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萬頭規模羊場,還是農家小院的羊舍棚圈,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科技特派員“羊老太”——養羊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周佔琴的腳印。周佔琴一直認為,自己如果能向前多走幾步,養殖場和養殖戶就能少走一些彎路,多掙錢。
“我不會拒絕,也沒有理由拒絕那些需要肉羊養殖技術的人。因為國家培養了我,我有責任和義務服務人民。”5月10日,周佔琴對科技日報記者説。
求助電話打來她就坐不住了
周佔琴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退休人員,作為科技特派員,她吃苦耐勞,實踐經驗豐富,雖然已經退休3年,但仍然退而不休,一直奮戰在生産一線,履行著科技特派員的職責。
身為女性,周佔琴卻自嘲為“黑包公”。雖然她並不想在太陽下被曬得皮膚黝黑,但是,她更不想看到肉羊養殖場和養殖戶蒙受任何損失。有時候,一個求助電話打來,她就坐不住了,經常是頂著烈日就趕往養殖場。
退休後,周佔琴雖然經歷了兩次膝關節置換手術,但她常帶著輪椅出差,在陜西榆林市、延安市和銅川市的各縣區指導肉羊生産。她每年在生産第一線工作的時間都在200天以上,從春到冬,常常不知道哪一天是休息日。
一次,周佔琴在安塞縣聽説建華鎮王龍塔村的殘疾人王治元養了幾十隻羊,由於缺乏技術,出現很多問題。她二話沒説,拄著拐杖就進了山。經過她的多次指導,王治元的羊越養越多,越養越好,成了村裏的致富能手。
在2020年6月安塞區的肉羊養殖培訓現場會上,王治元介紹了自己的養羊經驗。當他講到自己養羊年收入達到10萬元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此時,王治元拉起了周佔琴的手,由衷地説:“謝謝周教授。”
“羊老太”是農民對她的親切稱呼
隨著規模舍飼肉羊産業的快速發展,對養殖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甘肅、內蒙古、寧夏、天津、安徽很多牧業公司和養殖場,都經常向周佔琴諮詢技術,或請她到現場指導。周佔琴總是有求必應,不僅會耐心地回復每一個諮詢電話和每一條短信、微信,還會擠出時間進行現場指導,有時候更是自己貼補路費前去指導。今年春節期間,正月十五還沒過,周佔琴就拄著拐杖去陜北了。在那裏一住就是半個多月,直到問題徹底解決了,她才返回家中。
周佔琴認為,科技特派員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為了滿足肉羊産業發展的需要,周佔琴進行技術指導並沒有吃老本,而是不斷地學習和創新,甚至還親自做試驗。
周佔琴總結和建立了肉羊“461”高效生産模式,將羔羊出欄年齡提前到4—5月齡,大大縮短了肉羊飼養週期,提高了羊肉品質,降低了養殖成本;建立的羔羊同步育肥模式,不僅可使羔羊可以健康、快速生長,而且使羊肉品質得到改善和提高;她總結和奉行的“先洗腦,後行動;講實用,重互動;用真心,動真情”培訓方法,總能讓養殖人員高興而來,滿意而去。農民的朋友“羊老太”,是眾多周佔琴幫扶、指導的養殖戶對她親切的稱呼。
作者:馬愛平 楊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