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資訊

豐收時節保豐收——河南省抓夏糧生産保糧食安全側記

發佈時間:2021-06-03 09:38:56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河南作為糧食生産大省,糧食産量自2006年起連續15年超過1000億斤,連續4年超過1300億斤。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視察時途中臨時下車,走進一處麥田察看小麥長勢。當看到小麥豐收在望時,他指出,“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當前,又到了麥收時節,小麥種植面積超8500萬畝、産量佔全國四分之一強的河南省從南至北陸續開鐮收割,田野上隨風翻滾著金色的麥浪,大型聯合收割機穿行于田間地頭,中原大地上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良種育出豐收希望

初夏時節,在黃淮海平原腹地的商水縣,收割機的轟鳴和布穀鳥高亢的歌聲響徹在廣袤的田野上。“又是一個豐收年!”6月1日,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一大早便來到了麥田裏,隨手扯掉一個麥穗,揉碎、輕輕一吹,臉上露出了濃濃的笑容,“你看籽粒很飽滿,光澤度也好,今年的麥子真不賴,新種子立了大功。”

5月中旬時,正處在灌漿期的小麥經歷了一場強降雨和大風天氣,當時讓劉天華心中一驚,擔心小麥倒伏,後來他多次到地裏查看後,發現麥子在風雨中挺立著,基本上沒有倒伏的,這才讓懸在心中的石頭落了地。“這田間小麥長得好,品種選擇很重要,選種週口市農科院培育的‘周麥36’真選對了。”看著田間待收割的小麥,劉天華興奮不已。

“‘周麥36’在高産、穩産、多抗、優質等方面都有不錯表現,能抗8級風不倒伏,同時對條銹病等具有良好抗性,是我們重點推廣的品種。”週口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韓玉林説,與普通小麥相比,它作為優質中強筋品種,蛋白質含量更高,口感更筋道,完全能滿足高端優質麵粉市場的需求。

無獨有偶,在鎮平縣賈宋鎮黑龍廟村田間,種糧大戶孟凡秋看著金燦燦的麥粒從收割機裏噴涌而出時,再次為選擇種“鄭麥119”樂的合不攏嘴。“畝産肯定超過500公斤。”流轉種植2000多畝小麥的孟凡秋告訴記者,“好種子,一看産量,二看品質;産量穩定風險就小,品質好就不愁賣;從2017年開始種植‘鄭麥119’,年年都豐收。”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是小麥産業發展的核心。在河南省,除了“鄭麥119”“周麥36”以外,穩産質優的小麥品種可謂百花齊放。自2009年以來,全省共有102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佔全國近1/3;全國小麥育種領域的11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中河南佔據5個。

隨著科技水準的進步,小麥品種培育也發生著變化。“上世紀末開始,我們從追求高産轉為高産優質並重,努力實現從單一抗銹、豐産育種到抗病、抗逆、優質、高産綜合育種的轉變。”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説,廣大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不斷推新創優,培育出了一大批以豫麥34、鄭麥103等為代表的優質強筋、弱筋品種。

減損保證顆粒歸倉

在郟縣薛店鎮金色的麥浪中,80後農機手趙小娃駕駛著聯合收割機穿梭于田間,收割、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機械化提高了糧食收割效率,但作業不夠精細會損失不少糧食。”趙小娃説,這就要求農機手要注意留心小技術、小竅門,儘量減少糧食損失。

今年“三夏”期間,河南預計投入超過19萬台聯合收割機,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8%以上。今年,河南省“三夏”生産暨夏糧收購秸稈禁燒工作電視電話會也明確指出,要選擇適宜機具,控制好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提高作業品質,減少機收損失,將機收損失控制在3%以內。

在蘭考、滎陽、新鄭等地共託管11.7萬畝土地的滎陽新田地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傑是名副其實的新農人。隨著託管的小麥陸續成熟收割,這幾天他忙得腳不沾地。“種地增收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提高糧食産量和價格,另一方面要確保顆粒歸倉。”47歲的李傑説,由於麥收中機損率高,很多糧食就白白拋撒到地裏了。

怎樣減少機收造成的小麥損失率?李傑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並找到了減少機損的兩個訣竅:一是對收割機出糠口進行調整,減小風力。收割機在收麥時,即要把小麥籽粒保存下來,又要通過風機將麥糠“刮”出去。而風力太大時,麥粒會隨麥糠一起被刮走,只有把風力調整到合適擋位,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麥粒。另一個是勻速收割。如果收割速度時高時低,高的時候就會把麥粒從收割機中震出來。

