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華:如何讓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
發佈時間:2021-03-19 08:52:09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陳宏華 | 責任編輯:王靜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佈,“三農”工作的重心從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凸顯了新發展階段黨中央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更是主體。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優勢,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群眾主動融入參與到鄉村振興這一偉大工程中來,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是基層黨組織的應有之義、應盡之責。
要深入群眾,最大限度聽民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身處基層第一線,對黨的政策具有直觀體會和親身體驗,有什麼需求、有什麼願望也是最清楚的。井岡山鬥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多次深入基層,到群眾中開展調查,撰寫了《寧岡調查》《永新調查》等報告,為新時代的我們樹立了榜樣。因此,要做好調查研究。一方面,黨員幹部要走出機關門、走進農家門,把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的、意義和主要內容向群眾講清講透,讓群眾知曉,使群眾支援,為鄉村振興打下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廣開言路,面對面與群眾交流,聆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想法,記錄群眾訴求,既把上級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更在實施中展現群眾的智慧和意願,把群眾意見建議轉化為本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決策的依據、創新工作的思路和改進工作的方法。比如,新時期,井岡山地區的黨組織用諸如“今哺日子比蜜甜、唔忘支部嘿蜜源”等群眾通俗易懂的當地方言傳遞黨的好聲音,讓群眾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
要組織群眾,最大限度聚民力。鄉村振興,群眾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讓群眾當主體,才能更好地激發群眾動力,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井岡山鬥爭時期,面對殘酷的鬥爭環境和匱乏的物質條件,紅軍官兵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把艱苦奮鬥的精神,予以最完美的體現。這種精神體現在從軍長到伙伕一律都是五分錢的伙食;毛委員在油燈下著述,可用三根燈芯,卻只用一根燈芯;“朱德的扁擔,不準亂拿”;“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中。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振興,榜樣是最好的力量。一方面,要組織群眾現場參觀先行先試先進典型,特別是身邊的成功案例,通過眼見為實的參觀學習,增強推進鄉村振興的信心。大力開展對“身邊好黨員”“群眾好聲音”“文明家庭戶”等先進典型的選樹學,不斷激勵黨員幹部群眾建功立業新時代。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引領、幹部帶頭,做到有事與群眾一起議、帶著群眾一塊幹,不斷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特別是在産業發展、農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採取群眾集體決策、籌資籌勞、政府補貼等辦法,改變以往政府投資“要群眾幹”的被動,向群眾“我要幹”進行轉變。同時,要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群體,動員群眾參與職業教育、就業培訓、著力引導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力。
要服務群眾,最大限度贏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鄉村振興的根本落腳點就是使群眾得到最大紅利。井岡山鬥爭時期,黨和紅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帶領群眾打土豪、分田地,讓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保障了群眾的各種權益,並通過建立農民夜校、識字班等形式,普及文化知識,滿足群眾接受文化教育的需求等,用實際行動關心群眾、愛護群眾,與群眾建立起魚水情深的血肉聯繫。收穫糧食解決溫飽後,井岡山白銀湖的群眾首次高喊出“共産黨萬歲”,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紅色年代的最強音。質樸的井岡山群眾翻身解放後,他們把紅軍當靠山、當後盾、當親人,處處呈現出“送子當紅軍”“送郎當紅軍”的動人景象。新時期,推動鄉村振興,就是要讓群眾得到實惠,通過推進産業富民,實現群眾與集體同步增收;推進環境提升,實現庭院與村莊同步美麗;強化基層治理,實現家風與鄉風同步文明。只有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不斷服務好群眾,才能激勵群眾加入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來,形成“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的良好局面,凝聚起一股股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磅薄偉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井岡山市委組織部)