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搞科研 鬥害蟲,這把“榔頭”種出金甘草

發佈時間:2021-05-06 14:54:27

李生兵(左)在採挖甘草苗馬莉攝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素有“中國甘草之鄉”美譽,但由於多種原因,這裡的野生甘草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呈逐漸萎縮之勢。

有這樣一位科技工作者,他被老百姓親切地稱作“甘草榔頭”,在他的大力推廣服務下,當地農民的種植觀唸有了很大轉變,産業結構逐漸向綠色中藥材方向發展。如今的鹽池縣,多個村莊,如柳楊堡土溝麻黃村、城西灘芍藥村、王莊子甘草村,成為遠近聞名的中藥材專業村……

他就是鹽池縣科技局高級農藝師、寧夏中藥材産業技術服務專家李生兵。

前不久,中國科協公佈了2020年寧夏“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李生兵榜上有名。

對254種野生中藥材如數家珍

今年51歲的李生兵成長在農村,從小就目睹了農民生活的不易,他誓要用知識改變農村的現狀。最終,他如願考入原寧夏農學院農學系(現寧夏大學農學院)。1994年畢業後,他來到鹽池縣科技局工作。

對於鹽池這片土地,李生兵有著超乎尋常的愛。參加工作以來,他幾十年如一日,研究、調查沙生中藥材,對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多年的積累,讓他對254種野生中藥材如數家珍。

同事們都很好奇,李生兵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只有李生兵心裏清楚,先後六次作為全區中藥材普查鹽池片區的普查員,自己是怎樣用一雙赤腳,走遍了全縣大大小小的沙垣丘陵。

“作為中藥材方面的科研人員,熟悉藥材只是基本功。”李生兵常對單位的年輕人説。

辛勤耕耘必有收穫

2005年以來,李生兵承擔的課題多次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寧夏吳忠市青年科技創新獎等獎項。由於工作業績突出,他本人也當選寧夏區委組織部“自治區專家服務團成員”、吳忠市政協委員。

帶隊“制服”人工甘草天敵

鹽池縣所産的甘草品質上佳,品質在全國範圍內都非常突出。“要把這麼好的東西推廣出去,不能浪費優勢資源。”李生兵曾如是説。

李生兵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先申請去寧夏農林科學院、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等單位學習,一邊請教專家,一邊實踐摸索,搞起了人工甘草種植。經過20多年的耕耘,他不僅讓人工甘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還不斷升級相關栽培技術。

有了甘草,接下來,李生兵思考的是: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

他首先調動一線科研團隊,鼓勵他們從選種育種、下地播種、蟲害防控、田間管理等環節進行實驗和思考。在他及團隊的努力下,科研人員“制服”了胭脂蚧這一長期破壞人工種植甘草的害蟲。此外,李生兵還探索出了甘草深翻溝播技術、甘草直栽技術、甘草深翻平栽技術、林(薯)藥間作技術。

經過多年研究、開發,2000年鹽池縣“8613”“西部專項”等一批中藥材研究項目區,成為甘草種植的樣板。

實現年經濟效益1.2億元

“科學研究上有底氣,成果轉化上接地氣。”這是李生兵的職業信條。

正是秉著這樣的信念,他左手科學研究、右手成果轉化,兩手都不放鬆。

這些年,李生兵通過承擔多個大型科研項目,總結出了甘草覆膜育苗技術、中藥材除草及應用技術、中藥材機械化種植及採挖技術,發表論文11篇,還與寧夏農林科學院甘草專家合著《甘草研究》和《寧夏栽培中藥材》。

在成果落地方面,從2006年開始,他大力幫助鹽池縣先後成立了23家與成果轉化相關的合作社及企業。每逢天陰雨濕的天氣,他都要來到田間地頭進行觀察觀測,確保發現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我要保證所有參與人工甘草種植的人,勞有所獲、勤有所得。”李生兵説。

目前,鹽池縣全縣甘草種植面積達44萬畝,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每年産生的經濟效益可達1.2億元,帶動1.2萬人就業。“鹽池甘草”被成功申報為國家馳名商標、寧夏第七屆著名商標,成為寧夏百姓十大最喜愛的商標之一。

面對成績和榮譽,李生兵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卻是無限的。前路漫漫,我將繼續前行。”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