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陳振強:麥稈繪就出彩人生

發佈時間:2021-04-07 14:42:00

“看似不值錢的麥稈,經過蒸、煮、浸、剖、刮、碾、貼、剪、燙、粘貼、組合等十幾道工序後,搖身一變就能成為花鳥魚蟲、人物風景等麥草畫。”近日,剛獲得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杞縣“陳氏麥稈畫”傳承人陳振強,應邀走進河南經貿學院舉辦“非遺文化進校園——傳世麥藝芳華、承繼非遺經典”講座,為300余名師生傳授麥稈畫的製作技藝。

陳振強在傳授麥稈畫的製作技藝。

在杞縣,陳振強家世世代代以編制手工藝而聞名鄉里,他從父輩手裏學到不少手工藝編制技術。“我出生在農村,打小在麥堆裏滾著玩,對麥稈有著天然的親近感。”65歲的陳振強説,“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麥稈畫,之後40多年間慢慢摸索出了獨具特點的陳氏麥稈畫技藝。”

1975年,陳振強到西安出差時,看到了一幅麥稈畫,這讓他頗為意外。“麥稈也能製作出這麼美的畫?”當即,他將畫作買下,帶回了河南,開始琢磨製作麥稈畫。為了造出有層次感、不同色度的麥稈,讓麥稈能變白變軟且不褪色,陳振強提著香油等土特産,專門找到高校的化工學老師,來解決所遇到的難題。

1986年,在杞縣文化館舉辦的一次工藝品展示中,陳振強的麥稈畫作品被選中,並推薦參加1986年開封市汴京公園工藝品展,獲得了特等獎。1988年,他又被推薦參加河南省工藝品展。

陳振強製作的麥稈畫的名氣逐漸傳開後,杞縣一家企業主動找到他,創辦了工藝美術廠,聘請他負責培訓職工並進行生産。這期間,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創作、研發、帶學生的工作中。“陳老師,麥稈畫在南方有廣闊的市場,只要畫作品質高,根本不愁賣。”2010年,曾跟著陳振強學習製作麥稈畫的一學生從廣州打來電話。

之後,陳振強南下到這名學生的工廠參觀後,內心更加篤定。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陳振強跑遍了全國各地的麥稈畫企業,“採百家花,釀自家蜜”,形成陳氏金麥藝獨有的藝術風格。後來,他又用兩年時間鑽研,改進了十幾道工序,並吸收了國畫、版畫、烙畫、貼畫等諸多藝術表現手法。

2013年,陳振強的作品《王者風範》在河南國際民間藝術節展上獲得“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2014年,陳氏麥稈畫被命名為“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陳振強成為陳氏金麥藝非遺傳承人;2015年,在河南民間工藝絕活絕技展演中,陳振強獲得金獎。他的作品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南韓學者和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並遠銷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相繼,河南省文化産業研究會手工藝品委員會會長、河南大學非遺保護中心研究員、鄭州市首批工藝美術大師、陳氏麥稈畫非遺傳承人等榮銜集于陳振強一身,他真正用麥稈繪出了輝煌人生。

之後,美國一家工藝公司要高薪聘請陳振強去美國發展,蘇州一位藝術經紀人要高薪聘請他去朝鮮傳授麥稈畫技術,都被他卻婉言拒絕了,“麥稈畫是中國獨有的工藝,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部分,我生在中國,長在農村,離不開生養我的這片土地,我要讓麥稈畫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起來。”

如今,陳振強的兒子用麥稈製作佛教、人物畫像,在業內也比較有名氣,在陳振強看來陳氏麥稈畫算是後繼有人了。讓陳振強更加欣慰的是,在他的工作室裏,有2名外地來的學生一直在潛心學習創作麥稈畫:“她們在這裡創作已經有近6年時間,年輕人有這樣的耐心,不容易啊!”

“陳氏麥稈畫反映著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代表著一代代中國人勤勞、堅韌、智慧的優良品質,凝聚著中國人樂天知命,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的人文氣質流傳至今。”陳振強説,“我希望,麥稈畫作為一項傳統技藝,讓全國更多的年輕人掌握這項技藝,世代傳承下去。”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