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堅守鄉村二十年的夫妻教師檔

發佈時間:2021-09-17 09:30:56

從貴州省天柱縣城出發,一路向南,經高釀鎮,沿山路盤旋而上,再順山路蜿蜒而下,到達海拔750米的谷底,行程大約40公里。這裡有一所鄉村學校,叫作“黃橋村教學點”。

龍先權和楊招月,這一對“夫妻教師檔”,在這裡已經堅守20餘年。“只要孩子們在,學校就在。”刻在龍先權夫婦心裏的一句話,成為他們堅守的力量。

1998年,楊招月到家鄉黃橋村小學任教,之後,丈夫龍先權也來到她身邊,即使每人每月僅有200余元工資。2003年冬,楊招月不幸患上腸梗阻,導致免疫力下降,之後多年都處於體弱多病狀態。但是夫妻倆仍然先後輾轉于黃橋村、地筍村、岑卜村等鄉村小學任教。

2008年,龍先權夫妻倆一同調入黃橋村小學。其間他們經歷學校撤並,有多次進城工作的機會,眼見身邊的同事陸續離開,但他們終因放不下山裏娃而留了下來。此時,他們夫妻倆的工資每人每月也只有1500元。

不幸的是,楊招月又患上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即便經濟拮據,身心受挫,但她仍笑對病魔,教書育人,用微薄的工資補貼貧困生的生活費。“看著她帶病堅持上課,我心特別痛,但是也只能默默支援她。”龍先權説。

2019年秋,石洞鎮黃橋村小學六年級在全縣排名靠後,楊招月心急如焚,不顧病痛的身體,主動向校領導申請,擔任六年級班主任。楊招月測試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時,發現有的學生連加減乘除都不會。她便找來1-5年級數學課本,利用課餘或休息時間給學生補課,想方設法提升學生成績。堅持一個學期後,全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終於都考過了及格分。

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是山裏人世世代代的夢想、心心唸唸的追求。“我出生在這村,深知沒有文化就難走出村外,要想刨除窮根,改變命運,必須從教育開始。”楊招月説。

黃橋村初辦小學時,學生有500多人,後來,很多村民外出務工,或到城裏買房,子女也跟著走了。還有部分家庭是因為易地搬遷政策進了城,所以,學校學生逐年減少。2019年全校人數不足30人,六年級學生僅有6人。2020年,縣教育部門考慮到黃橋村情況特殊,決定將這所學校改為“鄉村教學點”。

“二十幾年來,我倆已習慣了山村的教學生活,教學點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書讀。為了他們,我們會一直堅守下去。”龍先權説,我們夫妻的工資現在加起來也有5000元了,這也為我們堅守“陣地”有了比較好的經濟支撐。

談到這對夫妻教師,黃橋村黨支部書記王秀坤欽佩地説:“他們在這裡工作兢兢業業,好幾次為了照顧學生,母親生病了,都是讓親戚朋友代為照料,自己不能分身前往。”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