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資訊

草原青青聞奶香——看內蒙古如何推動奶業振興

發佈時間:2021-09-09 08:45:29


你知道嗎?國人每喝掉5杯牛奶,就有1杯來自內蒙古。位於國際公認黃金奶源帶,內蒙古自治區牛奶産量從2017年的552.8萬噸連續4年增長,到2020年達到611.5萬噸,是全國唯一超600萬噸的省區。規模以上乳製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934.7億元,佔全區農畜産品加工業總銷售收入的48.1%。伊利、蒙牛等一批國際知名乳企快速崛起,民族乳製品加工産業持續壯大,品牌影響力持續提高,為國人提供了“內蒙古味道”。

奶業大區要實現奶業振興,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內蒙古是怎麼做的呢?記者一探究竟。

優化資源配置 政府投入與市場化運作雙輪驅動

“奶業是資源密集型的産業,內蒙古針對短板弱項,整合各類政策資源,細化財稅、金融、用地等政策舉措,發揮政策協同效應。”內蒙古農牧廳副廳長劉永志表示。

呼倫貝爾市搭建地方、銀行、企業合作平臺,建設銀行成立金融服務奶業振興專班,將呼倫貝爾分行列為“金融服務奶業振興示範分行”,圍繞牧場建設、牧草種植等提供金融支援,目前貸款正陸續發放。

興安盟利用區裏“專項債券支援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利好政策,在全國首創“政府債券投資、企業憑牛入場、設施以租代購、運營還本付息”的債券使用模式,已爭取債券資金9億元、農業銀行貸款9.5億元、牧場連接路項目資金1.4億元,盟旗自籌資金10.27億元,探索出專項債券融資和金融貸款助推産業發展的“興安模式”。

據了解,2019年以來,內蒙古陸續出臺《關於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奶業振興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全區民族傳統奶製品産業發展若干措施》等多項政策,對奶業進行系統化支援,形成了政府投入引導、金融精準服務、社會力量支援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自治區財政專門設立專項資金,每年投入4億元,支援養殖環節降成本、補短板、增效益。每年對100個傳統奶製品加工試點升級改造給予50萬元的資金支援;對進口良種母牛、使用性控凍精、飼草料收儲進行補貼;對能夠培育出國際國內排名種公牛的育種企業實施激勵政策;對1000個以上中小規模養殖場改造提升進行扶持;啟動金融精準服務奶業振興專項行動,力爭3年內向自治區奶業全産業鏈提供不少於500億元的融資支援……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援,使奶業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錫林浩特市蜂花奶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捍兵有一個夢想,就是在家鄉生産出世界一流的奶酪。“近年來,自治區高度重視和扶持民族奶食品行業發展,推動乳業振興,這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舞臺,我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發力關鍵環節興建産業集群 提升全産業鏈競爭力

優質牧草、音樂輕柔、精準控溫、全自動吸奶;機械手臂、無菌車間、智慧化監控,這是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富源國際牧場、蒙牛六期工廠中呈現的景象。蒙牛乳業集團從和林格爾縣啟程,如今已進位至全球乳業第九位。

今年4月,蒙牛中國乳業産業園項目在和林格爾奠基。首批開工的低溫、鮮奶、奶酪3個工廠,全部按照“5G智慧樣板工廠”標準建設,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綜合類低溫板塊項目。

而伊利實業集團已經躍居全球乳業第五位,執行總裁張劍秋介紹,從2019年開始,伊利先後在呼和浩特、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等多地投資建設了九大奶産業集群項目,通過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牧場、智慧乳品加工廠,打造國家級種養加一體化項目,以及世界級的高端乳製品生産基地,目前這些項目都已經開工建設。同時,還積極助力自治區創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

奶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誌性産業,內蒙古在打造飼草基地、種源基地、奶源基地、産業集群等關鍵環節發力,全面提升奶業産業鏈綜合競爭力。

內蒙古農牧廳畜牧局副局長王紅柳介紹,目前,全區形成苜蓿、青貯玉米、燕麥為主的三大優勢飼草産業,規模奶牛場實現“苜蓿+全株青貯+精料補充料”的全價日糧飼喂;賽科星境外種公牛合資站2頭荷斯坦種公牛排名進入國際前100名,實現種公牛國際排名零的突破。5頭荷斯坦種公牛進入國內前20名,奶牛良種覆蓋率達到了100%,大型養殖企業奶牛平均單産10噸左右;累計創建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奶牛場65個,建設數字牧場50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推動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國乳業産業園等十大全産業鏈在7個盟市開工佈局,形成大基地、大牧場、種養加一體化的格局,乳業集群發展水準進一步提高。

正是因為全産業鏈每一環的穩固,內蒙古奶業發展態勢才持續向好,成為最具代表性、最有競爭力的支柱産業。

深挖傳統奶製品潛力 為國人美好生活增加“內蒙古奶味”

金秋9月,秋高氣爽。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上奶香浮動。在東烏珠爾蘇木百合利奶製品有限責任公司,各類傳統和新式的奶製品琳瑯滿目,奶香味兒撲鼻。

總經理布日其其格告訴記者,公司生産鮮奶、煉乳、酸奶、奶酪、黃油等20余種奶製品,平均每天消化1噸以上的牛奶,奶源供應量十分充足。公司和當地傳統奶食品行業商會的發展帶動了奶牛養殖業發展,奶牛養殖戶不斷增加,奶牛存欄數量日益增多,每養一頭奶牛利潤在5000元左右,僅奶牛養殖一項每年可為牧民增收2萬餘元。

“我們已完成‘呼倫貝爾牛奶’區域公用品牌註冊,並榮獲2020中國農産品百強標誌性品牌。同時,正申報‘呼倫貝爾奶酪’地理商標,打造獨具呼倫貝爾特色的奶製品品牌。”呼倫貝爾市農牧局局長那日蘇這樣説。

放眼全區,目前,傳統奶製品生産加工作坊發展到1000家以上,年加工産值超10億元,幹奶酪類産量佔全國7成以上。以錫林郭勒奶酪為主的傳統奶製品,正由區域産品消費向全國拓展。

品牌的基礎是品質。內蒙古建立了全國首家生鮮乳品質安全第三方檢驗測試中心,實施從飼料到養殖、奶站、加工直至銷售的全程監督監測,生鮮乳品質指標高於國家標準,乳製品和嬰幼兒配方奶粉抽檢合格率在食品行業中位居首位;在每個民族奶食品生産旗縣建設區域性綜合食品實驗室,96輛旗縣移動快檢車投入使用,提供巡迴快檢服務;208家加工作坊委託第三方進行檢驗檢測,實現民族奶食品全覆蓋檢驗檢測……

奶業振興的良好開局已躍然眼前。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品質安全的意見》和農業農村部等九部委《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2019年內蒙古就已定下率先在全國實現奶業振興的目標,劉永志表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加大科技創新,加快項目建設,優化品牌建設,到2025年,力爭全區奶牛存欄達到350萬頭,奶類産量達到1000萬噸,乳品加工企業産值達到3000億元,為全國奶業綠色化、國際化、智慧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推動中國奶業向更廣、更深、更高水準發展!”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