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軍哥,最近身體好吧?”
“好、好,來,家頭坐!”
這是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派駐開陽縣毛雲鄉魯底村的駐村幹部楊小華到村裏面精準脫貧戶羅遠軍家走訪的一幕。
“今年收入怎麼樣啊?”
“因為我做了村裏的護林員,媳婦又當上了道路保潔員,收入又多了一筆。因為人手不夠,今年土頭只種了點穀子,收成倒還可以,但前段時間連續下了近兩個月雨,穀子收下來沒趕得上曬,這兩天放晴才拿出來(曬),還是受了點損失。”
“現在村里正在申報農業受災補償,我們給你申報一下。目前今年總收入大概有多少呢?”
羅遠軍掰起手指算起了賬:“護林員1年工資1萬,媳婦護路保潔以後每個月也有400元進賬,穀子雖然受了點災,大概也還值兩三千塊錢……”
“我記得你還養了幾頭豬和牛吧?”
“對,現在養了3頭豬,還有3頭牛,其中兩頭牛還是去年雲岩區對口資金幫扶的,後面還有改電、改廚改廁……”
“那畜牧業這一塊收入都有三四萬吧?”
“差不多,加上國家惠農補貼、養老保險、合作醫療補助等,就算扣去農藥、化肥、種子等成本,今年收入怎麼都有6萬以上。”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現在村裏面組組通、串戶路都通到家門口了,交通出行、農産品運輸都方便多了,下一步鄉村振興正在鋪開,涉及面會更廣、扶持政策會更多,只要雙手勤奮,致富奔小康不是夢!”
2018年3月,雲岩區新增開陽縣毛雲鄉魯底村作為對口幫扶點,身為雲岩區黔靈鎮人民政府科員的楊小華被選派為駐村幹部。這一幹,就是3年多。
楊小華在村民家走走訪
深入走訪,開準“藥方”
剛到魯底村,楊小華就發現村裏的工作環境和城區大不一樣,這裡地廣人稀,舉目所望,儘是連綿的丘陵山地,全村僅有一個小商店。開陽縣是貴陽市最大的農業縣,長期以來一直擔負著為城區輸送優質農産品的任務。但由於地形複雜、田土分散,各地發展不均衡,魯底村就屬於商品化程度較低的農業村,大多數魯底人祖祖輩輩就靠著幾畝地向天討生活。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了摸清魯底村的具體情況,楊小華和駐村工作隊的同事一道克服了各方面困難,立即著手開展一個多月的大走訪。他注意利用“壩壩會”、村民小組會和經常下隊、走組串戶的機會,和村民拉家常、了解具體困難,走遍了魯底村19個村民組、23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同時,為了儘快適應駐村工作要求,他開始惡補涉農政策、法律、産業規劃甚至種植技術等,走訪中也常帶著書,用以對照理解和思考。
“剛來的時候,他看起來白白凈凈的,下隊又經常帶著書和筆電,我們背後都叫他‘書生’。”貧困戶鄧萬平笑著説,“後來發現他了解情況問得很仔細,解決問題也很利落。村裏特困供養戶梁成全給他反映雨季房屋漏雨,他很快就從雲岩區黔靈鎮爭取來資金重新檢修解決了,我們慢慢就相信他了,有什麼事情也願意和他説。”
通過深入走訪,楊小華從區位條件、土地和人口分佈、資源稟賦、基礎設施到産業佈局、村民收入結構、村集體經濟、村支兩委班子建設等方面,基本摸清了村情。此外,他還認真走訪當時村裏的27戶貧困戶,逐戶建立了貧困臺賬,深入分析了致貧原因。
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楊小華對魯底村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認真分析研判,認為沒有産業脫貧致富就沒有源頭活水,單純靠輸血式扶貧不是長久之計,更難以保證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因此,他會同村支兩委共同確定了産業扶貧的工作思路,到鄰近鄉鎮參觀學習發展産業經驗,針對魯底村的實際,利用雲岩區對口産業幫扶資金在魯底村蜂糖李基地實施套種60畝折耳根項目,並多次邀請貴州省農科院專家到魯底村給種植技術骨幹講解折耳根、蜂糖李種植關鍵技術,並修建了配套清洗水池等相關設施。