在剛收割過的一塊麥地內,李傑隨即扒開了幾塊被麥糠覆蓋的地方,每個地方都只發現了一粒麥。“運用這種辦法,每畝地能減少約40斤損失。”李傑説,“看著不多,算算賬卻驚人,如果我託管的土地每畝都能減少40斤,等於增産440萬斤小麥。”

麥熟一晌,在汝南縣和孝鎮新集村的麥田內呈現一片繁忙的麥收景象。汝南作為河南省農機大縣,全縣擁有輪式小麥聯合收割機4864台,履帶式聯合收割機12800多臺,每年參加跨省作業機車12000台以上,機手達3萬多人,打響了“天中麥客收穫全國”的品牌。

“至目前,全縣農機手就規範化操作、減少機收環節損失等事項都已做過多次培訓;全縣農機合作社對進行作業的機具進行了又一輪的檢查與保養,以確保農機能順利安全化生産。”汝南縣農業機械協會會長、沃原農機合作聯社理事長吳紅偉告訴記者。

“減少機收損失就是增加糧食産量,科學減損就等於綠色增産。”河南省農機技術中心主任淩中南説,全省小麥種植面積超過8500萬畝,按照去年全省單産882斤算,如果能把夏糧機收損失降低一個百分點,就等於增産7.5億斤小麥。

“托底”拓寬銷售渠道

“俺家豐收的小麥不愁賣!”漯河市郾城區新店鎮薛莊村種糧大戶薛耀輝説著充滿自信。老薛種植的1100多畝“豐德存麥5號”位於郾城區16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優質專用小麥生産基地內,“早就和麵粉加工企業簽訂了收購協議,每斤小麥高出市場價5分錢。”

快割快打,麥粒不撒。在信陽市息縣彭店鄉麥田裏,幾臺收割機正在緊張地收割著小麥,收割後的麥子被放到等在地頭的運輸車上,被拉去晾曬、去雜、裝倉。“三四天就把所種的幾千畝小麥全收完了。”息縣種糧大戶柳學友興奮地説,“因為是訂單種植,接下來曬乾後,企業直接來拉走,非常省心。”

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過渡帶的信陽,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種植弱筋小麥。信陽市因勢利導,在息縣、固始、潢川等縣區不斷擴大優質弱筋小麥的種植面積。與此同時,眾多企業先後與淮濱、息縣、固始等縣簽署協議,在這裡建立有機小麥高標準示範基地,長期高價收購嚴格按照標準生産的優質有機弱筋小麥。

抓好糧食收購是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事關糧農切身利益,事關糧食安全大局。“為做好夏糧收購工作,我們鼓勵各類糧食企業開展市場化收購,參與優質小麥訂單收購,實現優糧優價,強化産銷合作,積極與加工企業、飼料企業合作開展租倉業務,實現農民增收,企業經濟效益增長。”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徐富勇介紹。

目前,從河南省糧食收購市場情況看,預計新小麥的市場價格會高於國家發佈的最低收購價,今年夏糧收購可能以市場化收購為主。“我們做好夏糧收購進度統計和價格監測工作,密切跟蹤市場形勢,一旦市場價格低於最低收購價,立即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預案,確保種糧農民糧食賣得出;並及時發佈夏糧收購進度、價格等資訊,讓售糧農民與企業形成有效對接,推動形成農民有序售糧、企業均衡收糧的良好局面。”徐富勇解釋。

為做好糧食收儲服務,河南省早在5月下旬就把收購倉容、資金準備到位,預備有效倉容500億斤左右,來滿足收購倉容需求,籌措收購信貸資金500億元,來保證信貸資金需要,確保農民“糧出手、錢到手”。同時,創新開展“網際網路+”收購,積極推廣預約收購、到府服務等方式,讓農民賣“舒心糧”;並充分發揮已建成的糧食産後服務中心作用,提供代清理、代乾燥、代加工等服務,促進糧食提質進檔。

中原熟,天下足。夏日裏,陣陣麥香隨風飄溢在中原大地上,放眼望去,麥浪翻滾,一片豐收的場景不禁讓人心潮澎湃。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