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資訊

貴州仁懷:支部帶頭幹 高粱喜豐收

發佈時間:2021-08-31 09:00:16

本報訊 “簸箕壩,壩不大,也就簸箕那麼大。種苞谷又辛苦,一斤最多一塊五……”這首流傳在貴州省仁懷市大壩鎮鄉間的民謠,曾經是簸箕壩村最真實的寫照。

立秋過後,轉眼便是收穫的季節。簸箕壩村田地裏的玉米、水稻、瓜果等農作物浸透著豐收的色彩,黃的、白的、紫的……五彩繽紛。高粱自然也不甘示弱,競相用鮮紅的色彩裝點著田壩山腰,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的高粱收成差不了,賣上個好價錢沒有問題嘞!”在簸箕壩村高粱種植示範基地裏,村民蔡回利看著11畝結滿碩果的紅高粱,滿懷信心地説。

簸箕壩村位於仁懷市北部,離城區約30公里,全村總人口3454人,耕地面積2850畝,每人平均不足一畝地。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支部。近年來,為紮實鞏固脫貧成效、夯實鄉村振興産業基礎,簸箕壩村黨支部瞄準高粱産業,用活“村社合一”平臺,積極探索“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公司+農戶”等模式,採取“統一育苗、統一移栽,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等方式,帶領村民種好自家“一畝三分地”,實現有機高粱種植高效、高産、高品質。

“以前,村民都是各幹各的,以苞谷、紅薯等低經濟效益農作物為主,連自給自足都成問題。如今,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高粱種植合作社,走集約化、規模化、高效化發展道路,帶著群眾一起幹,共同致富奔小康!”簸箕壩村黨支部書記劉玉洪説。

近年來,仁懷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産業發展,著力把支部引領有機高粱種植作為重要抓手,成立了有機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300余個,設立黨員種植示範戶1000余戶,建立産業黨小組1500余個,讓群眾從單一的種植收入拓寬到務工收入和分紅收入。目前已發展有機高粱種植28萬畝,覆蓋19個鄉鎮(街道)152個村(社區)4.8萬餘農戶,今年預計産量可達7萬噸、産值7億元,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産業基礎。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