做強“火車頭”,吸納“新鄉賢”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廣大農村,村黨支部就是全村的“火車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黨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堅強的戰鬥堡壘。作為一名黨員,楊小華清醒地認識到,要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要築牢基層黨組織基礎。2019年10月,魯底村黨支部屆中補選,他配合毛雲鄉黨委考察人選、提出相關建議,順利選出了新的班子,並幫助新老班子成員間進行交接磨合;針對新的支部班子成員沒有從事過支部工作的實際情況,他從駐村工作經費中拿出4.5萬元返聘剛退休的原村支書、副支書繼續在村工作,確保魯底村黨建不脫節,平穩推進各項工作;為促進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學互鑒、拓寬魯底村黨建資源,他積極對接雲岩區黔靈鎮改茶村黨支部與魯底村黨支部開展城鄉結對共建,密切交流溝通,共同為魯底村謀發展、謀出路,切實打好脫貧攻堅戰。
為推進“志智雙扶”,克服村民“等、靠、要”思想,楊小華積極探索構建“新鄉賢文化”體系,創新基層鄉村治理模式,涵養傳承鄉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在實踐中,重點吸納老黨員、退休幹部、致富能手等鄉村“能人”參與魯底村重大事務共商共建。目前已經召開第一屆鄉賢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推選出了首批4名鄉賢,開展了中式烹飪廚藝比賽等活動,讓“鄉賢”參與到村級基層治理中來。
“自從退休後,一直想為村裏面發揮一點餘熱。”魯底村退休老支書駱忠貴説,“現在有了‘鄉賢’共商村務的機制,我們也可以給村裏參謀,村組裏村規民約落實也更順利了,村民的思想也基本從‘要我富’轉向了‘我要富’。”
打通脫貧“最後一公里”
由於魯底村農産品品種相對單一、出産時間又比較集中,經常出現農産品階段性滯銷現象。楊小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主動對接相關單位,充分利用雲岩區大市場優勢,以村帶鄉幫助毛雲鄉搭建了農産品銷售平臺,破解了銷售難題。2018年8月,魯底村農産品銷售平臺正式上線,魯底土雞搬上了“築城公益匯”農特産品展銷現場;2019年1月,在雲岩區中天社區的支援下,魯底村特色農産品林下散養雞、土雞蛋及毛雲鄉聯村發展農産品走進中天花園社區展銷;2020年7月,他積極對接雲岩區市場監管局,在雲岩區行政中心、大營坡益田假日廣場分別開展了“愛心扶貧大集市”農副産品特賣展銷活動,把毛雲鄉富硒農産品、大棚蔬菜與雲岩區“大市場”相對接,並聯繫雲岩區機關幹部職工集中購買,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0000余元。
在前期産業幫扶的基礎上,針對部分因病因殘、勞動力不足的貧困戶切實增收有困難的情況,根據貧困戶實際困難和需求,楊小華會同村支兩委共同制定因戶施策、促進脫貧增收的工作方案,利用雲岩區對口幫扶資金兩次實施貧困戶養殖補助項目和生活條件改善項目,涉及魯底村建檔立卡戶29戶79人次,補貼肉牛37頭、肉豬23頭,硬化進戶路2600平方米、硬化庭院約200平方米及購買豬飼料、改造房屋、改電、改廚改廁、新建水池、水管改造、購買傢具家電等,共投入幫扶資金46.526萬元,有力保障了貧困群眾脫貧“最後一公里”。
回望駐村這1000多個日夜,楊小華感慨萬千,“駐村工作讓我進入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實踐熔爐中,近距離了解農村、農業和農民,切切實實為農民辦幾件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