了實地考察,與當地漁民深入交流,找出了我們在漁業和水産養殖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課上,專家和我們共同探討、提出解決方案,幫助制定了行動計劃。相關課程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漁業知識,也培養了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授人以漁”的生動實踐。

5年來,已有200多名桑給巴爾漁業和水産部門官員、企業人士和漁民參加培訓,很多人在培訓後成為這一領域的技術和管理帶頭人。桑給巴爾農業、自然資源、畜牧與漁業部副部長阿布達拉表示:“中方為桑給巴爾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不僅提升了漁業發展能力,對解決食品安全、人員就業和消除貧困等方面的問題也有重要意義。”

培訓班也為桑給巴爾進一步拓展同中國的漁業合作打開大門。2018年9月,桑中漁業聯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就開展捕撈、加工、基礎設施建設等綜合性漁業合作,促進桑給巴爾漁業資源合理利用等議題達成廣泛共識。會上簽署的桑中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為我們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提供了寶貴機遇。

桑給巴爾還與中國山東省威海市的文登區和乳山市深入開展農業和漁業合作,涉及農業資源、漁業捕撈、海産品深加工、水産冷庫等方面。

在中國的幫助下,漁業已經成為坦尚尼亞國家發展和減貧的優先發展領域,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據統計,桑給巴爾地區漁業相關從業人員平均年收入已接近1000美元,漁業産值在坦尚尼亞國內生産總值中的佔比也從5年前的不到2%升至7%以上。感謝中國對桑給巴爾發展的長期支援,相信隨著更多中國企業參與到我們的藍色經濟發展中,雙方將進一步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為坦尚尼亞桑給巴爾農業、自然資源、畜牧與漁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本報記者鄒松採訪整理)

中國農業技術在巴西農田應用——

智慧科技促進農田增産、農民增收

馬科斯·卡斯特羅

作為巴西的一名農業從業者,我曾在中部的馬托格羅索州,看到田地裏一邊是棕櫚樹輕輕搖曳,一邊是收割機在收割成熟的玉米;在北部的阿馬帕州,我看到當地農民依靠一部手機實現數字化田間管理,大豆産量較前幾年大幅增加。這些現代化場景都得益於中國企業的到來。我所在的菲爾格力公司是巴西最大的大豆、玉米貿易平臺。2016年,湖南大康國際農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對菲爾格力公司多數股權收購,為我們帶來農業智慧化生産的新氣象。

以阿馬帕州為例,此前這裡幾乎沒有大豆種植,當地農民多以漁業和採集漿果為生。菲爾格力公司進駐後,巴中兩國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引入衛星測繪、分析土地狀況,並根據當地土壤、氣候和生産特點嚴格篩選適宜的化肥,提高單位産量。技術人員還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種植過程中,採集土地和植株情況的數據,進行週期性對比。這些技術手段大大提升了當地大豆産量。如今,阿馬帕州有超過2萬公頃的土地種上大豆,産量也由6年前的每公頃33袋(每袋60千克),提升至每公頃近50袋。

看到大豆越賣越好,不少農民希望擴大種植規模,購買高品質種子,卻遇到了融資難題。菲爾格力公司以農資賒賬等靈活方式,積極為當地農民借貸找出路。我們還將農民們的信用資訊數字化,大幅縮減了信貸流程,讓融資更加靈活高效,節約了寶貴時間。這些措施讓菲爾格力公司與農民建立了穩固的信任關係,很多人都成了我們的好朋友。

阿馬帕州農業生産力的提升帶來了積極的規模效應,促進了當地育種、化肥、農藥和運輸等上下游産業的共同發展。過去,當地生産的大豆需要通過駁船運到其他地區的港口。隨著産量提升,如今已經實現在當地港口直接裝船出海。隨著農業産業鏈的發展,當地政府也加大公路建設,改善市內道路,新鋪設了直達農場的瀝青路。

今年,我們推出了一項名為“信任科技”的綜合農業檢測系統,通過收集和記錄農作物生長資訊和土地狀況,獲得相應農田的“體檢報告”。哪個區域遭受害蟲、哪塊田地雜草叢生、哪片植株種植失敗……這些導致減産的因素在報告中一目了然,還附有技術人員的分析和建議。農民通過手機軟體即可查閱報告,獲得最佳解決方案。智慧農業提高了當地的農業産量,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目前,菲爾格力公司的當地員工月收入超過2000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1.27元人民幣),合作農民的月收入也遠超當地不足1100雷亞爾的平均工資,大家都有很強的獲得感。

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産品生産國之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産品進口國,巴西的大豆、玉米、棉花、咖啡等都能在中國找到巨大的消費市場,雙方在農業領域具有極強的互補合作優勢。巴中農業合作為我們提供農業生産的技術支援,贏得了廣泛信任,為當地減貧貢獻了積極力量。我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巴西農民得益於兩國的合作,收穫豐收的喜悅。

(作者為巴西菲爾格力公司供應鏈商務總監,本報記者李曉驍採訪整理)

版式設計:蔡華偉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7日 17版)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